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立初期,森林資源比较缺乏。为改变这一状况,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在12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规定: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
  1955年10月2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和落实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根据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内蒙五省(区)土质松、树木少、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作出《关于召开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河南五省(自治区)青年造林大会的决定》,定于1956年3月1日在延安召开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内蒙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要求各团省(区、市)委,认真总结本地区青年造林经验,订出具体规划,动员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迎接大会召开。从此,全国青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活动。1955年秋至1956年春,全国有6660多万青年参加了本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共造林546万亩,植树22亿株。
  陕西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根治水土流失工作十分重视,在执行“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利用”林业工作方针指导下,在榆林风沙区、大荔沙苑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无定河、泾河、洛河流域动员群众实行“谁种谁有,伙种伙有”,积极营造防护林,大力发展国营育苗和造林。1955年10月,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实现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报告》,把水土保持问题作为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了迎接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的召开,1955年11月9日,青年团陕西省委发出贯彻执行团中央关于召开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决定的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团委立即讨论团中央决定,担负起动员广大青年参加造林运动的责任,切实作出成绩。陕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中心工作,大力发动和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截至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召开前,全省400多万名青少年组成5000多个造林队或造林突击队(组)大力开展绿化铁路、公路沿途等活动,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
  1956年3月1日至11日,黄河中游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204名代表参加。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宣读中共中央致大会的贺电。贺电要求“大会不只是应该讨论造林问题,还应该全面地讨论水土保持问题,以便更快地实现国家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规划,增加农业生产,加快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贺电还传达毛泽东关于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的号召。
  胡耀邦代表团中央向大会作了题为《青年们,把绿化祖国的任务担当起来!》的报告,向五省(区)青年提出水土保持的要求,指出做好高原的水土保持,是五省(区)全体青年的一项艰巨的、相当长期而又是十分光荣的任务。大会通过《关于绿化黄土高原和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致全国青少年的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致敬电》。大会要求五省(区)青少年们在黄河中游地区,普遍建立青年造林突击队,展开造林竞赛运动,广泛采集树种,学习造林技术,建立青年护林队(组),有计划地营造防护林、水源林、用材林和果木林。支持各地青年为掀起大规模植树造林护林活动而提出的倡议。大会号召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四省(区)青少年为在十年内完成一条从内蒙古南部经山西、陕西北部直至甘肃西部的万里绿长城的巨大工程而积极奋斗。
  在延安造林大会上,林业部领导作了题为《学会林业技术,向荒山荒地进军,为绿化祖国而奋斗》的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向大会作了题为《为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而斗争》的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他们在植树造林、采种育苗、护林防火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浙江省代表黄根品向大会主席团提出申请,要求留在延安,扎根黄土高原,用青春和汗水染绿延安的荒山秃岭。随后,黄根品扎根延安植树造林二十三年,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林业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兑现了他要把延安打扮成“春季桃红柳绿,夏季百花齐放,秋季红叶迎霜,冬季松柏常青”的入党誓言。
  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之后,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成立了以李子健为主任、刘述昌为副主任的造林指挥部,确定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全省造林运动月。省人民委员会提出,要在1956年春季生产运动中开展绿化、植树运动,把绿化运动与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结合起来,统一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工矿地区,亦应积极发动群众团体、机关、部队利用空闲地区,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进行植树,并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质量,保证成活率。
  在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精神的指导下,陕西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活动。1957年9月,陕西商洛地委、专署向全区发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号召,全区掀起大种核桃的热潮。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的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介绍了商洛开展每户种一升核桃的情况,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第58条中指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之后,陕南各地又因地制宜种植大量的桐籽、花椒、板栗、葡萄、漆子、杜仲等多种经济林,走出一条发展山区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路子。1958年9月,由国家林业部主持的全国16省(市)核桃丰产现场会在陕西商洛召开,向全国各地适宜核桃生长的地方推广了商洛的经验。
  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动员青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的盛会,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在大会的号召和推动下,大规模的青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由此展开。各地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先后组成数以万计的青年造林突击队,在荒山安营,在峻岭扎寨。大力开展绿化长江、绿化黄河、绿化长城、绿化黄土高原和绿化沙漠等活动,筑起了东北、西北和内蒙古防护林带,东起府谷西至定边的陕北防沙林带,绿化了成千上万的荒山、荒滩和荒沟。截至1956年底,全国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的青少年达到1.2亿人。植树造林活动也成为各级团组织一项重要的传统工作项目。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建设生态文明、增加人民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不断提高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这里提到的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宣传活动家,西北地区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陕西党团组织、皖北工农民主政权和皖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1898年3月,魏野畴出生在陕西省兴平县一户农民家里,1917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学习马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盛大开国大典。陕西人民也与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喜庆氛围中。10月2日下午4时,西安各界20万人冒雨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革命公园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后,举行盛大的游行。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及西安市各机关、团体纷纷致电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3日,延安上萬名群众在延安南关大操场隆重
陕北解放区,是指陕甘宁边区的陕西部分和在陕西境内属晋绥边区的神府地区,共24个县(市、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陕北解放区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国民党在西北战区要夺取的最主要的目标。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47年2月下旬,蒋介石飞抵西安,部署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蒋介石用于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兵力达34个旅,主力是蒋介石的战略总预备队胡宗
我酷爱旅游,“身体和灵魂必定有一个在路上”是朋友们对我的真实写照。  我旅游的取向较为复杂,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无不可,但往往是这类景区,我游得津津有味、乐不思蜀、兴致盎然——遇到带有历史典故类的壁画,往往要看上好半天。于是,很多时候,朋友们便认为我是驴友中的“另类”。  平心而论,对于旅游的取向,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兴趣、爱好之别。前些时,我和朋友去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遗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西党组织适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方针上。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陕西省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直接参加或配合友军奔赴抗日前线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支援八路军出师抗日,配合西安八办工作。中共陕西组织和陕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发动国统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
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瓦窑堡。12月13日,指挥直罗镇战役取得胜利后的毛泽东,途经安塞到达瓦窑堡,与先期到达的洛甫、周恩来等其他中央领导人会合。此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仍然坚持“剿共”政策,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统一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党领导农民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与全国其他省
陕西国民党统治区,是指陕西境内除解放区以外的地区,包括西安市和72个县。解放陕西国统区的战争,从1945年10月解放陕北的三边开始,到1950年1月解放陕南的镇坪县,前后共四年三个月。分别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在陕北北部战场、陕北南部和关中战场、陕南战场等三个相对独立的战场进行。一小部分地方是1946年前解放的,绝大部分地方是1947年秋中原解放军挺进豫陕鄂边和1948年2月西北人
1927年7月上旬,按照中共中央决定,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红埠街9号秘密成立,耿炳光任省委书记,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管辖范围包括陕西和宁夏银川以南、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随后,中共陕西省委派组织部部长李子洲前往武汉向中央请示工作。时值中央八七会议刚刚结束,李子洲向中央汇报了陕西情况,并听取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指示。  李子洲回陕后,中共陕西省委立即于1927年9月26日至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