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刊也在2005年11期对标准、大纲以及教材编写者进行过专访,对标准、大纲的研制背景和意义以及培训教材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报道。经过9个省份培训试点后,从今年开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刘雍潜研究员也一直在一线奔走调研,与各级教育部门协商和沟通。5月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上,他就全国教育技术培训在具体实施中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不止一次地说: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要认真应对。会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 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将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展开?
  刘雍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政府性行为。它组织得较为严密,要求中央级、省级、地级、县级的相关机构都发挥作用。从全员培训的角度讲,中国现有的1000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这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培训延续的时间长,原则上为3~5年,即从去年开始要持续到2009年;开展的层级多,比如,针对教师的培训就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档。另一方面培训的对象又很广。前面说到的教师是一类人,第二类人是搞教育技术的同志,第三类人是学校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我们的标准不仅是针对教师的,还包括教育技术人员的标准、管理人员的标准。随着培训的进展,我们要继续制定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大纲,编制有关教材。这是一个有阶段、分步骤、按时序展开的工作。说到时序,有人会说应该先培训校长啊,只有他们觉悟提高了,培训才能真正做起来。的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好坏,校长的观念、态度非常重要,但从直接性、迫切性及需求量上看,从教师入手无疑是正确的。当然,就培训的有关政策、思路先培训一下校长,使他们了解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这件事的重要性,解决领导者的认识问题,要他们舍得掏钱、派人,把教师们送到培训的现场去,使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也是保证培训顺利开展的好方法。
  一个大的省中小学教师有几十万人,一个地级市的教师也有好几万人,那谁来做这么多人的培训工作呢?原来的师训系统可以用,电教系统也可以用,高校也要参加进来。在培训的组织上要更新观念讲合作,我们赞成的是集中、统合、协调,要讲究培训的效率和效果。要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合力的作用。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不要过多地考虑照顾哪个机构、系统。由什么机构搞培训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机构能不能承担,能不能做好这件事。对培训机构资质的认证,省教育厅将有合理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培训规范、有序。这是一个团结各有关部门来做的系统工程,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发挥合力的作用,就一定能做好。信息技术培训作了3年,效果很不错,现在教育技术培训要跟进,争取更好的结果。
  记 者:在国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怎样进行的?与我们现在进行的培训有何不同?
  刘雍潜:在美国,教育技术的培训主要是在校生在高校学习及见习期间完成,也就是说是在职前完成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办法。他们的教育技术标准做得更细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现已有介绍有关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三本书的中译本出版:《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准备好应用技术的教师》、《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面向管理者的标准——使技术标准为你所用:学校管理者指南》。美国的教育技术培训较为规范。他们把教师的培训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通识培训,二是专业教育,三是教育技术实习期,四是到教师岗位工作一年。教育技术培训在这四个阶段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实施的。最终经评估给予认证。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教育技术培训也不完全是在大学里完成的,要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后才发给证书。学生在获得证书之时,既有了理论经验,又有了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在美国,怎么使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质,又怎么把它们用到教学中去,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的。为什么我国现在要选择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做法?为什么说这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因为现在的形势告诉我们,不这样做不行。我国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新教材、新教法的使用急需在职的广大教师懂得教育技术知识,掌握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要向职前拓展,职前、职后要打通,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像美国那样去做,但可以参考他们的作法,将大学的学习期和进入教师岗位的前期进行整体的设计,规范高校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实习期对新教师的教育技术进行训练,对应用的水平进行评估,并实现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技术学分的互认。随着这些的工作的开展,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乃至教师专业化工作将会发展到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我反复强调这个道理:为搞好基础教育信息化,我们买了这么多信息化教学设备,花了这么多钱,如果用不了就浪费了。但怎么做才能不浪费,才能让它们更好地发挥效益呢?关键在于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之间的衔接与整合。沟通它们之间联系的桥梁就是教育技术。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掌握教育技术的思想、技能和方法,这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反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虽然他们的学历层次达到中专、大专,甚至本科层面,也具备了初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但在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明显不足的。只有教育技术这一课补上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才能完美地结合,并在教学中以提高绩效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正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说,这次培训是为了适合教改的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效益、效果而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 者: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在哪里,可否合在一起培训?
  刘雍潜:在北京,想当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培训并进行考试,培训有指定教材,考试内容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现在还不考教育技术),考试采取闭卷笔答的方式。考试合格后,经过综合考查,发给他们教师资格证。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开始后,我曾给北京的教师看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他看后说,跟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很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他认为教育学、心理学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掌握知识,也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占了较大比重,而你们这个教材突出动手,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这位老师的观点是很有见解的。教育技术之所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在技术层面为教育理论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方法与手段,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从教学目的上讲,这两类学科是有一定区别的。从实践层面、操作层面、方法与手段的角度来讲,教育技术更容易被学员把握,较快地转化成能力。但从一个教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讲,他需要教育技术,也同样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几门学科的不同知识和技能共同促使他当好一个称职的教师。教育技术强调实践,强调方法,强调过程。在教育技术的考卷中,一般不出现“什么是教育技术”这样的概念记忆题,因为其着力点不在这里,我们既然明确了是“能力”的培训,就关键看在“用”上表现如何。教育部师范司宋永刚副司长的讲话也在反复强调应用。为什么反复强调应用,并不是说理论是无用的,而是我们侧重为实践服务。教育技术的培训跟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三足鼎立,架构是合理的。但不排除今后为方便教师学习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它们各有各的特色,以后要逐步形成互补的关系,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用句形象的话说,你在上面走,我在下面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就目前情况来说,这两类培训的内容很难互相替代。
  记 者:如何动员广大教师都来参加培训,使这次培训不流于形式?
  刘雍潜:要想不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严明制度,加强管理。我们执行的制度是“先培训,后考试,再认证”。由于培训具有全员性,因此除明确规定不属培训之列的人员(如部分省规定50岁以上教师可不参加培训)外,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都要培训。没有经过培训就不能参加考试。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我们也要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就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考试。只有参加了培训并合格的才有报名考试的资格。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单纯是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采用自学或其他方式。但这一次我们培训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教师形成一种能力。能力的培训过程中不单纯是告诉你怎么去做,而是指导你实际去做,是在集体合作的环境中去完成任务,你不参加培训能成吗?举个例子,我们的学习过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个体就很难单独来做。另外,在对学习过程的评估中,别人的评分、小组中的表现、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成果都在评估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学习,没有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这一套完整的电子记录。考试中心以培训部门给他的过程性评估成绩作为申报考试的资格,没有这个资格就不能参加考试。管理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们并不立足管住教师,而是吸引教师主动前来学习。这就需要我们的培训目标、内容、形式以及政策与机制都适应教师的需求,满足教师的愿望。这方面我们正在努力去做,争取让教师们满意。
  记 者:很多大学或继续教育部门设置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能不能将其与这次教育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承认学分?
  刘雍潜:我们正在研究这件事。从总的原则上讲,打通培训、互认学分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何时打通、互认,如何打通、互认,还要把握好时机,有一个方便可行的机制。前几天我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小学教育技术专业设置的论证会。他们只招收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的专科教育。他们也提出这个问题。担心一些教师今后会不会在一个内容上培训两次。他们希望我们现在培训的50个课时,与他们今后的课程可以进行互认才好,或者至少一部分可以互认。我觉得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认真了解有关课程开设目标及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要细到知识点层次、教师到底通过学习形成了什么能力才行。我们将与有关大学密切合作,争取搞出一些经验。但在开始阶段学分互认一定要谨慎。
  记 者:Intel 未来教育的效果很好,模式可以借鉴吗?参加过Intel 未来教育的教师可以不参加这次培训吗?
  刘雍潜:我们现在进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Intel 未来教育培训有所借鉴。这两种培训有很多相通、相像之处,但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鉴于Intel 未来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及与本次培训的共通之处,在经专家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参加过Intel 未来教育培训的教师,不再进行重复培训。具体意见我们将正式下达文件。至于有些省认为本省部分教师经过以前的培训,已经达到或超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水平,需要教育部做认证,不进行再培训的,要履行相关手续,需要写申请,向教育部正式报告,并附上详细说明培训时间、采用教材、形成能力及考试记录等必要材料。我们将组织专家评估。达到要求的,将予以正式承认。
  记 者:考知识、考技能我们还熟悉,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在能力的培养,能力怎么考?
  刘雍潜:这次教育技术的考核与以往学科知识的考试、计算机技能的考试是有很大区别的。教育技术考核并不提倡知识的死记硬背,也不一味强调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如果那样做,就退回到信息技术考试和一般传统考试了。教育技术的考核要体现出被试者的能力。而能力高低则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的。因此本次培训的考试采用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估考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作业能力、作品的创造性。终结性考试考查被试者在单元时间内,独立使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现场发挥能力。
  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积极推进过程性评估是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一致意见,这体现了对学习者能力考查方法的时代性要求,也是教育技术先进性的体现。由于现实的原因,我们还不能把过程性评估作为主要考核学习者的方法,现在还只能作为教师通过考核的一个必要条件。终结性考试依然是考试的主要方法。不过,考试出题的专家也的确花费了很大精力,努力使这场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在两个小时内完成的个别化考试,尽量达到考出能力的高线要求。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找了许多专家出题并反复修改。毕竟搞出满足能力培训需求的、覆盖中小学19门学科课程的试题难度非常大。我们大体描绘一下终结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的题型:它是以修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一个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案为线索,要求被试者对这个教学设计方案修改、完善、补充,并将适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安排到方案中。凡基本完成了这个过程的考生成绩及格。如何更好地搞好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我们还在积极探索中。
其他文献
PowerPoint是教师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在PowerPoint课件中插入视频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将视频简单地插入幻灯片中,常常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如视频的分段播放、重复播放与文字同步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教师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文件进行剪切,将一个视频文件分割成多个独立片段,然后分别插入课件中。还有些教师采用控件与VB程序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指定视频片段的播放。但是,无论是重新
本节课讲授的是Project English (仁爱版英语) 七年级上册Unit 4 Having fun Topic 3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 Section B(1a-2)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动物名称和如何描述动物特征。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动物的名称(如monkey、tiger、elephant等)和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如clever、b
《谈礼貌》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三个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以礼相待,这样才能使人们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尽管学生对议论文接触较少,但这篇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楚、事例典型、说服力强,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可以通过自读自悟明白道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语言浅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读读议议、互动交流,往往味同嚼蜡。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问:学生的信息一般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保存的,在Word和Excel中能否实现一定的关联来进行数据的共享交换,以实现数据调用?   答:要实现Word与Excel表格数据的关联,我们可以借助Word软件中的“邮件合并”功能,下面以制作“学生成绩通知单”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步,打开Word 2003,编辑制作好Word中的内容和表格框架,接着依次执行“工具”→“信函与邮件”→“邮件合并”命令打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发展始于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至今已有八年的历史。为了解区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状况,把握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机理与问题,为信息技术课程持续开展提供依据和发展策略,我们对吉林省长春市的某区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    一、调研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研从2007年10月开始,历时两个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听课等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三节《图片素材》,主要知识点为图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图层)和静态图像的基本处理。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欣赏过用Photoshop处理过的图像,对Photoshop有较高的兴趣,但只有极个别学生接触过相关的Photoshop软件。考虑到“图层”概念的重要性,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组合水果娃娃”实例中对于图层的操作设计为一
辽宁    我省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省份,于2005年正式启动计划。为顺利开展工作,我省电教馆积极协调省教育厅,调研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为了让教师从“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迅速转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我省明确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一定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只有取得NTET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进行岗位聘任,获得职务晋升。同时明确“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
一、鲁莽尝试起事端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走进机房,高一(6)班的全体学生早候时已久,他们在等待我上节课留下的悬念:这节课让他们自己做一个奇妙的作品。  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中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学生们学得认真,做得投入,这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件高兴的事。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每次备课我总绞尽脑汁。这节课,我就让每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各种滤镜操作的尝试。我的意图就是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五年后的重新审视    编者按:  2002年,本刊编辑部以呼吁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为目的,组织了《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专题,透视了当时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访谈了专家、教研员与校长,并请三位一线教师谈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五年过去了,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如何了呢?应该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呢?如何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呢?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专题,
一、集体备课活动现状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最重要的平台和途径,因此我们一直强调反思性教学。毫无疑问,集体备课有助于汇集众人智慧对现有教学进行反思。个体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一步对自我的课堂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使教师养成不断探究、不断改进每一节课的良好习惯。但随着集体备课的深入开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流于形式  许多中小学校每周安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