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若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所以成绩优秀。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或讨厌某一位老师,就不愿意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包括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爱好、习惯等,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让老师在他们眼里既是一位可敬的师长,又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而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要在课堂上当众挖苦和讽刺他们,要寻找适当的时机,最好采用单独谈话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而且批评的语言也要婉转一些,使之容易接受,让他们从内心感到老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学生学习才有兴趣。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由于语文文字多、词汇量大,阅读,尤其是文言文阅读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必然会让学生觉得淡然无味,昏昏欲睡,因而也就没有兴趣可谈。即使是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了分数而不得不死记硬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不感兴趣,没有恒心和耐心,也就逐渐放弃语文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若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一是每一节课,教师要以满腔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心投入课堂教学。若教师无精打采,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就没有课堂气氛可言。
二是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谚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导入”这一环节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成与败。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引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情境之中,极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必然对该节课感兴趣。
三是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精讲,不能繁琐重复,要变讲为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中用,用中学。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我,也就是要做到分层教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学生一旦有了成功感的喜悦,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就会更投入。如果学生出了差错,不要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课,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等等。一节课始终要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幽默,把课讲得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教《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变为‘尊为胶菜’?您不是说,胶州出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的吗?”“嗨!冒牌货!不然,为什么要‘打假’呀!可见,那时就有假冒伪劣商品。”我幽默的语言换来一片笑声,同时,把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吸引过来。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试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变式教学,不断革旧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取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老唱”一个“调子”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師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比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时,对于罗布泊,学生是相当陌生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理解今昔的罗布泊,进行思想的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今昔的罗布泊的图片制成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给学生视觉的刺激,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发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近几年来,我针对学生对各种活动表现为积极参与的特点,开展了“作文比赛”“成语大比拼”“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辩论赛”等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上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课后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能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乐的环境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动、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认为学语文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那么,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评价的依据》,于兴岩
2、《心理学》,刘益民、程甫、刘耀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升编著。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一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若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所以成绩优秀。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或讨厌某一位老师,就不愿意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包括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爱好、习惯等,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让老师在他们眼里既是一位可敬的师长,又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而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要在课堂上当众挖苦和讽刺他们,要寻找适当的时机,最好采用单独谈话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而且批评的语言也要婉转一些,使之容易接受,让他们从内心感到老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学生学习才有兴趣。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由于语文文字多、词汇量大,阅读,尤其是文言文阅读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必然会让学生觉得淡然无味,昏昏欲睡,因而也就没有兴趣可谈。即使是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了分数而不得不死记硬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不感兴趣,没有恒心和耐心,也就逐渐放弃语文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若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一是每一节课,教师要以满腔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心投入课堂教学。若教师无精打采,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就没有课堂气氛可言。
二是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谚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导入”这一环节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成与败。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引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情境之中,极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必然对该节课感兴趣。
三是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精讲,不能繁琐重复,要变讲为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中用,用中学。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我,也就是要做到分层教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学生一旦有了成功感的喜悦,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就会更投入。如果学生出了差错,不要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课,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等等。一节课始终要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幽默,把课讲得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教《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变为‘尊为胶菜’?您不是说,胶州出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的吗?”“嗨!冒牌货!不然,为什么要‘打假’呀!可见,那时就有假冒伪劣商品。”我幽默的语言换来一片笑声,同时,把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吸引过来。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试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变式教学,不断革旧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取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老唱”一个“调子”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師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比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时,对于罗布泊,学生是相当陌生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理解今昔的罗布泊,进行思想的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今昔的罗布泊的图片制成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给学生视觉的刺激,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发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近几年来,我针对学生对各种活动表现为积极参与的特点,开展了“作文比赛”“成语大比拼”“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辩论赛”等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上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课后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能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乐的环境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动、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认为学语文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那么,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评价的依据》,于兴岩
2、《心理学》,刘益民、程甫、刘耀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升编著。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