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的崛起。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之下,各种高楼大厦逐渐建立起来,文化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只有这些,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十分重要,做好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与规划工作是一个城市规划局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针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及规划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历史风貌; 保护;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与政治的维护,还应当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行发展迅速,很多地区将所有精力投身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一些传统建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而这种城市规划往往不能取得长期的发展。在咸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对此引起重视,促进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共同进步。做好城市规划,有效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风貌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环境只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分别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本文就以陕西咸阳市为例,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1.1 自然环境
咸陽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自然环境十分宜人,是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蓄渭河水而成的“咸阳湖”景观碧波荡漾,给咸阳增添了灵气,引来了人气。近几年来,咸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城市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位居北方城市前列。
正是这些山水构成了咸阳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们对城市的选址以及城市的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自然环境不仅提供了优美的自然背景,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并随着历代人民的发展与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1.2 人文环境
对于人文环境来说,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建城活动产生的物质环境以及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民情、文化艺术、礼仪风俗等构成的人文内涵。就咸阳市而言,历史人文深远宏阔,是中华文明天然的博物馆。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也让咸阳成为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方。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不来陕西领略不了中国历史,不到咸阳就体验不到秦汉雄风和中华原生态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始于咸阳,秦创设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以及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
2.历史风貌特征分析
①水文:咸阳市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入境客水量60.79亿立方米。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市内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沟道有15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
②名城: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 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始于咸阳,秦创设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以及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无疑,咸阳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正是这些因素,促使咸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山水交融、历史文化雄厚、商业发展的历史风貌特征。
3.城市风貌保护原则
3.1 维护基本历史格局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而正是这一地理空间奠定了咸阳的城市空间状态以及城市总体的历史格局。因此,必须要对名城传统的城市肌理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要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应重视人文环境的保护,只有尊重城市结构的历史性与传承性,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同时,咸阳有着十分丰富的“陵园文化”,在城市的风貌保护中,应当注重将水文化与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考虑风貌环境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文化景观特色的创造相结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
3.3 风貌视廊控制原则
充分利用江、湖、山体和古建筑(塔、楼)制高点,控制好城市重要的视线走廊,使之形成视觉感官的有机脉络,同时切实保障主要城市视廊的通透,使之达到显现古城历史风貌的效果。
4.城市历史风貌保护
4.1 整体风貌保护
①保护城市古建筑群内的道路格局、路幅宽度以及空间尺度。无论是古建筑的整修还是人行道的路面铺设,都应该接近古建筑原先的构造格局,保持其原有的特色。
②对具有古典特色的街道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注意保护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行道树、街头绿地等,可以适当根据需求建设一些具有古典特色的树木与绿地。
③保护古建筑的布局风貌特色。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布局、围墙、大门、门头设计等都能够直接反应一个古建筑的特色,也是其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规划与保护的过程中,应当维持其原先的式样色彩,绝对不能随意拆除。
④保护古建筑区内景观的协调与延续,严禁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建设活动。对已改造与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采取措施进行适当处理改善。
4.2 古建筑物的保护
①拆除古建筑周围违法搭建的建、构筑物,恢复其原先的空间形象。
②保护古建筑之内的绿化环境,对其内的有标志性的树木植被进行重点保护。
③按历史原貌保护、维修、恢复围墙、大门。
④保护好古建筑的铺地、花架等,新修整的应与主体建筑和风貌环境相协调。
4.3 建筑物整修、利用与旅游开发保护
①整修古建筑区环境景观,保持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增加绿化景观。
②整修古建筑,挖掘旅游资源,还原古色古香的样式,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变迁、历史活动和历史价值。
5.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及规划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并结合咸阳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风貌环境的构成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水文与名城两个角度对咸阳的历史风貌特征进行阐述。紧接着,介绍了城市风貌保护的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维护基本历史格局、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最后,分析了具体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鹤瑜,邹洲.昆明城市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发展[J].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2)
[2] 蔡辉,余侃华,井晓鹏.把根留住——西安西羊市街保护规划与实践[J]. 现代城市研究. 2007(07)
[3] 吴涛,梅洪元.关于城市更新与文脉和谐的思考[J]. 华中建筑. 2008(10)
[4] 姜建涛,李爽,李春辉.城市形象理论导入历史街区更新之探讨[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06)
[5] 祝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J]. 新建筑. 2002(02)
关键词:历史风貌; 保护;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与政治的维护,还应当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行发展迅速,很多地区将所有精力投身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一些传统建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而这种城市规划往往不能取得长期的发展。在咸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对此引起重视,促进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共同进步。做好城市规划,有效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风貌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环境只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分别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本文就以陕西咸阳市为例,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1.1 自然环境
咸陽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自然环境十分宜人,是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蓄渭河水而成的“咸阳湖”景观碧波荡漾,给咸阳增添了灵气,引来了人气。近几年来,咸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城市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位居北方城市前列。
正是这些山水构成了咸阳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们对城市的选址以及城市的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自然环境不仅提供了优美的自然背景,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并随着历代人民的发展与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1.2 人文环境
对于人文环境来说,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建城活动产生的物质环境以及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民情、文化艺术、礼仪风俗等构成的人文内涵。就咸阳市而言,历史人文深远宏阔,是中华文明天然的博物馆。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也让咸阳成为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方。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不来陕西领略不了中国历史,不到咸阳就体验不到秦汉雄风和中华原生态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始于咸阳,秦创设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以及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
2.历史风貌特征分析
①水文:咸阳市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入境客水量60.79亿立方米。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市内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沟道有15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
②名城: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 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始于咸阳,秦创设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以及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无疑,咸阳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正是这些因素,促使咸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山水交融、历史文化雄厚、商业发展的历史风貌特征。
3.城市风貌保护原则
3.1 维护基本历史格局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而正是这一地理空间奠定了咸阳的城市空间状态以及城市总体的历史格局。因此,必须要对名城传统的城市肌理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要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应重视人文环境的保护,只有尊重城市结构的历史性与传承性,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同时,咸阳有着十分丰富的“陵园文化”,在城市的风貌保护中,应当注重将水文化与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考虑风貌环境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文化景观特色的创造相结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
3.3 风貌视廊控制原则
充分利用江、湖、山体和古建筑(塔、楼)制高点,控制好城市重要的视线走廊,使之形成视觉感官的有机脉络,同时切实保障主要城市视廊的通透,使之达到显现古城历史风貌的效果。
4.城市历史风貌保护
4.1 整体风貌保护
①保护城市古建筑群内的道路格局、路幅宽度以及空间尺度。无论是古建筑的整修还是人行道的路面铺设,都应该接近古建筑原先的构造格局,保持其原有的特色。
②对具有古典特色的街道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注意保护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行道树、街头绿地等,可以适当根据需求建设一些具有古典特色的树木与绿地。
③保护古建筑的布局风貌特色。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布局、围墙、大门、门头设计等都能够直接反应一个古建筑的特色,也是其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规划与保护的过程中,应当维持其原先的式样色彩,绝对不能随意拆除。
④保护古建筑区内景观的协调与延续,严禁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建设活动。对已改造与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采取措施进行适当处理改善。
4.2 古建筑物的保护
①拆除古建筑周围违法搭建的建、构筑物,恢复其原先的空间形象。
②保护古建筑之内的绿化环境,对其内的有标志性的树木植被进行重点保护。
③按历史原貌保护、维修、恢复围墙、大门。
④保护好古建筑的铺地、花架等,新修整的应与主体建筑和风貌环境相协调。
4.3 建筑物整修、利用与旅游开发保护
①整修古建筑区环境景观,保持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增加绿化景观。
②整修古建筑,挖掘旅游资源,还原古色古香的样式,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变迁、历史活动和历史价值。
5.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及规划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并结合咸阳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风貌环境的构成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水文与名城两个角度对咸阳的历史风貌特征进行阐述。紧接着,介绍了城市风貌保护的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维护基本历史格局、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历史建筑与水的交融。最后,分析了具体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鹤瑜,邹洲.昆明城市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发展[J].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2)
[2] 蔡辉,余侃华,井晓鹏.把根留住——西安西羊市街保护规划与实践[J]. 现代城市研究. 2007(07)
[3] 吴涛,梅洪元.关于城市更新与文脉和谐的思考[J]. 华中建筑. 2008(10)
[4] 姜建涛,李爽,李春辉.城市形象理论导入历史街区更新之探讨[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06)
[5] 祝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J]. 新建筑.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