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让学生去感悟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别康桥》放在初一教,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查阅了很多教案,大多从介绍作者和背景入手,然后利用多媒体听范读、看画面,再从意象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诗歌。用这样的教案上课,课堂的有效性不高。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金量,把学生真正引入情境,深入文本世界,从而沟通内心的深刻体验,形成阅读期待,这就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结合文本特征、编者意图,设计有思维张力的问题。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案时围绕“感悟诗歌的美”安排教学环节,化繁为简,重视朗读,重视文本的解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感知了诗歌的美。
  下面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一、开头的导入,未从作者和背景入手,而是提问学生知道的古代送别诗有哪些
  一上课提起古代送别诗,学生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仿佛进入了难舍难分的送别意境。然后我告诉学生:古人告别的是人,除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多有沉重之感。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现代别离诗,告别的是地方——康桥,由此简单地介绍作者和背景。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背诵古诗,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
  二、舍弃多媒体教学,回归文本
  由听黄磊朗诵课文,改由教师范读。其实,教师读得未必就有黄磊的好,但这就好比听磁带和看歌手现场唱歌一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和老师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平等亲近感,更利于课堂的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评点教师的朗诵,初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明白了这首诗的高潮所在。接着学生自读,并互相点评,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意境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倾听文本的声音,充分感受到了画面的美,为下面的赏析诗歌的美作好了准备。
  三、赏析这首诗的美从意象和形式两方面入手
  围绕“诗歌的美”,可设计具体明确的几个小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己悟出诗歌的美,教师讲解不宜过多。
  首先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的美。
  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2)诗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康桥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是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3)这些意象都是很普通的景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很美,请每一小组选择一个意象赏析诗歌的美。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进一步追问,第三问富有挑战性。
  为了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又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这首诗选择了哪些有色彩的词语?有一种什么样的美?(2)诗歌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画面富有一种什么感觉?(3)这首诗读起来除了能感到画面美,形式上还有什么美感?(提示:押韵、节奏、句式等。小组讨论。)第一、二问较易回答,第三问作了提示。形式上的美较多,应重点感受画面美,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美感,教师根据学生悟到的仅作适当点拨,不必把“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灌输给初一的学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感知诗歌的美,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赏析完,让学生小组赛读,学生做评委。反反复复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意境里。最后,简单地总结一下,和开头呼应:这首诗无论是意象还是形式,都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而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别多了一份柔美和潇洒,所以它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这节课,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诗歌的美”设计,有铺垫,有梯度,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诠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从而使课堂走向了高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诗意美和形式美。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知诗歌的诗意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诗歌的形式美。
  【教学过程】
  一、由古代送别诗导入。
  提问:自古写离别的诗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古代送别诗有哪些?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别董大》;李商隐:《无题》;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的美。(学生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起伏三方面进行点评。)
  三、指导学生朗读。
  (读给同桌听,互相点评。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全班点评。)
  四、赏析诗歌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的美。
  提问:
  (1)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诗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康桥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
  明确:这就避开人间烟火,营造出种清新美。
  (3)这些意象都是很普通的景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很美,请每一小组选择一个意象赏析诗歌的美。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的美。
  提问:
  (1)这首诗选择了哪些有色彩的词语?有一种什么样的美?
  明确: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丰富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有一种画面美。
  (2)诗歌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画面富有一种什么感觉?
  明确:“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这首诗读起来除了感到画面美,形式上还有什么美感?(提示:押韵、节奏、句式等。小组讨论。)
  五、小组赛读,读出美感。
  六、总结。
  这首诗无论是意象还是形式,都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而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别多了一份柔美和潇洒,所以它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七、作业:背诵本诗。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升学政策的调整,中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有的因此成为差生;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而作为中职学校重要基础课程的数学,是很多学生最头痛的一门学科。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改变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模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知
期刊
一、专题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1、教材内容有交叉。目前职业高中在政治课中使用的教材有《职业指导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创业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人与社会》(高一册、高二册),里面有不少内容有交叉重复的地方,这是教学内容可以整合进行专题教学法的前提。  2、结合学情整合过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职高的教育目标决定了职高教学是必须最贴近社会实际
期刊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平时的各种培训、研讨、竞课鲜有针对习题教学的。大部分习题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原生态”,全凭老师“不自觉”的经验去把握:热衷于解题方法,归类不同题型,强调机械记忆和模仿;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重难度轻基础、重结果轻过程……题海战术,拉拦河网,又繁又难,耗时费力,弄得学生头晕脑胀、苦不堪言。让学生能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有所解放,又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大力提高习题教
期刊
随着天气转冷,应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上好冬季的体育课。  一、跑步  冬季是个适合跑步的季节,跑步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与肺活量,对调节学生的上课情绪和注意力也有好处,还能释放压力、振奋精神。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比方说智力接力、贴膏药等,一方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当然,在跑步时,要让学生尽量不要张着嘴吸进一些
期刊
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悖。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如何突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如何发挥农村学生
期刊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说学生生命的航船是从学校这条大江走向社会这个广阔海洋的话,自学能力就尤如一条船能帮助他们乘长风破万里浪达到理想的彼岸。”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同样说过“教是为了不必教”,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为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落脚点,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十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再加上对
期刊
口语表达能力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的“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训练口语能力,不仅包括训练表达能力而且包括训练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它与思维的关系比书面语言更直接、更密切。我们可以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   一、常规口语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口语训练练在平时、练在大众,可把每天语文课前10分钟
期刊
摘 要:物理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何在、如何走出科学探究学习的认识误区、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 意义 实施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室内设计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思考了培养专业人才“零对接”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室内设计 高校 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春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
期刊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一轮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呢?这是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一些自己的做法,以下拙见愿与广大同行商榷。  一、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三点尝试:  1、改变实验教学顺序。  化学实验教学通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