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 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重要载体。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关键词】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 民族特色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生活、学习的空间,还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应营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综观国内外知名学校,不论是百年老校,还是新兴之校,无一不以特色的环境作为其特色办学的重要载体。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8个少数民族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自丰县民族中学创建以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缺乏特色,难以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补充,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1.提炼学校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域内的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和”指和睦,团结。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团结是校园和谐稳定之基,是校园文化和谐进取的血脉,是深厚的思想传统,引导师生凝心聚力执着发展。“美”寓意各个民族均有美的价值标准,唯有平和谦虚才能识得他族之美,摒除隔阂,以达“美人之美”境界。各民族学生要欣赏民族文化之美,包容他民族文化之美,欣赏自己创造之美,包容他人创造之美,实现美美融合,实现大同之美。全校师生以和美与共,满园大同为导向,让团结融于心,让宽容致于行,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进而解读他人之美,以达包容“他美”的境界。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还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切合学校实际,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2.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丰县民族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竞进 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团结竞进”指学校各民族师生团结一心,同心协力,相互携手,致力向前,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建校以来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办学方略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学校师生以自信自强求进取,以自立自主求发展,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规范化学校、江苏省三星级学校的验收,现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
  3.丰富发展校训内涵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丰县民族中学校训是:“修德善己身 博学济天下”,这是对学校原校训“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的一种升华,体现出学校全员重视品德修养而完善自我,由小及大体现师生博学立世以济天下的情怀,其中主要蕴含了学校地域特色——帝王(刘邦)之乡,善修己德,胸怀天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修师德、立师品,做美德的典范。学生涵养美德当始于点滴之处,不弃小诚,不废小礼,明辨是非,守护真理,让德育根植于生活世界的肥沃土壤,为其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博学”,即广泛地猎取,以达到学识丰富、知识渊博的境界。民族中学,自需广博之学问。帝王之乡,自要培养兼济天下之人才,以天下为担当,为全民族的发展而奋斗。“博学济天下”要求师生广博学问,博采众长,以知识为智慧源泉,以实践为智慧力量,以创新为智慧梦想,积跬步以至千里,成就经天纬地之才华。
  礼之用,和为贵,德高之人必重和,人人皆有美德,自然成和之境。人因博而智,智慧通达,方可兼济天下。所以“修德善己身 博学济天下”的校训与“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是志之所在,道之所存,体现了学校办学之特色,也实现了师生自我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契合。
  4.重新定义学校“三风”
  “三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是指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学校原有的“三风”是:团结勤奋,文明求实(校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教风);勤学善思,守纪尊师(学风)。同质化、形式化严重,缺乏特色和个性,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低,感召力不强。
  学校结合“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校风是“尚宽和风,扬鸿鹄志”。“宽和风”是对和文化的继承和倡导,是民族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学校原有校风“团结”文化的一种延续和承接。“鸿鹄志”,则体现对地域文化名人刘邦远大志向的推崇,启迪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也体现出对原有校风“文明”“求实”的一种倡导。新教风是“博爱于心,业精于勤”,是对原有教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的一种文化继承。学校重点将爱、精、勤融为一体,一是重在体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要对各民族学生投注博爱情怀;二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既能体现原有教风中“求精”的思想,也能展现出学校原有校风“勤奋”的提倡。新学风为“乐群尚美,广学养慧”。“乐群”要求学生乐于与同学们友好相处,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快乐成长。“尚美”是指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要以和乐为美,滋养美德,言行蕴美,文明有礼。“广学”要求学生要广开阅读,博观约取,广开智慧,以学为径坚实文化知识基础,致力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养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持久地学习,逐渐积累学习智慧,做人智慧,做事智慧,从而成为学识深广的现代人。
  二、建设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是学校精神环境的载体,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丰县民族中学创建后,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处走廊都传递信息,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蕴含文化元素。为此,学校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结合学校主题文化,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
  1.新建特色校园建筑
  首先,新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校门。校门不单是师生进出的大门,还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学校特色的的主要展示窗口。丰县民族中学原有校门由四根方方直直的水泥柱子加两扇沉重的铁门再加左右两边各一扇狭小的偏门构成,校牌就挂在中间一根柱子上。新建校门左边一根大理石柱子,上边分成四个镂空的小柱子托举穹庐形的伊斯兰图腾,右边大理石墙面用汉字和回文书写校名,中间电动伸缩门,校门两旁刻有民族团结浮雕,新建校门较原校门宽敞、漂亮,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文化气息浓厚。
  其次,改造校园围墙。学校围墙原为封闭式围墙,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更缺乏文化内涵。学校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围墙,建立栅栏式围墙,围墙四周建56根“民族团结柱”,柱子模仿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团结柱”的造型,分为柱头、柱身、柱础三个部分。“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底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但颜色以学校主题色暗红、白色、绿色为主。正面刻画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背面是本民族的简介和代表性的图腾,例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等。“民族团结柱”的排列从校门开始,校门东部第一根是汉族柱、西边第一根是回族柱,突出学校以汉族、回族学生为主。“民族团结柱”不仅能让师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概况,而且还表明学校有这一民族的师生,这就提醒师生要特别注意了解这一民族的风俗习惯,以便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们和谐相处。特色鲜明的校园围墙和学校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少数民族村居、清真寺、民族大厦等有效融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得体。
  再次,学校还多方筹资兴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科技楼、少数民族展室、少数民族餐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场所。学校还将教学区以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为主题,生活区以民族风俗习惯为主题,活动区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主题。校园各区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橱窗等宣传各自的文化主题。学校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各区布置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环境,使人一进校门,即能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时时接受民族教育。
  2.倾情打造人文景观——民族苑
  民族苑是学校倾情打造的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整个民族苑轮廓按照中国地形布置,因势造山造水。其间又分若干区域,区域数量根据学校有多少民族就布置多少区域,每个区域建有本民族特色的微型建筑,种有富有民族特征的花卉和植物。民族苑入口处,建有一个民族团结誓词碑,中间地带建有一个民族团结雕塑,其间以曲折的小路连接四方。师生课余时间进入民族苑,在领略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亦能很好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3.借助外脑,设计学校标志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帮助设计、制作学校标志,包括校徽、校旗、校服、信封、信纸、网站设计、学校宣传册、校办刊物等教学办公用品和公关展示物品,要求既注重时代性又要突出学校特色。新校徽以学校建筑——伊斯兰特色为主题设计元素,同时融入民族服饰及学校办学之特色,例如,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出各民族学生和和乐乐一家亲的融洽氛围;书本形式是对师生具备广博学问之表征,也内蕴学校融多民族思想办学之特色;绿地是对学校作为绿色学校的凸显。整个校徽以绿色为基调,寓意师生充满青春活力,也寓意学校历久积蕴,更显风华正茂。
  由于长期坚持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重视发挥环境育人之功效,学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逐渐增强,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等。丰县民族中学现已成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向往的殿堂,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一体 构建民族特色学校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HA093054。】
  (作者单位:丰县民族中学,江苏 丰县,2217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国家坚持的人格理论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性格。“由外化内”的育人思路形成了日本强烈的双面性民族性格。这种人格培养模式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定人的主体性的谬误。通过对日本双面性矛盾性格的归因,揭示其背后的教育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指出我国教育应在以“内在修心”为主的人格修养的同时,辅以外在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心”与“行”的内外兼修,帮助学生最终成为无需规矩规范的真正自由、
期刊
【摘 要】通过深入甘肃省农村地区参与复式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培训活动,提出完善农村小学复式教师培训的学科结构、不断更新和完善农村小学复式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复式教学和支持计划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复式教学; 培训;  一、研究背景介绍  1.甘肃农村复式教学背景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级(包括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同一个教室,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用不同的教材
期刊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提出:“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以其生机勃勃的姿态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是他们的快乐之源。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自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应尽力
期刊
一、创建“书画校园·翰墨飘香”特色学校的背景  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国粹,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为了更好地展现学校的活力,发展学生个性和打造“一校一品牌”特色发展格局,我校于2011年9月27日隆重举行了创建“书画校园·翰墨飘香”特色学校启动仪式。自此,我校全体师生加入了“与书法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与绘画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书画为轴,打造特色品牌”的行列。  二、创建“书画校园·翰
期刊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颁布了《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纲要 》要求中小学校要“知行统一”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而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文明,国学正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炎黄子孙修身养性、教化道德、完善人格的重要载体,也是《 纲要 》颁布背景下学校拓展德育空间的崭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国学文化教育,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方
期刊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配置,师资均衡配置的核心是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培训。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中小学编制紧张,教师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效培训;二是培训机构撤并,常规性培训受到影响。扩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编制,恢复和重建高水平师资培训机构,建立经常性教师轮流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 要】受西方评价理念的影响,表扬和鼓励在基础教育中受到推崇,而批评、惩罚和体罚则“集体失语”,导致人们对批评、惩罚和体罚等概念的混淆。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一味照搬西方评价理念并不可取,更何况这一理念本身还未经检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恰当的批评和惩罚是必须的,这需要对批评和惩罚的范围做出准确的界定,并明确行为规范。  【关键词】批评 惩罚 体罚 教育评价    1.“我还是不敢批评学生”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对教师提问的研究一直是课堂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里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来总结初中英语课的交互特征,希望能为初中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有效进行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理论背景  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交互过程 [1] [2] ,把它和“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来分析语言课堂的交际性。[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边境贸易往来的繁荣,教育成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国门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无疑也成为了关注点。笔者重点选择了广西与越南接壤的崇左市下辖的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深层次分析。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促进国门学校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期刊
《 数学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并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