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开放性数学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敢于超越教材,开发教材,设计开放性数学习题,培养学生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教师囿于教材的束缚,不敢超越教材,突破教材,教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过程。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教师有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开放性数学习题,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设计条件和结论不唯一的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
  开放性习题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条件和结论是不确定或不唯一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如填空题()+()+6=17。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初步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开放习题练习。如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们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3/5,第二根截去3/5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 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 第一根的3/5等于3/5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當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3/5大于3/5米, 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3/5小于3/5米 ,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3/5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3/5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3/5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区别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挖掘问题资源,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广阔性思维
  许多教师对数学问题的利用就是达到解决的目的,其实这是对问题资源的一种浪费。教师可以充分立足于问题,开放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和培养学生广阔性和灵活性思维。如: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解法:1、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全长和乙队20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算式是(1500-35×20)÷20;2、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算式是:(35×20+100)÷20;3、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算式是:1500÷20-35;4、可以先求出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算式是:100÷20+35;5、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两队每天修的,再求甲队每天修的。算式是:(1500+100)÷20÷2;6、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甲队20天修的,再求甲队每天修的。算式是:(1500+100)÷2÷20;7、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队(20×2)天修的,由此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算式是:(1500+100)÷(20×2)。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 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广阔性和灵活性思维。
  三、强化思辨能力训练,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改变问题的条件,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如:一根绳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增强德育意识  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第一章概论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应用电子学一计算机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物理诊断方法。通过此检查可以确
介绍了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并给出了一个以TDD1742T为核心芯片的UHF波段(900MHz)PLL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