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文章也有“重情”与“重理”之别。以情为重,则文字如潺潺溪流浸润人心,轻触着人性最柔软的部分,使人随着那一行行文字或喜或悲。以理为重,则文字如刻在石碑上,清晰明了,掷地有声,蕴含着思想的力量。读这类文字,往往让人醍醐灌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叹。
《培根随笔集》里的散文,短小精悍却发人深思,是典型的重理之文。文章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人生的重大话题——“宗教”“爱情”“婚姻”“友谊”乃至“生老病死”,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读此类文章像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谈经论道。虽然有人说,“我们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看哪些文章该‘浅尝辄止’,哪些该‘囫囵吞下’,哪些该‘咀嚼消化’”,但读充满理性精神的文章,要有所收获实在是不能“囫囵吞下”的,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
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他又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收到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从中可见,培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通晓人情世故;否则,他不可能把“友谊”说得如此透彻明了。融入培根的散文世界,品味其中的名言警句,总能让你浮想联翩,得益良多。
三毛的散文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于是她写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感情。她多次强调“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我喜欢她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孩子气,犹如相见恨晚的朋友;我喜欢她的个性,生活节奏简单明快,却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始终遵循内心的意愿,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三毛以自己迥异的个性,偏执的脾气,跌宕的经历,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魅力。对许多人来说,三毛“不一样”的人生充满了奇异的吸引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荷西。我有段时间总迟迟不敢翻看后面的故事——因为荷西的去世,我总不能从刚刚还快乐的心情突然转到悲哀、思念的情绪里来。后来鼓起勇气读后面的故事,如同着了魔又哭又笑,我仿佛也看见三毛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又哭又笑的模样,还有故事中处处浸润着的浓浓思念。读重情的文章,是在用心与作者交流,是击掌欢呼、惺惺相惜甚至相擁而泣。
无论是读重理之文,还是重情之文,都是一次阅读的享受,一次心灵的升华。重情重理,各取所宜。
■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读书笔记。全文围绕“情与理”的话题,先从重理重情两类文章的不同特点和读者的不同阅读感受落笔,然后分别论述《培根随笔集》散文重理和三毛散文重情的特点,分别议论或描述自己的阅读感悟,展现了作者的多元阅读趣味和独到的阅读体验。文章语言或简洁凝练,或生动活泼,展示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作者系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曹振国】
《培根随笔集》里的散文,短小精悍却发人深思,是典型的重理之文。文章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人生的重大话题——“宗教”“爱情”“婚姻”“友谊”乃至“生老病死”,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读此类文章像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谈经论道。虽然有人说,“我们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看哪些文章该‘浅尝辄止’,哪些该‘囫囵吞下’,哪些该‘咀嚼消化’”,但读充满理性精神的文章,要有所收获实在是不能“囫囵吞下”的,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
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他又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收到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从中可见,培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通晓人情世故;否则,他不可能把“友谊”说得如此透彻明了。融入培根的散文世界,品味其中的名言警句,总能让你浮想联翩,得益良多。
三毛的散文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于是她写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感情。她多次强调“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我喜欢她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孩子气,犹如相见恨晚的朋友;我喜欢她的个性,生活节奏简单明快,却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始终遵循内心的意愿,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三毛以自己迥异的个性,偏执的脾气,跌宕的经历,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魅力。对许多人来说,三毛“不一样”的人生充满了奇异的吸引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荷西。我有段时间总迟迟不敢翻看后面的故事——因为荷西的去世,我总不能从刚刚还快乐的心情突然转到悲哀、思念的情绪里来。后来鼓起勇气读后面的故事,如同着了魔又哭又笑,我仿佛也看见三毛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又哭又笑的模样,还有故事中处处浸润着的浓浓思念。读重情的文章,是在用心与作者交流,是击掌欢呼、惺惺相惜甚至相擁而泣。
无论是读重理之文,还是重情之文,都是一次阅读的享受,一次心灵的升华。重情重理,各取所宜。
■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读书笔记。全文围绕“情与理”的话题,先从重理重情两类文章的不同特点和读者的不同阅读感受落笔,然后分别论述《培根随笔集》散文重理和三毛散文重情的特点,分别议论或描述自己的阅读感悟,展现了作者的多元阅读趣味和独到的阅读体验。文章语言或简洁凝练,或生动活泼,展示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作者系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曹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