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微课”,结合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重难点突破、课外拓展和经典熏陶等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如何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增强数字化时代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 “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71-01
语文是全国中职学校每一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职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职业教育“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笔者意图通过找到中职语文教学与“微课”应用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中职语文课程“边缘化”的倾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实践分析,我们认识到结合“微课”能在语文教育课程中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满意度、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值得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针对语文“微课”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微课”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得好,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凡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教学课堂的导入艺术。[1]
“微课”由于图文声并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导入中具有一定优势。如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前选配一曲《大江东去》,在讲授《我爱这土地》前播放一段爱国影片的剪辑视频,如此一来,就渲染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取得了较好的导入效果,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下基础。
二、“微课”创设情境,不尽之意于言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的翅膀,积极的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微课”以图片、音乐、视频为核心,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讲授《琵琶行》时,用一曲哀怨的琵琶独奏,勾勒出“枫叶”、“斜月”、“孤帆”、“秋瑟”的画面,瞬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了凄冷、抑郁的氛围中。不尽之意于言外,这样就为理解“天涯沦落”的意境奠定了很好情感基调。
三、“微课”聚焦重难点,不畏浮云遮望眼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对单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将微课巧妙地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针对某个方面,目标明确,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强化理解效果,完成知识内化。[2]
笔者在《鸿门宴》的拓展课上,运用了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这两种方法制作“微课”。首先提出了“ 假如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刘邦,又将是怎样的结局?”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自由设想,老师和同学们都不针对答案作出评价。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此时,“微课”也出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学生看到自己的设想跟视频人物吻合时,自信心油然而生。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看完“微课”,还可以考虑给学生布置续写作业:每小组围绕中心话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记录思维过程。
四、“微课”课外拓展,细雨润物湿无声
语文课外拓展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离开教材这一依托。“微课”以其直观独特的呈现方式、丰富精彩的呈现内容,是让学生爱读语文、读好语文的有效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在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时,可以多借用微课形式。如《隐形的翅膀》课文塑造了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他不屈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不断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电影《隐形的翅膀》有关的精彩内容,阐述身残志坚的坚持和感动,激发学生课外去观看的浓厚兴趣。讲授《士兵突击》时,把学生带进《士兵突击》,体味“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把学生带进《红楼梦》;讲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把学生带向《水浒传》,这就让中职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对加深教材的理解,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非常关键,无形中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五、“微课”熏陶情操,桃李不言下成蹊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培育了无数伟大的仁人志士。其中有数不尽的优秀文献,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孔子、老子、莊子等。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于漪)之功效。胡锦涛主席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法》也提到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3]
短篇诗词,可以运用“微课”方式让学生课外学习、领悟。对于中职生来说,朗诵、音乐、图片方式把抽象的诗词形象化,更易于理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富有哲理的语句在脑海中萦绕,使之成为修身养性、终身受益的法宝。
在循序渐进的诵读熏陶中,强化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汲取经典精华,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褪去身上的陋习,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纵横,2015(4)
[2]康昊艳.微课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2014(9)下
[3]程钰铭.从《侍坐章》论中职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1n6RAS3xs4FTXq4IkM6hV1
rfqXxt64ZRsIZYBqoxKscL0pKldQxYWH2yb8cDzyiSAm0HipJh
pUPyZVwRcM2IJwYfxIdTe9yFIFAIf6ywYe
【关键词】语文教学 ; “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71-01
语文是全国中职学校每一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职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职业教育“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笔者意图通过找到中职语文教学与“微课”应用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中职语文课程“边缘化”的倾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实践分析,我们认识到结合“微课”能在语文教育课程中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满意度、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值得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针对语文“微课”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微课”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得好,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凡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教学课堂的导入艺术。[1]
“微课”由于图文声并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导入中具有一定优势。如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前选配一曲《大江东去》,在讲授《我爱这土地》前播放一段爱国影片的剪辑视频,如此一来,就渲染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取得了较好的导入效果,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下基础。
二、“微课”创设情境,不尽之意于言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的翅膀,积极的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微课”以图片、音乐、视频为核心,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讲授《琵琶行》时,用一曲哀怨的琵琶独奏,勾勒出“枫叶”、“斜月”、“孤帆”、“秋瑟”的画面,瞬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了凄冷、抑郁的氛围中。不尽之意于言外,这样就为理解“天涯沦落”的意境奠定了很好情感基调。
三、“微课”聚焦重难点,不畏浮云遮望眼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对单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将微课巧妙地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针对某个方面,目标明确,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强化理解效果,完成知识内化。[2]
笔者在《鸿门宴》的拓展课上,运用了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这两种方法制作“微课”。首先提出了“ 假如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刘邦,又将是怎样的结局?”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自由设想,老师和同学们都不针对答案作出评价。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此时,“微课”也出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学生看到自己的设想跟视频人物吻合时,自信心油然而生。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看完“微课”,还可以考虑给学生布置续写作业:每小组围绕中心话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记录思维过程。
四、“微课”课外拓展,细雨润物湿无声
语文课外拓展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离开教材这一依托。“微课”以其直观独特的呈现方式、丰富精彩的呈现内容,是让学生爱读语文、读好语文的有效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在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时,可以多借用微课形式。如《隐形的翅膀》课文塑造了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他不屈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不断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电影《隐形的翅膀》有关的精彩内容,阐述身残志坚的坚持和感动,激发学生课外去观看的浓厚兴趣。讲授《士兵突击》时,把学生带进《士兵突击》,体味“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把学生带进《红楼梦》;讲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把学生带向《水浒传》,这就让中职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对加深教材的理解,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非常关键,无形中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五、“微课”熏陶情操,桃李不言下成蹊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培育了无数伟大的仁人志士。其中有数不尽的优秀文献,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孔子、老子、莊子等。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于漪)之功效。胡锦涛主席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法》也提到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3]
短篇诗词,可以运用“微课”方式让学生课外学习、领悟。对于中职生来说,朗诵、音乐、图片方式把抽象的诗词形象化,更易于理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富有哲理的语句在脑海中萦绕,使之成为修身养性、终身受益的法宝。
在循序渐进的诵读熏陶中,强化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汲取经典精华,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褪去身上的陋习,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纵横,2015(4)
[2]康昊艳.微课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2014(9)下
[3]程钰铭.从《侍坐章》论中职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1n6RAS3xs4FTXq4IkM6hV1
rfqXxt64ZRsIZYBqoxKscL0pKldQxYWH2yb8cDzyiSAm0HipJh
pUPyZVwRcM2IJwYfxIdTe9yFIFAIf6yw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