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反转中的2010湖北工业企业发展报告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对于湖北工业企业来说,是极为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大企业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保增长,遏制年初生产持续下滑、利润大幅下降势头,全省工业实现“V”型反转,全年呈现生产较快增长、效益显著回升的局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739户,实现增加值4742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高出全国9.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3%。实现营业收入14953亿元,增长21.5%;利税总额1525亿元,增长24.5%,其中税金增长23.9%,对全省经济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一、工业企业结构特点
  
  1、规模结构
  企业规模呈现“金字塔”结构。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13739户,总数是2005年的2倍多,比上年净增2741户,户数超过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市,居全国第9位。从营业收入分布看,企业结构“金字塔”特征较为明显,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1户,过200亿元企业9户,过百亿元企业16户,过10亿元企业145户,过3亿元企业571户。塔基较为宽厚,亿元以下企业11908户,户数占86.7%。
  大型企业营业收入占到2/3。2009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6户,合计437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0%;过10亿元企业145户,合计营业收入7481亿元,占全省的51.3%;过3亿元企业571户,占全省的66.2%。
  小型企业增长快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18亿元,增长42.6%,分别快于大、中型企业32.8个、30.4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5.6:21.8:32.6调整为41.6:20.1:38.3。在小型企业发展拉动下,中小规模市州工业增速快于大城市。
  
  2、行业结构
  千亿元产业比重较大,2009年,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行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135、1828、1750、1602、1248、930亿元,六个千亿元产业合计949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3.5%,成为全省工业经济支撑。同时,机械(1614亿元)、电力行业(1285亿元)也步入营业收入千亿元行业之列。
  大中型企业的重化特征明显。湖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重化产业是工业的优势所在。16户百亿元企业中,除武炯外,其余全部为重化企业。145户过10亿元企业,石化、汽车、机械、电力、冶金等重化企业107户,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3%,轻工类企业仅38户,比重为17%。1831户过亿元企业中,石化、汽车、机械、冶金、建材、电力行业分别占208户、201户、197户、167户、117户、56户,户数合计占全省的52%。
  行业间产业集中度差异较大。产业集中度既有行业生产技术经济特点的影响,也与工业基础和企业发展水平有关。总的来看,重化产业的冶金、汽车、石化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前10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1.9%、61.8%、48.8%,电子信息行业前10强企业比重也达到30.6%,但机械行业集中度较低,前10强企业营业收入占行业的13.4%;轻工消费行业中的食品、纺织行业相对较低,前10强企业分别占18.9%、7.6%。
  
  3、区域结构
  企业区域分布不断改善。全省137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武汉占18.5%;黄冈、襄樊、荆州、宜昌、荆门、孝感户数占全省的9.6%、9.5%、8.1%、7.5%、7.3%、7.3%,十堰、成宁户数占全省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741户中,武汉新增515户,黄冈、襄樊户数增加较快,新增314户、305户,荆门、十堰、宜昌、荆州新增256户、241户、217户、213户。2009年,武汉、黄石、潜江、宜昌企业户均营业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2.26、1.55、1.53、1.39亿元;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有随州、黄冈、仙桃,同比增长24%、19%、10.3%,襄樊、宜昌、荆州、孝感、成宁、天门、潜江等7市也实现增长。
  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少数重点城市。16户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分布在7个市州:武汉(8户)占总数的一半,宜昌、襄樊各2户,黄石、荆门、十堰、潜江各1户。145户过10亿元企业,武汉(52户)、宜昌(22户)、襄樊(16户)、黄石(12户)占总数的70.3%,荆门、荆州、十堰各为7户,而其余7个市州均少于5户。1831户过亿元企业中,武汉(454户)占1/4,宜昌、襄樊、荆门、孝感、荆州均超过百户,分别为185、180、133、122、101户,占10.1%、9.8%、7.3%、6.7%、5.5%。
  
  二、工业企业效益分析
  
  1、利润
  企业利润增长格局发生变化。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754.2亿元,增长25.2%。在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工业企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利润由年初的大幅下滑转为较快增长。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实现利润164.5亿元、254亿元,增长38.4%、50.2%,快于大型企业6.8%的增幅。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分别为148.2亿元、145.5亿元,增长48.3%、55%,快于国有企业1.1%的增幅、有限责任公司10.3%的增幅。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00亿元,下降22.8%。
  少数盈利大户成为利润来源主体,全省利润过10亿元企业8户,合计利润277.4亿元;利润过亿元企业93户,合计470.8亿元,占全省的62.4%;利润过千万元企业894户,合计692.2亿元,占91.8%。
  车企占全省利润十强半数。2009年,全省利润前10强企业合计294.8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9.2%,其中东汽集团股份(本部)、东风本田、风神襄樊、神龙公司、东汽股份合计利润148.5亿元,5户车企占全省工业利润的1/5。长江三峡总公司利润居全省之首。荆门石化、武石化扭亏为盈,并挤进前十名。
  
  2、税金
  2009年,湖北工业企业完成税金771亿元,增长23.9%。重点大户是全省工业税基,税金过10亿元企业8户,合计税金40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2.1%,企业户均税金增加至52.1亿元;税金过亿元企业42户,合计482亿元,占全省的62.5%;税金过千万元企业563户,合计609亿元,占79%。
  湖北工业税金前10强占全省工业总额一半以上,特别是武烟贡献突出,税金增长34%,占全省税金的20.6%。荆门石化、武石化、江汉油田合计税金92.9亿元,东风本田、神龙公司、风神襄樊合计57亿元,三峡总公司、省电力公司合计税金57.1亿元,加上武钢10户企业合计税金415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4%。
  
  3、资产收益率、销售利税率
  从资产收益率看,近几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资产、 利润总额保持同步较快增长。2005-2009年,工业企业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3.85%、4.16%、4.77%、4.56%、4.62%,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资产收益率普遍高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食品(8.8%)、烟草(7.7%)、医药(6.9%)企业居各行业前列,汽车(6.4%)、建材(5.1%)、纺织(4.7%)企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处于景气周期低谷,钢铁(1.8%)、有色(1.8%)企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销售利税率看,2009年湖北工业企业达到10.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利润、税金下半年的快速回升,全年增幅双双超过20%。重点行业销售利税率同比均有所提高,但行业间差距较大。烟草企业遥遥领先,高达66.9%,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汽车、电力企业销售利税率为13.2%、12.3%,居第2、3位,石化企业达到10.5%,略高于全省,而食品、纺织企业相对较低,销售利税率为8.2%、6.1%。
  
  三、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及特征
  
  各行业由于历史基础条件及发展阶段进程差异,表现出不同行业特征。冶金、汽车龙头企业作用突出,产业集中度高;食品、纺织中小企业大量涌现;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企业乘势而上,发展加速。2009年工业企业表现新的行业特征:
  1、冶金行业集中度最高。省内前10位企业营业收入占行业的71.9%。“一企独大”特点突出,武钢营业收入占冶金行业的51.7%。第2位的大冶有色占行业的8.7%,鄂钢、新冶钢比重均在3%以上,多年来前4位企业位次固定。黄石鑫鹏铜材、中铝大冶铜板带投产,营业收入跃居第5、8位。
  2、汽车企业“东风”系占主导地位。2009年全省汽车产量119.7万辆,居全国第7位,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8.65%。行业前10位企业均属“东风”系,营业收入占行业的60.8%。整车企业占据8户,东风本田、东风公司(十堰地区)、神龙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200亿元,东汽股份、风神襄樊公司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百亿元。两家零部件企业神龙襄樊工厂、东风德纳车桥营业收入均接近40亿元。
  3、石化行业过十亿元企业较多。营业收入过10亿元石化企业22户,占全省工业的15.2%,居各行业之首。排行业第1、2位的是荆门石化、武石化,营业收入均接近2004L元,占行业的21.9%。湖北宜化(省内)、江汉油田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百亿元。农化工在行业中的地位显著,化肥企业占据行业10强中的5席,总量占行业的15.1%。
  4、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快速跃升。电子信息企业排名座次更新洗牌较快,自主品牌的武汉邮科院增长38%,跃居百亿元企业之列,长飞光纤、骆驼蓄电池、长江光缆、华工科技均增长20%以上。武汉富士康投产发力,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2010年将突破百亿元。前10名企业总体规模扩大,占行业的30.6%。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24户,合计占全行业的70.2%。
  5、食品行业过亿元企业居各行业之首。近几年食品企业发展迅猛,行业营业收入3年翻番,过亿元企业达到296户,户数在行业中最多,过亿元企业营业收入占全行业的67.8%。前10位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20亿元,企业间显现你追我赶态势,酒类企业增至5户,稻花香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居行业首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行业半壁江山,尤其是粮油企业、米面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各有2户跻身行业前10强。
  6、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加速。受益于产业升级等多重有利条件,机械企业保持较快增势,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8.1%,提高到2009年的11.6%,年均增速38.8%,高于全省工业1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但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前10位企业营业收入216亿元,占行业的13.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4家船舶企业进入前10位,武汉船用机械公司营业收入居行业首位。代表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武汉重工锻造、武汉重型机床均不足20亿元,仅占行业的1.2%、0.9%。
  7、纺织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棉纺织、服装是行业的主体,纺织制成品业比重迅速提升。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22户,合计484亿元,占全行业的52%。产业集中度低,前10位企业占行业的7.6%,大企业偏少,仅有1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前10名企业中,服装企业增加至6户,棉麻纺织企业占4户,化纤企业退出前10强。
  
  四、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湖北工业企业虽然在抗击金融危机中取得了积极成果,出现了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但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几个制约企业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的问题值得关注。
  1、企业经营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工业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重化企业冲击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增速放缓,盈利水平降低,钢铁、有色等企业还未恢复到正常运转轨道。200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钢铁、有色企业增速回落16.4个、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仅为1.09亿元,同比下降2.8%。从销售利润率看,2009年湖北工业企业为5.04%,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差距较大,2005-2008年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61%、5.67%、6.86%、5.83%,都比2009年高。从销售利税率看,2005-2009年分别为11.23%、11.98%、12.96%、11.09%、10.2%,2009年是近年来的最低。
  2、部分行业缺乏领军企业。大企业增加较为缓慢,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净增仅1户,大企业中仅东风公司、武钢等不到10户企业进入全国500强。30-100亿元企业存在明显“断层”,仅有26户,其中50-100亿9户。特大型企业成长的后备力量不足,不少重点行业缺少代表行业竞争力的“领头羊”,而且有些行业“独领风骚”的企业总是老面孔,缺乏新生力量。如装备制造业近几年大企业发展乏力,行业前6位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不足100亿元;光电子产业中,楚天激光、团结激光等几大企业加起来规模也不到30亿元,在同行业中呈现新的差距;生物医药产业也缺少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多数纺织企业营业收入为几千万元,几家龙头企业规模也仅为5-10亿元。
  3、小企业成长缺乏后备军。2009年,全省全口径工业增加值50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93.7%,大批规模以下企业进入规模以上的“笼子”,增加值较上年减少23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12.5%下降到6.3%。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基础和源头存在隐忧,出现增长后劲不足的苗头。
  4、多数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工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大企业,大多数企业微利或亏损。全省13739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利润过千万元企业894户,盈利692.3亿元,即6.5%企业 盈利占全省工业利润的91.8%,而93.5%的企业利润合计仅占全省的9.2%,两级分化现象凸显。利润千万元以下企业10734户,户均利润仅150万元;还有2111户亏损企业,占总户数的15%,亏损额合计100亿元。
  
  五、对策及建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湖北工业企业克难奋进,实现“V”型反转。为实现后危机时代新的跨越,在全国争先进位,建议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发展,推动不同规模企业协同共进,全面提升发展层次。
  1、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湖北能源资源现状、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路径宜选择在扩大规模中调整结构,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速超越。以骨干企业为重点,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实施“千亿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推动汽车、食品、机械、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等产业做大做强。在新兴网络技术、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进制造业中遴选一批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抢占未来战略性产业制高点。以开放促调整、促发展,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省外投入主体;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提高进入门槛,筛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以优质增量促进结构优化和存量优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环境和市场空间。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益质量。把技术改造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加强项目管理、跟踪和服务,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工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抓好企业战略管理、研发管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信息化管理、节能管理。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化解各种减利增支因素,压缩运营成本,提高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加大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对于全省工业纳税大户、暂时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高成长的新兴产业企业,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抓住工业发展的引擎和“牛鼻子”,提高企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3、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大企业是工业发展“脊梁”,是行业发展“领头雁”,也是财税收入主要来源,建议通过财税金融、改制重组、资源整合、资本营运、技改贴息等综合措施,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领军企业。在消费类的汽车、食品、电子龙头企业中,挑选一批“产业旗舰”加以重点跟踪扶持,突出抓好产业集中度较低的机械、医药、纺织等行业的大企业培育。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依托开展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建设以政府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商业性服务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把企业成长质量作为重点,走“专、精、特、新、配”的特色发展路子,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4、以园区和集群为载体,营造企业服务发展良好氛围。围绕培育企业家和市场主体,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加快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危机中的“保姆式”服务,转化为帮扶企业的常态;进一步完善大企业联系与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大企业直通车服务。以县域经济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和企业“孵化器”,搭建物流、展示、融资担保等服务平台,延长产业链,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式发展。推动园区和集群建设上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形成有利于企业的政策、管理、服务、文化、舆论环境,更好推动工业企业规模整体提升,使其成为工业企业发展成长的“乐园”。
其他文献
会计报表是种商业语言,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等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决定了会计报表应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但现行会计报表的种种缺陷导致其反映的会计信息与实际存在偏差,潜在的财务风险揭示不充分,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分析会计报表,不仅要了解报表各数据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数据本身洞悉企业真实状况,评定企业价值,防范财务
期刊
企业董事会建设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构成核心,为了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国务院国资委从2004年起在中央企业开展了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省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开展了试点,但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现状    当前湖北省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
期刊
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圣公司)自1998年组建以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资产规模不足百万、销售收入不过千万的矿粉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具有年产磷矿石60万吨、磷酸一铵30万吨、NPK复合肥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尿素15万吨、包装袋2000万条、运输能力过百万吨,资产总规模过8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上交税金过5000万元的磷化工企业集团。回
期刊
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浙江省金华市的民营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前,金华众多民营企业自觉消除“猫冬”、“等天亮”等消极思想,把提振信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职工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上;积极从危机中寻找机遇,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创新发展
期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论证了企业利润的唯一来源是剩余价值,资金、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只有通过人才能创造出利润,强调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近年来,一些企业投资回报率连年下降,不是因为缺资金、缺市场、缺设备,而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持续重组、不断深化和推进人事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人才能进能出、岗位能升能降、
期刊
2009年7月27日,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年产两万吨固体白酒发酵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襄樊市襄城区隆重举行。该项目计划购地700亩,投资2亿多元,将建立起一个年产两万吨级固体白酒发酵生产基地,打造演义、古隆中、诸葛酿演义、襄江系列白酒精品。在签约仪式上,中共襄樊市襄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德芳和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厂长陈祥生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湖北襄樊三九酿
期刊
日前,由襄樊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市创业服务局联合承办的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大型辅导报告会在襄阳剧院举行。襄樊市领导刘仲初、李述永、罗琼玖及1000多名企业家和市县区机关干部聆听了讲座。  本次报告会旨在消除企业家队伍中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步即满”、资本运作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
期刊
近日,著名“温州模式”专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新著—《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发行。这是温州本土经济学者针对当前经济形式编著的一本励志类的企业管理书籍,也是国内第一本论述中小企业“困局”及如何走出“困局”的著作。  《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一书的作者周德文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
期刊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船舶行业所受的冲击已经显现,并直接影响到船舶配套。而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三井船柴)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来防范风险,在其它厂家遭遇撤单毁约较多的情况下,公司却保证了手中订单全部按用户要求满足交货。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它要求企业抛弃只追求“输赢”的传统观念,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采购配套管理;要求企业改变陈旧的部门化组织结构形式,进
期刊
走近蕲春县株林镇财政所大院,醒目的主题标语“学习点亮心灯,行动提升文明”映入眼帘,这是该所多年开展青年读书活动的宝贵经验。自2006年新一届所支部班子组建以来,该所以文明创建“保县佳,创市级”为主旋律,从创建学习型党员,学习型青年、学心型家庭抓起,采取有效措施劝学、导学、促进全体员工勤学、践学,全方位打造学习型机关。该所先后获得市县“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及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