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代表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利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研究状态。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猴山上有一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叫多多。猴王就利用分饼的机会教育帮助他。猴王分别给每个猴子8块饼,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都拍手表示满意,唯独多多大叫着说:“8块饼太少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块饼,平均分4天吃。”话音刚落,多多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块饼,平均分8天吃完。”多多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道:“太少,太少,还是不够吃。”猴王最后说道:“那我给你64块饼,平均分16天吃,怎么样?”多多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完商不变的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通过“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通过口答列式组成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算式,使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饼,看起来分的饼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饼的块数都是一样的。隐含着量的“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商不变的性质。接着提出问题:猴王是运用了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从而揭示课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思考算式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商不变性质,使整堂课自始至终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并得出规律。
  2 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是微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调动中差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在第一行摆4个○,然后提出问题:第二行摆△,比○多2个,应怎样摆?请小组同学互相研究一下。学生都积极地思考、交流,最后汇报研究的结果,从而得出要先摆和○同样多的4个,再摆比○多的2个。然后我又设计了一组拍手游戏:①女生拍6下,男生比女多拍3下;②男生拍10下,女生比男生多拍4下。
  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例题: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红花多少朵?提问:怎样求红花有多少朵?再次引导小组同学讨论,学生根据前面的基础,很快就会解答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升华
  让学生自主地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味地“放”,教师要在重点、难点、关键处进行启发性点拨,疏通性点拨,帮助学生领会知识,解决疑难,实现思维的升华,做到“放”中有“收”。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先放了一段一个小朋友没钱买东西的录像,说明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人民币。之后,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小组同学互相研究一下,可以怎样分类。当学生说出是按面值大小分的时候,教师说明:这也是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的,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师生共同认识分币,并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教育。接着,让各小组同学用认识分币的方法自己来认识角币或元币,然后汇报。教师出示一块糖(标价1角),引导小组同学讨论:怎样用正好的钱来买它?学生经过讨论,有的说用2个5分币来买,有的说用5个2分币来买,有的说用10个1分币来买……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多少个1分是1角?学生很自然地会得出1角=10分。紧接着我又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平日十分节俭,最近它攒了10个1角币,可是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它就去找山羊伯伯想办法,山羊伯伯想了想,收下了它的钱,给了它1个1元币,小白兔觉得很吃亏。然后引导学生想:小白兔吃亏了吗?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小白兔不吃亏,因为1元=10角。我接着追问:那么1元等于多少分呢?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很轻松地得出1元=100分,实现思维的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处在启发、点拨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中不断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实现思维的升华。
  在教学中,只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始终处在自己探求,独立思考,相互研讨,教师释疑氛围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会有相应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介绍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个别化 分组活动 任务驱动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
期刊
【摘要】 在多管齐下上下功夫。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积累上狠下功夫。广泛地积累,才能不断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学习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的表达“图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指导  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写作状态、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综合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其实作文教学也
期刊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应以 质量  多媒体教学凭其鲜明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局限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作用一定会更大,其局限性也将逐步减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化学 运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优化教学 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 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特征,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思维的严密性,促进实验探究往有效方向发展,教师可以从实验的不同环节入手:①提出猜想——在判断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②制定方案——在思考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③得出结论——在归纳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关键词】 严密 有效 探究 实验 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的
期刊
自从这几年实行课改以来,各种教育学说真是百家争鸣,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实在让人有些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也让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各种教育学说中迷失了方向。说实在话,有时真是深深地感觉到语文不好教,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教,到底要教学生什么?我谈几点看法:  1 词句的教学要“精”且“深”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容易忽略对文章语言本身的评析,忽略了在教学中对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揣摩,以及它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