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的兴国县,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是我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第一县,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作为闪耀着永恒红色光芒的“山歌之乡”。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还不止于此,还因镶嵌于如诗如画般山水中神奇又美丽的三僚村而闻名海内外。千百年来,三僚被人们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其独特的风水文化,吸引无数爱好者不远万里前来“朝圣”,领略中国风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天人合一带来的和谐与安全感,处于古老与宁静氛围的环抱,仿若置身仙境,斜风细雨不思归。
避乱赣南
风水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
风水文化村三僚的起源,和中国客家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了解三僚,首先要从源头上追溯杨筠松在赣南传承风水文化的轨迹。三僚的风水文化史,源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南开始。
杨筠松,名益,号救贫。他是民间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唐末,他因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断发云游四海,后来隐居在当时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赣南。其时,正值客家先民为避乱,纷纷涌入崇山峻岭环绕的赣南,开荒拓土,安身立命,新建家园。杨筠松看到这些背井离乡的客家人,生活困难,住无居所,便自号“救贫”,决计帮助他们,于是便利用所学风水之术帮助客家人选址营造住所。这样一来,杨救贫在民间声名大震,人们纷纷称颂杨公为“救贫仙人”。他的风水术为民间百姓开疆辟地、重建家园服务。杨救贫的历史贡献之一,正是他第一个把皇家风水术引入民间为百姓服务。客家先民对风水术的渴求,不仅为杨筠松总结风水术创造了实践机会,更为他聚徒传艺、著书立说带来便利。
隐居三僚
杨公师徒共创赣派山水
杨筠松的首座弟子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杨筠松云游天下,本无意在一地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安家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杨筠松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地方,如果居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筠松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正好是一个八卦罗盘形。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是堪舆人家的宜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于是,杨救贫告诉弟子他决定在这里隐居。
杨筠松和他的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三人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杨筠松与弟子曾文辿等人给后世留下《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天玉经》等数十部巨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形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风水流派——赣派风水,同时奠定了杨筠松在中国风水文化史上的宗师地位。
风水宝地
蕴含风水玄机
三僚地形天生就如风水中的罗盘,圆圆盆地中的一座山是指南针,一条河如浑然天成的太极两仪。《易经》中的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 在三僚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村里有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曾氏、廖氏的地盘之间,溪水流至曾氏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五六度。缘由系合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站在高处俯瞰眼前这块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别处在指针的两边,这就是三僚人说的太极图形中的两仪。
看风水已成为三僚人世世代代谋生的职业,他们在此基础上按照《易经》的原理,千余年来不断地对家乡进行着改造。小小的三僚村,已开发出了许许多多与生俱来的天然景致和通过人为劳力造就的人文景致。明朝后期,他们在距离村中心东、西、南、北面各5华里的山头上,均建了一座象征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分别叫东华、西竺、南箕、北斗的寺庙,有意识地创造出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三僚村之“四维”。
三僚地灵人杰,传人千百,代代国师,自开山祖师杨筠松携两个弟子曾文讪、廖瑀在此定居弘扬风水后,这里大师云集,孕育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36位钦天监博士及千百名风水大师。明长城、北京故宫、天坛、十三陵、清东陵、显陵等均是三僚风水大师堪择。其中著名的有曾从政堪择了明长城九镇、北京故宫、天坛,并与廖均卿相度了昌平天寿山皇陵,永乐皇帝以功成敕授曾从政为钦天监博士,御赐额匾“开口名师”。
大力实施“旅游兴县”的战略
三僚村名声远扬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密不可分。兴国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打造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为目标,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红、古、绿”三色并举,不断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响“苏区精神源头、人民军工摇篮、生态休闲公园、堪舆文化圣地”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兴国县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县、旅游经济强县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强化旅游规划引导。加快编制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专项规划及各重点旅游景区规划,不断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注重保护旅游资源。加大革命旧址旧居保护力度。依法依规开展三僚景区民居整治工作,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对现有民居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格调”的原则,做到三僚景区民居整治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相结合,做到景区的开发保护和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两促进。推行旅游综合改革。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和客家建筑元素,加快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的研发步伐,打造旅游商业街,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首先,平台建设要加强,社区就业,景区打造,力度要加大,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高质高效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全力做好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军工教育基地和三僚景区的提升工作,逐步实现“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第二,氛围浓度要加强。没有加强对外宣传,人家还是不知道,旅游景区方面,宣传很重要。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及其出入口和县界交界处、入城口、火车站、汽车站、城区中心及城区主干道等主要交通节点设置旅游标识和旅游宣传广告,营造浓厚的旅游城市氛围。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扩大宣传推介范围。”
“第三,基础设施方面,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泉南高速即兴国东互通至三僚景区旅游公路建设进度,分期分批开展县城至羊山休闲旅游区、县城至灵山—冰心洞风景区、贺堂至均福山森林公园、319国道至宝石仙境风景区等重点景区连接公路以及各革命旧址旧居旅游公路的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旅游客运站场建设,逐步开通旅游景区客运专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建设。在逐步完善以后,吸引游客们留下来,而不要把三僚仅仅当成参观点。”县旅游局局长吴俊华对我们介绍说。
如今,三僚风水文化已列入赣州市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三僚风水文化,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土壤中特有的生存文化,它包含着人们对追求和谐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是古代三僚人民对生命诞生和回归的诠释与崇拜。三僚风水文化对古代风水文化乃至现代风水文化,对中国的风水学术乃至世界的风水学术,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信不久的将来,三僚村将成为一个世界风水文化界的“麦加”。
避乱赣南
风水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
风水文化村三僚的起源,和中国客家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了解三僚,首先要从源头上追溯杨筠松在赣南传承风水文化的轨迹。三僚的风水文化史,源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南开始。
杨筠松,名益,号救贫。他是民间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唐末,他因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断发云游四海,后来隐居在当时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赣南。其时,正值客家先民为避乱,纷纷涌入崇山峻岭环绕的赣南,开荒拓土,安身立命,新建家园。杨筠松看到这些背井离乡的客家人,生活困难,住无居所,便自号“救贫”,决计帮助他们,于是便利用所学风水之术帮助客家人选址营造住所。这样一来,杨救贫在民间声名大震,人们纷纷称颂杨公为“救贫仙人”。他的风水术为民间百姓开疆辟地、重建家园服务。杨救贫的历史贡献之一,正是他第一个把皇家风水术引入民间为百姓服务。客家先民对风水术的渴求,不仅为杨筠松总结风水术创造了实践机会,更为他聚徒传艺、著书立说带来便利。
隐居三僚
杨公师徒共创赣派山水
杨筠松的首座弟子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杨筠松云游天下,本无意在一地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安家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杨筠松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地方,如果居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筠松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正好是一个八卦罗盘形。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是堪舆人家的宜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于是,杨救贫告诉弟子他决定在这里隐居。
杨筠松和他的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三人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杨筠松与弟子曾文辿等人给后世留下《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天玉经》等数十部巨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形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风水流派——赣派风水,同时奠定了杨筠松在中国风水文化史上的宗师地位。
风水宝地
蕴含风水玄机
三僚地形天生就如风水中的罗盘,圆圆盆地中的一座山是指南针,一条河如浑然天成的太极两仪。《易经》中的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 在三僚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村里有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曾氏、廖氏的地盘之间,溪水流至曾氏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五六度。缘由系合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站在高处俯瞰眼前这块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别处在指针的两边,这就是三僚人说的太极图形中的两仪。
看风水已成为三僚人世世代代谋生的职业,他们在此基础上按照《易经》的原理,千余年来不断地对家乡进行着改造。小小的三僚村,已开发出了许许多多与生俱来的天然景致和通过人为劳力造就的人文景致。明朝后期,他们在距离村中心东、西、南、北面各5华里的山头上,均建了一座象征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分别叫东华、西竺、南箕、北斗的寺庙,有意识地创造出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三僚村之“四维”。
三僚地灵人杰,传人千百,代代国师,自开山祖师杨筠松携两个弟子曾文讪、廖瑀在此定居弘扬风水后,这里大师云集,孕育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36位钦天监博士及千百名风水大师。明长城、北京故宫、天坛、十三陵、清东陵、显陵等均是三僚风水大师堪择。其中著名的有曾从政堪择了明长城九镇、北京故宫、天坛,并与廖均卿相度了昌平天寿山皇陵,永乐皇帝以功成敕授曾从政为钦天监博士,御赐额匾“开口名师”。
大力实施“旅游兴县”的战略
三僚村名声远扬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密不可分。兴国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打造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为目标,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红、古、绿”三色并举,不断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响“苏区精神源头、人民军工摇篮、生态休闲公园、堪舆文化圣地”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兴国县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县、旅游经济强县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强化旅游规划引导。加快编制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专项规划及各重点旅游景区规划,不断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注重保护旅游资源。加大革命旧址旧居保护力度。依法依规开展三僚景区民居整治工作,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对现有民居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格调”的原则,做到三僚景区民居整治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相结合,做到景区的开发保护和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两促进。推行旅游综合改革。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和客家建筑元素,加快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的研发步伐,打造旅游商业街,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首先,平台建设要加强,社区就业,景区打造,力度要加大,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高质高效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全力做好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军工教育基地和三僚景区的提升工作,逐步实现“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第二,氛围浓度要加强。没有加强对外宣传,人家还是不知道,旅游景区方面,宣传很重要。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及其出入口和县界交界处、入城口、火车站、汽车站、城区中心及城区主干道等主要交通节点设置旅游标识和旅游宣传广告,营造浓厚的旅游城市氛围。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扩大宣传推介范围。”
“第三,基础设施方面,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泉南高速即兴国东互通至三僚景区旅游公路建设进度,分期分批开展县城至羊山休闲旅游区、县城至灵山—冰心洞风景区、贺堂至均福山森林公园、319国道至宝石仙境风景区等重点景区连接公路以及各革命旧址旧居旅游公路的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旅游客运站场建设,逐步开通旅游景区客运专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建设。在逐步完善以后,吸引游客们留下来,而不要把三僚仅仅当成参观点。”县旅游局局长吴俊华对我们介绍说。
如今,三僚风水文化已列入赣州市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三僚风水文化,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土壤中特有的生存文化,它包含着人们对追求和谐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是古代三僚人民对生命诞生和回归的诠释与崇拜。三僚风水文化对古代风水文化乃至现代风水文化,对中国的风水学术乃至世界的风水学术,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信不久的将来,三僚村将成为一个世界风水文化界的“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