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从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注重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而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不够,甚至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学术)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相隔离起来,重知识传承,轻实践能力培养,在民办高等教育中则表现更为明显。本文就针对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以适应我国经济实际发展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JKGHC-0155)
  · 【分类号】G642.0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主体、客体、目标、途径、模式(过程)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包括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培养主体的工作效能、进一步调动培养客体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培养途径等。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建设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凸显地方性、区域性、共生性、应用性基本特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服务力强的地方民办本科院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来,各类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民办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普遍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大学与社会链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应避免使大学成为“失去灵魂的卓越”。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思想有多远,发展才能有多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必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创新应该成为高校学子的必备素质。民办高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要促进学生“成人”,促进人本身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对于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三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受到工具理性思想影響而忽视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民办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个性十足,富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重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所谓创造性的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在知识结构、观念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做出必要的准备。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开辟创新之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适当的增加创新能力学分,这对于学校制度的构建及学生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学分体现的不只是个人的能力,而是团队的总体价值。诸如科研项目、模拟营销、试验研究等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学生按照各自所长合理地分配任务,最终完成属于一个团队的工作量,所以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激励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实践,因此要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造就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和带头作用。首先,教师应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致使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庄惠龙,杨淑林. 从培养模式改革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以集美大学2012 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2012,13(4):55-58.
  【2】 焦燕灵.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2):10-12.
  【3】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5):9-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的各门课程当中,物理这门课程较为抽象。各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感觉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讲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学工作者提出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有针对的进行课程教学。  关键字: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革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們的共识。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而初中物理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初中物理是物理教育的起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打好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论文结合笔者研究,从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
报纸的变化,其最外在的表现即是报纸版式的变化。报业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以“改版”为其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西方流行版式不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自控力等各方面比较差,他们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培养。本文尝试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为出发点,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的认识,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现状  我所在的是
宇宙“大爆炸”后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且人类为什么会存在呢?rn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本理论指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的几纳秒内,同时产
阿陀斯山的地理位置有点像梵蒂冈城,它位于希腊海岸,占据着一个长64公里、宽6.4公里的险峻难达的半岛,其一端伸进爱琴海,距萨洛尼卡241公里,海拔1935米。现在,岛上有“城镇”
2003年5月,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筹备,一个全新的栏目《尖峰时刻》在浙江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闪亮登场了。《尖峰时刻》栏目一反常规体育节目多以赛事直播和新闻报道为主,注重
【中图分类号】G623.2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轰轰烈烈进行,教育者们都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根据自己20年的教学生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回顾自己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在诸多学习习惯中,“检验”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的习惯。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关键词:检验 发展性学习习惯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当中 ,学生经常会出现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作为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同时也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那么,农村幼儿园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  关键词:自然资源;黏土;秸秆  【中图分类号】G612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亲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