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从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注重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而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不够,甚至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学术)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相隔离起来,重知识传承,轻实践能力培养,在民办高等教育中则表现更为明显。本文就针对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以适应我国经济实际发展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JKGHC-0155)
· 【分类号】G642.0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主体、客体、目标、途径、模式(过程)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包括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培养主体的工作效能、进一步调动培养客体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培养途径等。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建设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凸显地方性、区域性、共生性、应用性基本特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服务力强的地方民办本科院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来,各类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民办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普遍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大学与社会链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应避免使大学成为“失去灵魂的卓越”。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思想有多远,发展才能有多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必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创新应该成为高校学子的必备素质。民办高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要促进学生“成人”,促进人本身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对于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三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受到工具理性思想影響而忽视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民办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个性十足,富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重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所谓创造性的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在知识结构、观念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做出必要的准备。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开辟创新之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适当的增加创新能力学分,这对于学校制度的构建及学生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学分体现的不只是个人的能力,而是团队的总体价值。诸如科研项目、模拟营销、试验研究等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学生按照各自所长合理地分配任务,最终完成属于一个团队的工作量,所以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激励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实践,因此要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造就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和带头作用。首先,教师应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致使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庄惠龙,杨淑林. 从培养模式改革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以集美大学2012 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2012,13(4):55-58.
【2】 焦燕灵.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2):10-12.
【3】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5):9-11.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JKGHC-0155)
· 【分类号】G642.0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主体、客体、目标、途径、模式(过程)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包括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培养主体的工作效能、进一步调动培养客体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培养途径等。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建设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凸显地方性、区域性、共生性、应用性基本特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服务力强的地方民办本科院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来,各类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民办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普遍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大学与社会链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应避免使大学成为“失去灵魂的卓越”。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思想有多远,发展才能有多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必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创新应该成为高校学子的必备素质。民办高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要促进学生“成人”,促进人本身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对于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三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受到工具理性思想影響而忽视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民办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个性十足,富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重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所谓创造性的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在知识结构、观念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做出必要的准备。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开辟创新之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适当的增加创新能力学分,这对于学校制度的构建及学生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学分体现的不只是个人的能力,而是团队的总体价值。诸如科研项目、模拟营销、试验研究等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学生按照各自所长合理地分配任务,最终完成属于一个团队的工作量,所以创新能力学分的设置能够激励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实践,因此要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造就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和带头作用。首先,教师应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致使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庄惠龙,杨淑林. 从培养模式改革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以集美大学2012 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2012,13(4):55-58.
【2】 焦燕灵.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2):10-12.
【3】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