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要求构建教师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教师教育应该采取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与在职教师)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有针对地培养其成为小学、中学、高校教师,对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采取混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流培养成为小学、中学、高校教师。该模式主要包括针对专升本学生和通过一定考试的小学和初中教师的“1+1”模式;针对研究生和通过一定考试的在职高中、高校教师的“2+X”与“3+X”模式;针对4年后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分流的本科生的“4+X”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道阳(1980-),男,安徽宣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曹蓝田(1980-),女,安徽芜湖人,安徽省芜湖市第三中学,中教二级。(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FD3042)、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G100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37-02
  
  一、教师教育概况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改革高等教育体系,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1]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个讲话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当然也对构建教师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要求。[2]“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体现了对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已不适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发展,又由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发展的过程,逐步由定向、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过渡,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必须改革,走开放化、专业化、多样化道路。[3]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这必然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教师教育功能,更新教师培养模式,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必然要求构建教师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工程师,是要求很高的专门职业,必须具有专门的资格。首先,必须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我国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其次,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使教师培养专业化。最后,教师培训与教师培养一体化。传统模式下教师培养和培训是分离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的情况下,终身学习和提高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涵。为保证教师专业化,对教师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统一由大学来完成,这已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因此,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适应教师专业化三方面内涵的要求,也只有构建教师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
  2.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教师教育现代化包括建立和发展教师教育的现代课程与教材体系、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两个方面。现代课程与教材体系要以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为重要,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加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教育信息化就是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实施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推进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教师教育跨越式发展。因此,无论是现代课程与教材体系,还是教师教育信息化,都需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教师教育的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教师教育改革要求在国家宏观规划和指导下,经过资源重组与整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与体系。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应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二是综合性的师范大学;三是相对独立的师范院校。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采用分层混合制。所谓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与在职教师)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有针对地培养其成为小学、中学、高校教师,对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采取混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流培养成为小学、中学、高校教师。分层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逐步开放教师教育体系,淡化“师范性”和“非师范性”的界限,逐步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学科专业教育由各学院负责,教师专业教育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同时,也要求教育学专科以上(含专科)毕业证是获得小学、初中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获得教育学学士以上(含学士)学位是获得高中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获得教育学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是获得高校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教师资格的认证必须由相应的教育机构领导,由有资格的教师教育学院实施。
  1.“1+1”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对象是专升本学生和通过学校相应考试的在职小学、初中教师,培养目标是小学和初中教师。“1+1”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1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然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1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学士学位和教育学专科毕业证及相应教师资格。
  2.“2+X”与“3+X”模式
  “2+X”与“3+X”模式主要对象是研究生和通过一定考试的在职高中、高校教师,其中“2+X”模式的培养目标是高中教师和刚刚以合格成绩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大专院校的教师,“3+X”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良好或优秀成绩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高校教师。
  “2+X”模式又包括“2+1”模式和“2+3”模式两种。“2+1”模式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和通过学校统一考试的在职高中、高校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2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然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1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硕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及高校教师资格。“2+3”模式是针对通过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和在职高中、高校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2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然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3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硕士学位与教育学博士学位以及高校教师资格。
  “3+X”模式也包括“3+1”模式和“3+2”模式两种。“3+1”模式是针对博士研究生和通过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在职高校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3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然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1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博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及高校教师资格。“3+2”模式是针对通过学校统一考试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3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然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博士学位与教育学博士学位以及高校教师资格。
  3.“4+X”模式
  “4+X”模式主要对象是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和部分大专院校教师。该模式包括“4+0”、“4+1”、“4+2”、“4+3”、“4+5”等五种模式。其中“4+0”模式是当前师范生培养的过渡形式,具体培养目标是小学和初中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4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或修完相关专业学分的过程中渗透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专业学士学位和教育学专科毕业证,这种模式最后会逐步取消。
  “4+1”模式的主要对象是通过学校统一考试的本科生,具体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4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再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1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和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教师行为训练,毕业时获学科专业和教育学双学士学位。
  “4+2”模式的主要对象是专业院系接受4年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或通过教育硕士考试的具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毕业时获教育硕士学位以及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该模式的具体培养目标就是高中教师。
  “4+3”模式的主要对象是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论硕士点学科专业方向)统一考试的本科生,具体培养目标是高中和大专院校的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4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再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3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和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教师行为训练,毕业时获专业学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及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4+5”模式相当于硕博连读,主要针对极少数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和学校统一考试的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具体培养目标是大专院校教师。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院系接受4年的普通文化课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再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5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和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教师行为训练,毕业时获得专业学士学位与教育学博士学位以及高校教师资格。
  
  参考文献:
  [1]陈时见.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18-20.
  [2]陈丁堂,丁远坤.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资——孝感学院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J].孝感学院学报,2004,(1):97-100.
  [3]张素兰.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8-12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理工院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特色专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特色专业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此,需要在人才目标定位、教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学;理工院校;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肖云忠(1970-),男,四川资阳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
期刊
摘要:英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它们一方面使英语表达精确细致,另一方面却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对英语近义词的实际使用方面有所欠缺。使用语料库索引对英语中的近义词进行辨析是有效的方法,现以great和large这两个同义词为例,利用BNC 语料库对其词频、类联接及语义韵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区分及有效使用这组同义词提供指导。该方法是对借助英语词典学习英语词
期刊
摘要:结合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思路与精神,针对目前高职类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实习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高职教育立体化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介绍了该体系在供用电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技术专业;实习实训体系;立体化   作者简介:康兴娜(1967-),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计量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郭方正
期刊
摘要:孔子的启发诱导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启发诱导的内涵十分丰富,意义相当深远。继承和发扬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孔子;启发诱导;当代教育  作者简介:张鑫鑫(1983-),女,回族,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德玉(1962-),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安徽省教
期刊
摘要:新时期,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目前,大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转变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教育教师,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期刊
摘要:“影响力”是高校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影响力对加强高校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领导者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树立权威。一位能干、负责、勇敢、上进、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领导,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领头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勤勉、亲民的领导魅力带动高校教职员工改进工作。高校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和范围直接决定着领导能力和成效,决定着高校领导者
期刊
摘要:结合多年为成人教育学院讲授”结构力学”课程的经验,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成人教育授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  关键词:结构力学;成人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任剑莹(1977-),女,河北平山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李文平(1977-),女,陕西渭南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4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
期刊
摘要:文科物理的开设,对提高文科生科学素质和改善其知识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文科物理的内涵,简要阐述了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随后分析了文科物理的教学现状,最后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文科物理;素质教育;教学举措  作者简介:赵旺(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淮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讲师;陈永红(1962-)
期刊
摘要:开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推进育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级建设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原创文化  作者简介:轩欣(1979-),女,河南睢县人,周口师范学院团委,讲师。(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高层次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研的使命,其效能发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本身的发展与成长,更影响到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然而,当前,高等学校效能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对应的策略是提高高等学校效能的当务之急。文章尝试以高等学校为视角,谈谈对高等学校效能改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效能;科研效能;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