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德川幕府到现代,日本在近两百年间走向现代化的里程上,有高歌猛进,也有挫折重重。安德鲁•戈登带着温情的历史笔触,以大百科全书的书写风格,在恢弘叙事的同时,亦不忘记载不同时代下的日本民众在特定年代里的悲欢乐痛。这是一曲国家主义的特洛伊史诗,也是一场草根阶级的荒原大狂欢。
阅读此书的过程,我最关注的是日本如何在二战后成功转型。作为二战灾难的始作俑者之一,战后日本被美军托管的岁月,是一种因祸得福的命运垂青,一个以天皇为至尊的神道国家开始走上偶像的黄昏之途,在世俗化的转捩中健康而彻底实现了宪政。天皇的投降诏书宣读之后,600万日本军人中仅有350人自杀,而此时此刻,“一亿玉碎”的狂热激情犹在昨日。
战败,成为一个民族获得救赎的标志。在黑泽明回忆录《蛤蟆的油》里顽固颟顸的电影审查制度,在战后成为过眼云烟,这是从影视业的视角展现民主化给日本带来的剧变,而整个大众社会的变迁,也正是靠各行各业的诸多细流汇聚成海。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策略,其最大特点是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最高司令部在1945年10月便宣布了第一波改造运动,“保证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工人及农民亦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团体。”天皇沦为“国家及人民统一的象征”,意义仅仅是对既往传统的敬畏和保留,千古荣誉与不可侵犯的神圣已然祛魅。同时,最高司令部还抑制了财阀企业的势力,并进行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由此,义务教育延至初中,大学教育的空前发展,工会如雨后春笋成立,女性受教育及大量涌入职场使得女权意识得到空前发展,各类政治团体活动频繁。作者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定义这个措手不及的兴旺时代。
战后经济的繁荣重生,同以往的病根深埋不一样,生活的忙碌取代了对战场的渴望,中产阶级取代了好斗的武士阶层,物质消费潮流下的光怪陆离,使得彼此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忙得不亦乐乎。尽管不缺对西化潮流深痛恶绝的保守主义者,不思悔改的政客和二战老兵,有一意孤行的篡改历史教科书行为,但这已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宪政体制下有迹可循的公民社会,法律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1970年,作家三岛由纪夫闯入东京自卫队本部,向军队发表煽动性的演讲,随后剖腹自杀,在震惊世人之余,这场戏剧性表演并未赢得多少效果。
他们的“托管”,我们的“租界”,许多人说那是充满国仇家恨的旧社会,不堪回首。但是,正如“托管”强制为日本带来契机,“租界”又何尝不是呢,多少现代事物从“租界”渗入古老中国,细雨润无声。
无论是德川政权的穷途末路,还是明治维新的方兴未艾,与武士叛乱、农民暴动如影相随的是西化与反西化两派的观念相争,一直拖冗到现今。在口沸目赤的争论间,西方生活方式终究获得了小人物们的欢心,烫发、西服、口红……一个不能少。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用小说《双城记》的炽热开篇献给走向世界,拥抱现代化的日本所经受过的各个时代,恰如其分。
阅读此书的过程,我最关注的是日本如何在二战后成功转型。作为二战灾难的始作俑者之一,战后日本被美军托管的岁月,是一种因祸得福的命运垂青,一个以天皇为至尊的神道国家开始走上偶像的黄昏之途,在世俗化的转捩中健康而彻底实现了宪政。天皇的投降诏书宣读之后,600万日本军人中仅有350人自杀,而此时此刻,“一亿玉碎”的狂热激情犹在昨日。
战败,成为一个民族获得救赎的标志。在黑泽明回忆录《蛤蟆的油》里顽固颟顸的电影审查制度,在战后成为过眼云烟,这是从影视业的视角展现民主化给日本带来的剧变,而整个大众社会的变迁,也正是靠各行各业的诸多细流汇聚成海。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策略,其最大特点是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最高司令部在1945年10月便宣布了第一波改造运动,“保证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工人及农民亦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团体。”天皇沦为“国家及人民统一的象征”,意义仅仅是对既往传统的敬畏和保留,千古荣誉与不可侵犯的神圣已然祛魅。同时,最高司令部还抑制了财阀企业的势力,并进行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由此,义务教育延至初中,大学教育的空前发展,工会如雨后春笋成立,女性受教育及大量涌入职场使得女权意识得到空前发展,各类政治团体活动频繁。作者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定义这个措手不及的兴旺时代。
战后经济的繁荣重生,同以往的病根深埋不一样,生活的忙碌取代了对战场的渴望,中产阶级取代了好斗的武士阶层,物质消费潮流下的光怪陆离,使得彼此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忙得不亦乐乎。尽管不缺对西化潮流深痛恶绝的保守主义者,不思悔改的政客和二战老兵,有一意孤行的篡改历史教科书行为,但这已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宪政体制下有迹可循的公民社会,法律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1970年,作家三岛由纪夫闯入东京自卫队本部,向军队发表煽动性的演讲,随后剖腹自杀,在震惊世人之余,这场戏剧性表演并未赢得多少效果。
他们的“托管”,我们的“租界”,许多人说那是充满国仇家恨的旧社会,不堪回首。但是,正如“托管”强制为日本带来契机,“租界”又何尝不是呢,多少现代事物从“租界”渗入古老中国,细雨润无声。
无论是德川政权的穷途末路,还是明治维新的方兴未艾,与武士叛乱、农民暴动如影相随的是西化与反西化两派的观念相争,一直拖冗到现今。在口沸目赤的争论间,西方生活方式终究获得了小人物们的欢心,烫发、西服、口红……一个不能少。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用小说《双城记》的炽热开篇献给走向世界,拥抱现代化的日本所经受过的各个时代,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