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境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科学教学应注重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提倡幼儿在“做”中学科学,使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我们尝试根据幼儿喜爱故事这一特点,借助故事生动有趣、风趣幽默的情景画面,将幼儿轻松、愉悦地带入有趣的科学探索之旅。
  一、 故事导入,诱发参与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情绪和效果。精彩、成功的导入往往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科学活动导入的设计要能把幼儿引入到活动的主题情境中,触发他们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他们产生探索、思维的活力。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迎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片段一: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导入环节描述:
  活动一开始,蔡老师就结合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将幼儿带入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之中:“小朋友,三只乌鸦口渴了,它们飞来飞去,到处找水喝,突然,它们看到了草地上有三只瓶子,三只瓶子里都有水,于是它们都飞向了瓶子,想去喝瓶子里的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再想一想,这三只乌鸦现在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纷纷举手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孩子说能喝到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喝到水,因为瓶口很小,乌鸦的嘴巴比较宽;还有的孩子说一个瓶子里的水可以喝到,因为这个瓶子里的水很高,还有两个瓶子里的水喝不到,因为这两个瓶子里的水很少。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都处于积极地思维之中。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将生动有趣的“乌鸦找水”的故事情境,结合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幼儿,使幼儿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被故事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了幼儿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自然转换,使他们能够一下子就进入仔细观察,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接下去的探索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设置幼儿喜爱的故事情境导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趣味盎然地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之中。
  二、 故事设疑,引领操作探究
  幼儿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那如何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引领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发现呢?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故事的情境设疑,来激发幼儿主动操作、探究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情境,为幼儿提供思维材料,使幼儿借助已有知识、技能和多种操作材料,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活动片段二: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第一次探究环节描述:
  当幼儿明确了由于瓶口小,乌鸦嘴宽而三只乌鸦都无法喝到三只瓶子中的水时,蔡老师又继续声情并茂地向幼儿讲述着《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三只乌鸦喝不到水,可它们非常口渴,急得围着瓶子团团转,想不出办法来。”(此时,蔡老师还配置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地感知三只乌鸦喝不到水的焦急、无助的样子。)“怎么办呢?孩子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吗?”在故事情境与蔡老师激情的感染下,孩子们纷纷动脑想出了各自的办法,有的说拿一个吸管来给乌鸦把水吸出来;有的说帮乌鸦将瓶子里的水倒出来喝;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把石子放到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满起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在幼儿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蔡老师又继续讲述故事:“三只乌鸦谢谢你们为它们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可是,它们不知道在这三只装着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放上石子,它们是不是都能喝到水了呢?等会儿,请你们三人一组来试一试,分别往三只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装上石子,看看三只乌鸦是不是都能喝到水好吗?”“好!”于是,孩子们个个趣味盎然地开始了帮助乌鸦验证能否喝到水的探索活动之中。
  此探索环节的目的是想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究,让幼儿构建水位的升高与瓶中原有水位的高低是有关系的这样一个科学经验。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首先通过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产生帮助乌鸦解决困难的强烈愿望,接着,教师又通过设置“三只乌鸦不知道在这三只装着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放上石子,它们是不是都能喝到水,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试试”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巧妙地向幼儿提出了科学探索的目的、内容以及操作要求,从而使幼儿目的明确,激情高昂地投入到了科学探索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探索活动,从而自然地实现了融知识建构于情趣之中的目的。
  三、 故事感染,拓展教育功能
  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应贯穿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科学教育活动同样也蕴含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故事的情境感染幼儿,以拓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社会性情感的有效发展。
  活动片段三: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第二次探究环节描述:
  幼儿通过第一次探索,发现了原来往三只不同高度的瓶中装上石子,不是所有的瓶中的水都能满到瓶口,在那只水位很低的(不满半瓶水)的瓶子里装上再多的石子水也不会满起来。于是,蔡老师又结合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幼儿继续讲述着《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两只乌鸦在你们的帮助下现在高高兴兴地喝着瓶子里的水了,瞧,它们喝得多开心呀,可是,还有一只乌鸦它还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它急得呜呜地哭了,瞧它哭得多伤心呀!我们快点也来想个好办法帮助这只乌鸦也喝到它瓶子里的水吧。”在动情的故事情节及蔡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下,孩子们纷纷想办法帮助这只喝不到水的小乌鸦,有的说,让另外两只乌鸦给点水它喝喝吧;有的说,拿一把小刀在瓶上打个洞……在幼儿充分想象了各种办法之后,蔡老师告诉孩子们说,“你们想了很多办法,可现在我们什么工具都没有,蔡老师这里只有许多细沙砾,让我们一起来试试能不能用这些细沙砾来帮助这只小乌鸦喝到水,好吗?”于是孩子们个个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用细沙砾灌瓶子的探索活动之中。“老师,我发现了将细沙砾放入瓶中,水能够升到瓶口,乌鸦能喝到水啦,”机灵能干的周天宇小朋友第一个完成了实验,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开心地拍起了了小手,庆幸着自己总算能帮助小乌鸦喝到水了。“老师,我也发现放小沙砾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啦!”“老师,我也成功啦!”……不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完成了实验,活动室里一片成功的欢呼声。   这一探索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即使瓶中的水很少,但是只要放入细沙之类的东西,水还是能升到瓶口,乌鸦也是能喝到水的”。但是,在设计活动时,蔡老师并没有把活动的教育功能仅仅停留于让幼儿获取一些科学知识上,而是通过生动、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产生一种怜悯小乌鸦,帮助小乌鸦的社会性情感,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变成一种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爱心行动”。故事情境升华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意义,使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幼儿主动获取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四、 故事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是科学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有效的评价对整个活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知识和总结经验,同时也能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再次探索的兴趣与愿望。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积极运用故事评价幼儿的探索行为,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及兴趣。
  活动片段四: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探索结束环节描述:
  当幼儿完成了第二次操作探究,之后,蔡老师又继续向幼儿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想办法让三只乌鸦都喝到了水,瞧,现在三只小乌鸦一起开开心心地喝水,一边喝,一边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能干的小朋友,下次我们有什么难题,一定再来找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愿意。”孩子们热情地回答,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索后的评价是让幼儿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其持久探索愿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活动中,蔡老师结合《乌鸦喝水》的故事,借助乌鸦的角色,将老师对幼儿探索行为的评价巧妙地渗透在故事情境之中,通过三只乌鸦开开心心喝水的动作、表情,以及三只乌鸦赞美小朋友的语言,让幼儿深切地体验自己动脑探索、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有效地激发起了幼儿下一次操作、探索的兴趣,达到了幼儿科学活动中重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目的。
  故事有其独特的魅力,故事与科学进行有效整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出发,创设恰如其分的故事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之中主动地构建科学经验,从而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表现出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文化修养不同,道德素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式和性格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学
期刊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其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终身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扎实基础。  一、生态课堂要处理
期刊
美术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现代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超级发达,各种美术史、艺术作品的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给予学生电脑所不能及的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去感受、表达艺术作品,将美术欣赏课上出特色,上出效率。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
期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电脑等设备逐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就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一、运用传媒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由于现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不太严格,这就使学校教育越来越有难度。小学生脑子是一张白纸,施朱则赤、施墨则黑,所以更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方  面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学校德育中,我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我校 
期刊
3-6的孩子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差,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严重扼杀了孩子探索的愿望。  “堵”不如“疏”,“千般照顾,不如教他们自护”。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已经成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一、确立共同愿景,让教学品牌深入人心   1.校长率先垂范,引领校本教研开展。校长是校本研究的实践者和领航者,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并以明晰的教学理念为全体教师确立共同愿景,构筑教学研究目标。我校就在校长引领下不断审视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了对“绿色课堂”的理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伤的氛围中进入课文情境,很真切地体验了当时首都人民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的悲伤之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完全 小学生大都有好奇、好问的心理,教师也应抓住这一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教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提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使学生迅速地 学,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缩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让教师似乎就是“正襟危坐”的“老学究”。那一种神态的庄重,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训诫,这就是中国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当“中国”二字注在语文教师的身上时,一种历史、一种责任、一种气概便深深根植于其精神的空地。在当下,一种开放与心灵的自由在呼唤精神的理性回归,让真实人性的光环得以重新展现,于是语文教师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了导游,成为了伙伴,过着活力、敏感、智慧的生活。  一、让
期刊
当教学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怎样的课堂教学会有高质量呢?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两个因素是课前预设和课堂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这两个因素,以“文本解读”为例,笔者结合所听的一些课例,就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教学起点的设定应克服盲目性  教学起点是教师教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的出发点,它是建立在教师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洞察了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和谐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快乐。  一、激发情趣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显著。凡是生动、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