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微型世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福克纳的长篇作品是构成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一系列同样背景的中短篇小说。本文着重分析福克纳中短篇作品中所反映的南方精神、南北方矛盾冲突和南方人物形象几方面问题,从而揭示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丰富的内涵以及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 南方精神 南北方矛盾冲突 南方人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众所周知,福克纳的几部主要长篇小说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很多典型的美国南方人物形象,反映了浓厚的南方文化传统。事实上,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有生命的图景,福克纳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这个生命图景的一部分,既直接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又彼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福克纳的中短篇小说,不仅在内容情节上和长篇出现了交叉和重合,而且中短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南方精神、南北方的矛盾冲突、以及鲜明的南方人物形象,这些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重要的因素,也和长篇作品中所表现的一样,被网罗在整个世系的图景之中。因此,除了福克纳著名的长篇之外,他的短篇小说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的。
  
   二 南方精神——约克纳帕塔法的灵魂
  
   在福克纳笔下,南方人民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培养了对土地、对自然的特殊感情。他们是边疆、荒野的开拓者,以勤劳的汗水灌溉了自己的家园。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中,对土地和自然的接触使他们领会到这二者的重要性。自然和土地像父母亲一样,决定了南方人的精神面貌,因此,南方精神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表现为人们对自然和土地的崇敬与热爱,以及他们在与自然和土地的接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
   在其中短篇小说中,对南方优秀道德品质的关注是非常密切的。对自然与土地的崇敬,表现了南方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于家园的热爱则表现出他们对荣誉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认识。同时作家还强调,这些优秀品德不仅仅具有南方意义,它们还属于整个美国,属于整个人类。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的一系列故事大多发生于南北战争前后,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内战爆发,美国南方被迫由传统社会进入到西方现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逐步和北方的“文明”接轨。这就带来了南北方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南方的保守与北方的进步,南方的传统道德与北方的工业文明,种种差异不断发生着摩擦与碰撞。此时的南方正处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仿佛来到了十字路口,面对着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反映这一时代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这种历史进程中的现象被充分地描写与展现了出来。南方经济、政治制度没落的必然趋势,不仅在福克纳的作品中,这种主题的揭示也一样精彩。
  
   三 南北方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它们不同的经济制度上
  
   北方的机械工业文明已经通过广泛的渠道渗透到了南方的土地上,原本那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对比下就显得落后和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对人们原有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观念造成种种强烈的冲击。
   在《高大的人们》中,骄傲的山民麦卡勒姆一家勇敢而独立自主,他们拒绝接受政府的津贴,也同样拒绝政府干预他们独立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政府所作的只不过是按照工业社会的标准来规划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正好与麦卡勒姆一家的生活生产方式相抵牾。麦卡勒姆一家所陷入的尴尬境地,也正是南北方经济制度矛盾的结果。
   1、在政治制度上,南方和北方在内战时期就是水火不容的两方
   短篇小说《永垂不朽》反映了南北方政治观念的不一致。这部小说发生的背景是二战时期,此时南北战争早已结束,南北方已经统一,然而不同的政治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作品讲述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到破落的南方贵族德·斯班少校家去安慰他的故事。德·斯班少校同样在战争中痛失爱子,却和“母亲”的反映大不一样。“母亲”能够理解儿子牺牲的意义,能够看到荣誉、尊严的价值,并认为这是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一种品德。而德·斯班少校的态度则代表了一部分没落的南方贵族对于北方,以及对归依北方的“新南方”的看法,他否认了他儿子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意义。德·斯班少校这类南方贵族是不承认新国家的,他只承认“我的国家”,即旧南方,对于北方的政治制度怀有深深的不满。小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方之间,政治上的对立在人们心灵深处所造成的影响。
   2、南北方的矛盾冲突,可以总结为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重大差异
   北方的工业机械文明与南方田园生活的反差,导致了人们对人对事的巨大不同。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似乎是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想要表明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高大的人们》里,作家讲述了一个北方调查员到南方地区追查逃兵役的年轻人的事,通过一位典型的南方老人——警察局老局长的讲解,以及一系列的对比,向我们展示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调查员的逻辑是简单而机械的:没有登记就是逃兵;是逃兵就要被拘捕归案;他的职责就是完成这个任务。而老局长的一番话,则表明了他们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难道你不明白不管是我还是你,或者是任何人,总有一些哪也没法去的时候吗?”南方人的思维方式更为人性化,情感、责任、义务在他们心里是更重要的东西。
  
   四 约克纳帕塔法的人物画廊
  
   福克纳建构了一个和20世纪的大城市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不仅展现了南方的风土人情,还塑造了大量典型的南方人物形象:白人种植园主、南方贵族、白人农民,除此之外,还有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塞德潘家族、康普生家族、斯诺普斯、山姆法泽斯、沃许等是福克纳长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为约克纳帕塔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仍然以这些人物为主线,继续着他们的生活故事。与此同时,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不曾出现的人物形象,也为整个约克纳帕塔法的人物画廊作了生动的补充。特别是福克纳的几篇集中描写黑人和印第安人形象的短篇小说,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还揭示了印第安人、黑人、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就使我们对于约克纳帕塔法的生活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殉葬》讲述了部落追捕殉葬黑奴的故事。酋长伊塞梯贝哈去世了,他是伊凯摩塔勃的儿子,按照惯例,他的狗、马和贴身黑奴必须陪葬。而这个黑奴得知消息后便逃跑了。于是新任酋长,伊塞梯贝哈的儿子莫克土贝率领手下去寻找逃跑的黑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位奉命追捕黑奴的印第安人——三筐和路易斯·伯雷。
   老“头人”死后,他们按照传统去带殉葬的黑奴,却发现他已经逃跑,于是禀报给莫克土贝,请他带人追捕。然而,莫克土贝却连话都懒得说,一动不动地躺在藤条椅里,只是三筐和路易斯·伯雷在讨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际上,作者通过三筐和伯雷的谈话,表现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黑人的态度。他们怀念过去安逸从容的时光,认为蓄奴制度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抱怨黑人奴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对于黑人,他们只当作像马、像狗一样的牲畜看待,甚至还会讨论黑人的肉是否难吃这样的问题。三筐、路易斯·伯雷都是很有特点的印第安人。至于白痴一样毫无生命力的莫克土贝,似乎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弑叔夺权的伊凯摩塔勃和蓄奴制给家族带来的罪恶诅咒,以及这个部族必将衰亡的命运。
   黑人形象是美国南方小说的一个特色,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也塑造了许多典型的黑人人物。这类短篇小说以黑人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黑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在这方面他们和白人的差异。双方之间的互不理解造成了不少的矛盾,而归根结底,这种差异和矛盾的根源就在于蓄奴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因此,这就更显示出福克纳以黑人为题材的小说在思想上的深刻性。
   可以说,福克纳关于印第安人和黑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思想深度上丝毫不逊色于他的长篇作品。它们短小精悍,刻画人物简练而生动,更能体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水平。在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它们的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结语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创造了它,赋予它以生命的活力,又从中不断地汲取养分,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不论是他的长篇还是短篇作品,都深深植根于这块土地,都是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一部分。
   福克纳的中短篇小说,带有浓厚的约克纳帕塔法特色,并且为世系的主要框架——他的长篇小说作了补充,丰富了他的艺术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与他的长篇小说一样,构成了约克纳帕塔法宏伟的乐章。
  
   参考文献:
   [1] 李文俊编选:《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2] 董衡巽等:《美国现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作者简介:王爽,女,1973—,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 丁玲早期对女性解放的思考立足女性自身,强调女性人格的独立,凸显“强己”意识。她认为,女性只有独立自强,才能解放自己,像男性一样做“人”。但由于自身经历及当时思想和阅历的局限性,丁玲早期还没有考虑到经济独立对女性解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女性解放 人格独立 “强己”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颠覆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期刊
摘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萧萧》中,描绘了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深刻反映了湘西地区民俗风情和女性历经磨难仍能够坚忍、倔强的秉性,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情的自然、真诚与善美,颂扬了生命及优美的人性。  关键词:女性 《萧萧》 沈从文 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沈从文是中国“最后一个浪漫派”作家,也有人称他是中国著名的乡土小说家。他的作品描绘了
期刊
摘要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儿童文学在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内容极度政治化,失去儿童文学应有的寓教于乐。其形式以诗歌为主,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童话、寓言“荒芜”;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大众化,缺少专业作家的参与;虽然作品数量相当,但缺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关键词:儿童文学 文化大革命 政治化 故事 诗歌  中图分类号:I287 文献标识码:A    大家知道,“文革”十年间,教育事业、出版事业、文学艺术创作等
期刊
摘要 残雪是一颗耀眼的星辰,辉映着文风渊厚的星沙大地,她浪迹于内心世界,穿梭于梦幻之中,用女性独有的笔触为我们创造了另一种终极之美。  关键词:残雪 女性 孤独 突围 梦幻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群星灿烂的湖湘作家中,残雪是一颗耀眼的星辰,辉映着文风渊厚的星沙大地。作为当代湘文化和三湘女性文学的优秀代表,她的创作显现出极其鲜明的女权主义特色,对妇女生存际遇和情感世界的
期刊
摘要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创作领域涉及最全、同时也是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位作家,与他丰富的生活爱好、情趣有莫大关系。这些生活情趣和爱好非但没有浪费时间,贻误老舍的创作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还成就了老舍厚重的文化事业,活跃了老舍繁重写作历程中的精神状态,提高了写作效率,丰富了写作题材,开阔了写作视野。  关键词:老舍 生活情趣 文学活动 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舍作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王安忆的《长恨歌》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结构三方面来分析其叙事技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安忆的作品,解读她的文章。  关键词:王安忆 《长恨歌》 叙事技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王安忆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她的作品是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运用白描的手法一笔笔勾勒出来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王安忆《长恨歌》叙事技巧的解读,来分析这位女作家及其
期刊
摘要 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了当下驳杂的生活现实,以一个丢包找包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刘跃进离奇的遭遇,揭示了由金钱与权力纠结的社会真实生活,同时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人性的荒寒。小说结构精巧,意蕴丰富,满足了多层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驳杂 权力 人性 荒寒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叫刘跃进》,在2007年 “第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
期刊
摘要 山地之子贾平凹,具有乡村出生的文化人较为明显的内心情结,那就是对故乡割舍不了的依恋。本文着重揭示贾平凹小说中对故乡的感情及其对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忧患。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故乡 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贾平凹历时三十年的创作时期,正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实施了改革开
期刊
摘要 《野草》是鲁迅内心思想情感与生命体验的最真实的表达,被后人认为是鲁迅所有文集中最难读懂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野草》的解读来探寻鲁迅矛盾与苦闷、坚韧与抗争、绝望与反抗绝望等内心世界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而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回味。  关键词:《野草》 鲁迅 内心世界 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
期刊
摘要 胡也频是中国现代诗坛一位颇有创作实绩的诗人。沈从文曾称道他的诗歌“作为近代新诗新型之一种”,“以离奇的风格,造成一种新的趣味”。他以真挚的歌喉作了他灵魂的吟唱,在诗篇里塑造了一个不流于俗世的孤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爱情诗篇香艳而谦卑,别具一格。创作受象征派诗的影响,但却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孤傲 香艳 谦卑 象征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