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桥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却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之间,动漫博物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上海LED成果展示厅、上海智慧家园体验馆、上海计量科普教育基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都在幼儿园周边。因此我们一直以培养幼儿科学启蒙素养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建构适合农村幼儿园幼儿的科学探究课程。
一、资源的利用
1.家长资源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引进人才和许多技术员的子女都就读于我园,高学历的家长较多,我充分挖掘和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在幼儿园举办的科技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那些走在科技前端的家长也带了许多新鲜事物,给幼儿亲密接触高科技的机会。
晨晨的爸爸是一名机器人研发人员,在科技周活动中为孩子们带来了能歌善舞的小机器人。这两个机器人,小小的个头,滚圆滚圆的造型,简直萌翻了。机器人名叫美美,身高大约50厘米,全身白色,肚子上块可触摸的显示屏。“你叫什么名字呀?”“我们来跳个舞吧”……两个机器人一在科技周上露脸,孩子们就被美美萌萌的形象给折服了。美美的本领很大,会唱会跳,还能和孩子们交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具有感知能力。孩子们拍拍它的脑袋,它会说:“好痛啊,我要回去告诉妈妈”;孩子们摸摸它的脖子,它会觉得很痒;美美撒娇的时候,还会要求小朋友们摸摸它……两个机器人除了体态很萌,他们还有很多的功能,比如繪画、知识问答、语音对话、唱歌跳舞、探究科学的奥秘等。雯雯的爸爸是一名记者,他为孩子带来了无人机,他还给孩子带上VR虚拟眼镜,让孩子看看幼儿园的高墙外面精彩的世界……
2.社区资源
建构主义主张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知识。从这一理论及“本土性”开发原则出发,积极挖掘孙桥本土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凸显地方特色。如组织幼儿到“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动漫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实地参观、调查、访问。根据幼儿在各科普基地参观访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如结合农业开发区的科普资源,开展了“植物天地”“暖棚里的植物”“菜篮子”主题探究活动;利用动漫馆的资源开展了“动画是怎么动起来的”“玩具总动员”主题探究活动;结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基地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探究活动。
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的科技教育信息。如幼儿发现附近的殷家浜变脏变臭了,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关注点,组织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调查殷家浜被污染的原因,做有关“清水变污水”“污水变清水”的探究实验,并带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和自己制作的“爱护环境宣传员”的标志到小区宣传保护殷家浜;又如幼儿对“面包是怎么变得又大又松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等问题特别感兴趣,幼儿家长经营的“摩黛丝缇面包店”和社区周围“克里斯丁面包店”就成了教师与幼儿解决疑问和扩展课程内容的好帮手。
二、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改变了以往创设环境只是“美化”“绿化”“儿童化”等外在的装饰的观念,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努力创设科技教育的大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场所。
1.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1)暖房和种植园地的花草蔬菜是孩子们可以去照顾、亲近的。在班级包干的种植园地里时常会有幼儿蹲在地上观察小蚂蚁如何爬行,如何运粮食;蚯蚓是如何松土的。秋日当玉兰树、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幼儿可以用它们来制作香水和染料等。孩子们观察树叶的变化,观察种植角植物的生长情况:“玉米发芽了。”“土豆的叶子原来是这样的呀!”“看上面有个小虫子,它会不会把叶子吃光啊?”等,都是孩子们平日的观察发现。除室外环境外,我园还特别设计了科技走廊,有图文并茂的农耕工具,展示农村人民的劳动智慧。
(2)每个班级的环境创设都会体现出科学探究特色,设计体现科学性、启蒙性、探索性、互动性,挖局每个主题中的科学探究元素,以图加文或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小班《动物花花衣》把孩子们对动物皮毛的疑问记录下来;中班《有用的水》主题活动将孩子们做各种小实验的过程呈现出来;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创设人类的发明创造板块等。在师生、生生、亲子间的互动中鼓励幼儿遇事好奇、爱问,从而培养幼儿爱探索、乐研究的学习态度,这也是与我园的科技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3)科学探究专用活动室是我园的另一大特色,教师每学期会很用心的布置活动室的环境、对幼儿操作使用的科学探究材料进行调整和更新。如在“好玩的磁铁”探究区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
2.家庭环境的创设
鼓励家长主动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定期举行家庭活动,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孩子开阔视野的最好的学习课堂。在班级教师的发动下,家长有的将家中的阳台利用起来,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稻谷、玉米、蚕豆、红豆、花生等,或土培或水培在器皿中。上面贴上生动有趣的种子图案和名称,方便小朋友和家长辨认,并制作了观察记录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家长渐渐养成习惯会陪孩子一起给种子浇浇水,做做记录。更多的家长则是在家长中书架上添置了科学小实验的书籍,空闲时家长就会收集材料根据书上的指引与孩子一起做科学小实验。 三、探究的途径
1.种植活动
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选择一到两个农作物种子作为种植对象,我以种植大蒜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
一个选择种植大蒜的班级里,有的孩子种植大蒜时随意地将大蒜头放在土里;有的孩子将大蒜头用力地插在土里,大蒜头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土的上面;还有个别幼儿细心地发现了老师提供在一边的种植工具,如兜兜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了一个小坑,将大蒜头放在土坑里,最后还将泥土掩盖起来,将大蒜头种在了土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将大蒜种好了,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皓宇:我将一个大蒜头很用力的插在泥土了。这个就是我种的。
皓喆:我把大蒜头放在这里了。
兜兜:老师,我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了一个洞把大蒜种在土里了。
师:哦,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把大蒜种在了土里。有的小朋友把大蒜种在了土里、有的把大蒜种在了泥土的上面、还有的把大蒜种在泥土的中间。
我发现孩子们的这些种植行为后,并没有要求孩子们用一种统一的方式种植,而是将相同种植方法的大蒜头移植在一个盆里,最后班中一共种了三盆大蒜头,然后做好标签便于孩子指认,并引导孩子去观察不同种植方法種出的大蒜叶有什么不同。
种植之后,就需要照顾和管理,它是了解植物生长、变化重要环节。来园时或自由活动时我们都会引导幼儿去看看自己种的大蒜头,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变化,使幼儿产生好奇心。
种了大蒜的第二天,恺恺就来到自然角心急地说:“大蒜怎么还没有长大啊?应该要浇点水的吧!” 我听了点点头,递给恺恺一个洒水壶,接下去的几天,孩子们浇水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浇水的孩子实在太多了,有一天,新新跑来告诉我:“老师,大蒜盆里的水太多了,妈妈说一直浇水植物也会死掉的!”我对新新说:“大家都想浇水,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新新说:“浇水也要排队的呀!大家都去浇水就太多了。大家轮流给大蒜浇水。”一旁的皓宇听见了,复议道:“这盆大蒜今天我浇过了,你们就不要再浇了哦!”我追问道:“那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这盆大蒜已经浇过水了呢?”皓宇回答:“我会一直站在这里提醒别人的。”我点点头,鼓励道:“这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每天请一位小朋友负责照看大蒜;当然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标签让你们知道这盆大蒜已经被浇过水了,你们不要再去浇了。
两周后,孩子们发现了他们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大了很多。三种不同种法的大蒜头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时就可以组织一次集体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个别幼儿有意义的发现转化为集体关注的问题,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收获。
在《土培大蒜》的谈话中,教师适时地提供了幼儿交流的机会,问道:“三周过去了,你们发现这三盆大蒜有什么变化吗?”新新说:“三盆大蒜都长大了!”佳佳说:“它们都长出了绿绿的叶子。”我追问:“这三盆用不同种法种植的大蒜长得一样吗?”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我的提问打开了,纷纷认真观察起眼前的三盆大蒜。皓宇说:“这盆大蒜的叶子长得最长,已经垂下来了。另外两盆大蒜都没有它长得长!”老师回应道:“皓宇观察的很仔细,这盆是种在泥土中间的大蒜。”我又问道:“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萱萱举手回答:“老师我发现这盆大蒜头下面还长出了白白的须,其它两盆大蒜都没有长出来。”我回应道:“萱萱观察的真仔细,这盆大蒜是种植在泥土上的。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只有这盆种在泥土上的大蒜才会长出白白根须吗?”孩子们认真地思考起来,可是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我说:“没关系,孩子们请你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我们再来聊一聊,好吗?”
第二天饭后休息时,我们又聊起昨天的话题。能言善道的兜兜首先开口了:“陈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这盆大蒜为什么会长出白白的根须了。妈妈说‘因为这些大蒜是养在泥土上面的,它们也想长大,所以就在大蒜头的下面长出长长的根须’。”我用拍手的方式表示赞同,柠柠也跑过来说:“我也知道的,这些白白的根须一直长,伸到了泥土下面吸收营养。”别的小朋友听了也很兴奋,纷纷模仿起前面两名幼儿的说法向同伴讲述着……
2.亲子科学小实验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小实验恰恰表现出有趣的外在现象,且重在操作,符合幼儿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符合幼儿爱摆弄、爱操作物体的心理特点。亲子小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形式。
(1)亲子科学小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每学期园所都会开展亲子科技周活动,每个班级会组织报名参加的家庭不定期去幼儿园的科学专用活动室去体验,了解我们是怎样为孩子精心挑选的科学小游戏;我们还会向家长开放我们的阅读室,在那里家长们可以挑选几本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科学小游戏书籍作为参考;另外,我们每个班定期也会在家园联系栏里向家长推荐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适合亲子一起动手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家长明白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选择应该是幼儿身边熟悉、简单的事物。我们希望通过亲子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取得自己对亲子科学小实验的理解,这远远比组织家长参加科学讲座来的有效。
(2)制作独一无二的实验小海报
以亲子为单位的科学小实验一旦确认实验内容后,家长就开始制作科学实验小海报了,其实就是这个实验的操作材料和操作过程,其中操作过程是亲子家庭实际操作的照片,并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一方面实验海报在大活动当天可以作为游戏提示板给前来参与的亲子家庭看,以便其他亲子家庭根据实验步骤图操作小实验;另一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这些实验小海报收集起来,做成一面面海报墙展示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效果绝对棒棒哒!这次没报名参加的孩子肯定会羡慕海报中的同伴,下次肯定会吵着要报名参加亲子科学小实验,也是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做准备。 (3)形式多样有趣的亲子科学小实验
如亲子科学小实验《摩擦力》中,家长A提供三个高度相同的斜坡,其中两个斜坡一个铺上毛巾、一个铺上瓦愣纸,三辆小汽车同时往下滑,看看哪辆汽车滑得快,哪辆汽车滑得慢?幼儿A在小实验中观察、比较材料中发现,铺有毛巾的斜坡上的汽车滑得最慢,光滑的斜坡上的汽车滑得最快,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这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系。可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家长A觉得提供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还要含有科学因素,如活动“物体下落”,为了使幼儿正确感知不同物体扔得高度不同,下落速度也不同,准备的材料应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等等。最后,家长A还提供了若干车身重量不同的玩具车。只有这样全面考虑,才能利于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如在“有趣的弹性”亲子小实验中,家长指导幼儿寻找筐子里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哪些物品不具有弹性。孩子在玩中找到了具有弹性的玩具,如皮筋、篮球、席梦思床垫、弹簧秤等,孩子们边实验边把发现的记录下来,他们利用各种符号、图像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有时,幼儿受到记录能力的限制导致记录结果不佳,这时家长就可以在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们的记录有助于幼儿将原有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我园举办的亲子科技节每次都有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缤彩纷呈。有以“大手牵小手,一起玩科学”为主题的亲子科学小实验;有以“睁大好奇的眼睛,走进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科技游园活动;还有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知识趣味竞赛活动;每一次科技节活动,我们都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散居儿童提供了精彩、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与亲身参与,真正“爱科技、学科技”。与此同时,我园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节”活动,如“亲子DIY小制作”“巧手节”“风车节”“风筝节”“陀螺节”等。这些科技节和特色节活动也成为了我园宝贵的科技社育内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现代教学观中的新重点。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能力大于重知识,,重接受大于重灌输。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限制,就会在探索中苦于没有好的办法,面临困难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就鼓励幼儿寻找简捷实用的方法,当然这些通过比较,选择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靠个体是难以达成的,其中同伴间的合作行为起了极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让幼儿懂得方法是众多的,但要懂得筛选,选择最便捷的。
孩子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已逐渐显示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劲头。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使幼儿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激发了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欲望,更使幼儿在探索中表現出了自信、尝试、发现、求异、合作、创造的能力。走进每个班级的科探区,你会常常听见小朋友在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看到的怎么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呢?”“不对,我认为……”“我想到了更好的方法。”……怪不得由我园毕业的孩子到小学后,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判断、敢于求异的能力突现更快,常听老师、家长在说“孙幼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一、资源的利用
1.家长资源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引进人才和许多技术员的子女都就读于我园,高学历的家长较多,我充分挖掘和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在幼儿园举办的科技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那些走在科技前端的家长也带了许多新鲜事物,给幼儿亲密接触高科技的机会。
晨晨的爸爸是一名机器人研发人员,在科技周活动中为孩子们带来了能歌善舞的小机器人。这两个机器人,小小的个头,滚圆滚圆的造型,简直萌翻了。机器人名叫美美,身高大约50厘米,全身白色,肚子上块可触摸的显示屏。“你叫什么名字呀?”“我们来跳个舞吧”……两个机器人一在科技周上露脸,孩子们就被美美萌萌的形象给折服了。美美的本领很大,会唱会跳,还能和孩子们交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具有感知能力。孩子们拍拍它的脑袋,它会说:“好痛啊,我要回去告诉妈妈”;孩子们摸摸它的脖子,它会觉得很痒;美美撒娇的时候,还会要求小朋友们摸摸它……两个机器人除了体态很萌,他们还有很多的功能,比如繪画、知识问答、语音对话、唱歌跳舞、探究科学的奥秘等。雯雯的爸爸是一名记者,他为孩子带来了无人机,他还给孩子带上VR虚拟眼镜,让孩子看看幼儿园的高墙外面精彩的世界……
2.社区资源
建构主义主张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知识。从这一理论及“本土性”开发原则出发,积极挖掘孙桥本土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凸显地方特色。如组织幼儿到“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动漫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实地参观、调查、访问。根据幼儿在各科普基地参观访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如结合农业开发区的科普资源,开展了“植物天地”“暖棚里的植物”“菜篮子”主题探究活动;利用动漫馆的资源开展了“动画是怎么动起来的”“玩具总动员”主题探究活动;结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基地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探究活动。
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的科技教育信息。如幼儿发现附近的殷家浜变脏变臭了,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关注点,组织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调查殷家浜被污染的原因,做有关“清水变污水”“污水变清水”的探究实验,并带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和自己制作的“爱护环境宣传员”的标志到小区宣传保护殷家浜;又如幼儿对“面包是怎么变得又大又松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等问题特别感兴趣,幼儿家长经营的“摩黛丝缇面包店”和社区周围“克里斯丁面包店”就成了教师与幼儿解决疑问和扩展课程内容的好帮手。
二、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改变了以往创设环境只是“美化”“绿化”“儿童化”等外在的装饰的观念,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努力创设科技教育的大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场所。
1.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1)暖房和种植园地的花草蔬菜是孩子们可以去照顾、亲近的。在班级包干的种植园地里时常会有幼儿蹲在地上观察小蚂蚁如何爬行,如何运粮食;蚯蚓是如何松土的。秋日当玉兰树、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幼儿可以用它们来制作香水和染料等。孩子们观察树叶的变化,观察种植角植物的生长情况:“玉米发芽了。”“土豆的叶子原来是这样的呀!”“看上面有个小虫子,它会不会把叶子吃光啊?”等,都是孩子们平日的观察发现。除室外环境外,我园还特别设计了科技走廊,有图文并茂的农耕工具,展示农村人民的劳动智慧。
(2)每个班级的环境创设都会体现出科学探究特色,设计体现科学性、启蒙性、探索性、互动性,挖局每个主题中的科学探究元素,以图加文或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小班《动物花花衣》把孩子们对动物皮毛的疑问记录下来;中班《有用的水》主题活动将孩子们做各种小实验的过程呈现出来;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创设人类的发明创造板块等。在师生、生生、亲子间的互动中鼓励幼儿遇事好奇、爱问,从而培养幼儿爱探索、乐研究的学习态度,这也是与我园的科技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3)科学探究专用活动室是我园的另一大特色,教师每学期会很用心的布置活动室的环境、对幼儿操作使用的科学探究材料进行调整和更新。如在“好玩的磁铁”探究区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
2.家庭环境的创设
鼓励家长主动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定期举行家庭活动,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孩子开阔视野的最好的学习课堂。在班级教师的发动下,家长有的将家中的阳台利用起来,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稻谷、玉米、蚕豆、红豆、花生等,或土培或水培在器皿中。上面贴上生动有趣的种子图案和名称,方便小朋友和家长辨认,并制作了观察记录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家长渐渐养成习惯会陪孩子一起给种子浇浇水,做做记录。更多的家长则是在家长中书架上添置了科学小实验的书籍,空闲时家长就会收集材料根据书上的指引与孩子一起做科学小实验。 三、探究的途径
1.种植活动
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选择一到两个农作物种子作为种植对象,我以种植大蒜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
一个选择种植大蒜的班级里,有的孩子种植大蒜时随意地将大蒜头放在土里;有的孩子将大蒜头用力地插在土里,大蒜头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土的上面;还有个别幼儿细心地发现了老师提供在一边的种植工具,如兜兜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了一个小坑,将大蒜头放在土坑里,最后还将泥土掩盖起来,将大蒜头种在了土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将大蒜种好了,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皓宇:我将一个大蒜头很用力的插在泥土了。这个就是我种的。
皓喆:我把大蒜头放在这里了。
兜兜:老师,我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了一个洞把大蒜种在土里了。
师:哦,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把大蒜种在了土里。有的小朋友把大蒜种在了土里、有的把大蒜种在了泥土的上面、还有的把大蒜种在泥土的中间。
我发现孩子们的这些种植行为后,并没有要求孩子们用一种统一的方式种植,而是将相同种植方法的大蒜头移植在一个盆里,最后班中一共种了三盆大蒜头,然后做好标签便于孩子指认,并引导孩子去观察不同种植方法種出的大蒜叶有什么不同。
种植之后,就需要照顾和管理,它是了解植物生长、变化重要环节。来园时或自由活动时我们都会引导幼儿去看看自己种的大蒜头,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变化,使幼儿产生好奇心。
种了大蒜的第二天,恺恺就来到自然角心急地说:“大蒜怎么还没有长大啊?应该要浇点水的吧!” 我听了点点头,递给恺恺一个洒水壶,接下去的几天,孩子们浇水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浇水的孩子实在太多了,有一天,新新跑来告诉我:“老师,大蒜盆里的水太多了,妈妈说一直浇水植物也会死掉的!”我对新新说:“大家都想浇水,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新新说:“浇水也要排队的呀!大家都去浇水就太多了。大家轮流给大蒜浇水。”一旁的皓宇听见了,复议道:“这盆大蒜今天我浇过了,你们就不要再浇了哦!”我追问道:“那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这盆大蒜已经浇过水了呢?”皓宇回答:“我会一直站在这里提醒别人的。”我点点头,鼓励道:“这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每天请一位小朋友负责照看大蒜;当然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标签让你们知道这盆大蒜已经被浇过水了,你们不要再去浇了。
两周后,孩子们发现了他们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大了很多。三种不同种法的大蒜头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时就可以组织一次集体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个别幼儿有意义的发现转化为集体关注的问题,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收获。
在《土培大蒜》的谈话中,教师适时地提供了幼儿交流的机会,问道:“三周过去了,你们发现这三盆大蒜有什么变化吗?”新新说:“三盆大蒜都长大了!”佳佳说:“它们都长出了绿绿的叶子。”我追问:“这三盆用不同种法种植的大蒜长得一样吗?”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我的提问打开了,纷纷认真观察起眼前的三盆大蒜。皓宇说:“这盆大蒜的叶子长得最长,已经垂下来了。另外两盆大蒜都没有它长得长!”老师回应道:“皓宇观察的很仔细,这盆是种在泥土中间的大蒜。”我又问道:“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萱萱举手回答:“老师我发现这盆大蒜头下面还长出了白白的须,其它两盆大蒜都没有长出来。”我回应道:“萱萱观察的真仔细,这盆大蒜是种植在泥土上的。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只有这盆种在泥土上的大蒜才会长出白白根须吗?”孩子们认真地思考起来,可是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我说:“没关系,孩子们请你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我们再来聊一聊,好吗?”
第二天饭后休息时,我们又聊起昨天的话题。能言善道的兜兜首先开口了:“陈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这盆大蒜为什么会长出白白的根须了。妈妈说‘因为这些大蒜是养在泥土上面的,它们也想长大,所以就在大蒜头的下面长出长长的根须’。”我用拍手的方式表示赞同,柠柠也跑过来说:“我也知道的,这些白白的根须一直长,伸到了泥土下面吸收营养。”别的小朋友听了也很兴奋,纷纷模仿起前面两名幼儿的说法向同伴讲述着……
2.亲子科学小实验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小实验恰恰表现出有趣的外在现象,且重在操作,符合幼儿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符合幼儿爱摆弄、爱操作物体的心理特点。亲子小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形式。
(1)亲子科学小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每学期园所都会开展亲子科技周活动,每个班级会组织报名参加的家庭不定期去幼儿园的科学专用活动室去体验,了解我们是怎样为孩子精心挑选的科学小游戏;我们还会向家长开放我们的阅读室,在那里家长们可以挑选几本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科学小游戏书籍作为参考;另外,我们每个班定期也会在家园联系栏里向家长推荐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适合亲子一起动手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家长明白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选择应该是幼儿身边熟悉、简单的事物。我们希望通过亲子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取得自己对亲子科学小实验的理解,这远远比组织家长参加科学讲座来的有效。
(2)制作独一无二的实验小海报
以亲子为单位的科学小实验一旦确认实验内容后,家长就开始制作科学实验小海报了,其实就是这个实验的操作材料和操作过程,其中操作过程是亲子家庭实际操作的照片,并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一方面实验海报在大活动当天可以作为游戏提示板给前来参与的亲子家庭看,以便其他亲子家庭根据实验步骤图操作小实验;另一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这些实验小海报收集起来,做成一面面海报墙展示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效果绝对棒棒哒!这次没报名参加的孩子肯定会羡慕海报中的同伴,下次肯定会吵着要报名参加亲子科学小实验,也是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做准备。 (3)形式多样有趣的亲子科学小实验
如亲子科学小实验《摩擦力》中,家长A提供三个高度相同的斜坡,其中两个斜坡一个铺上毛巾、一个铺上瓦愣纸,三辆小汽车同时往下滑,看看哪辆汽车滑得快,哪辆汽车滑得慢?幼儿A在小实验中观察、比较材料中发现,铺有毛巾的斜坡上的汽车滑得最慢,光滑的斜坡上的汽车滑得最快,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这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系。可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家长A觉得提供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还要含有科学因素,如活动“物体下落”,为了使幼儿正确感知不同物体扔得高度不同,下落速度也不同,准备的材料应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等等。最后,家长A还提供了若干车身重量不同的玩具车。只有这样全面考虑,才能利于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如在“有趣的弹性”亲子小实验中,家长指导幼儿寻找筐子里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哪些物品不具有弹性。孩子在玩中找到了具有弹性的玩具,如皮筋、篮球、席梦思床垫、弹簧秤等,孩子们边实验边把发现的记录下来,他们利用各种符号、图像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有时,幼儿受到记录能力的限制导致记录结果不佳,这时家长就可以在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们的记录有助于幼儿将原有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我园举办的亲子科技节每次都有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缤彩纷呈。有以“大手牵小手,一起玩科学”为主题的亲子科学小实验;有以“睁大好奇的眼睛,走进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科技游园活动;还有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知识趣味竞赛活动;每一次科技节活动,我们都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散居儿童提供了精彩、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与亲身参与,真正“爱科技、学科技”。与此同时,我园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节”活动,如“亲子DIY小制作”“巧手节”“风车节”“风筝节”“陀螺节”等。这些科技节和特色节活动也成为了我园宝贵的科技社育内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现代教学观中的新重点。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能力大于重知识,,重接受大于重灌输。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限制,就会在探索中苦于没有好的办法,面临困难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就鼓励幼儿寻找简捷实用的方法,当然这些通过比较,选择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靠个体是难以达成的,其中同伴间的合作行为起了极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让幼儿懂得方法是众多的,但要懂得筛选,选择最便捷的。
孩子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已逐渐显示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劲头。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使幼儿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激发了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欲望,更使幼儿在探索中表現出了自信、尝试、发现、求异、合作、创造的能力。走进每个班级的科探区,你会常常听见小朋友在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看到的怎么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呢?”“不对,我认为……”“我想到了更好的方法。”……怪不得由我园毕业的孩子到小学后,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判断、敢于求异的能力突现更快,常听老师、家长在说“孙幼的孩子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