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42-01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国家物流发展时间晚起步缓慢而且发展速度远远不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在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是严重。面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责任重大,必须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有所突破,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使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与当今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国物流管理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物资发展地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體系,但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是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不久,在很多方面缺少实际经验,这就造成了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具有物流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满足现代社会物流方面人才需要,各中等技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逐年增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必然后果即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这种缺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这就对各高校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物流管理知识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当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缺乏对物流管理专业准确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目前尽管很多职业学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但是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确。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的专业教学体系相当宽泛,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 “样样都学,但样样都不太通”的严重后果,可是想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每个人都要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以上那种局面。很多职业学校直接复制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最后导致各学校体系趋同,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不规范的课程体系设置造成了学生缺乏就业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人才。但是纵观很多高校,他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存在问题。有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置随意性强,没有根据现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而是根据教师特点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这样就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标准。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势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付诸实践。虽然适应物流管理发展需要的教材也逐步增多,但是据调查很多教材内容交叉重复,陈旧老化,相互抄袭严重。
第五、缺乏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科学体系。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教学要求却是设立了一些物流实训基地,建立各类实训实验室,在物流实训软件和硬件方面如自动化立体仓库、POS系统、RFID 设备等进行了投资。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很多包括教师自身教学侧重原因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实践环节更多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习中。而在当今社会就业激烈的竞争中,实践位于重要的位置,很少有企业愿意招聘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才,如果那样,企业完全可以用书作指导。
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提出建议
第一、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职业学校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而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老师只有更深入的走进学生实习的基层单位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工作流程才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新鲜更实际的例子。
第二、更加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本专业的特色。各职业学校对物流管理人才目标培养定位不明确,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建议各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在集中发展本身有事的基础上,设立更加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第三、更深入地展开调查研究,并按照教指委的指导来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对此, 职业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更多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调研,与国内外其他职业学校或者优秀的高等职业学校相关的物流管理方面人才进行交流探讨,为更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基础。
第四、相关教育部门须尽快组织专业人士编写出即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又科学合理的一套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存在严重的教材泛滥、教材质量低、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教育部门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相关高层次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写,以保证高校之后的物流管理教学有据可依,不会再出现教材选择盲目的现象。
第五、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物流相关专业企业合作。职业学校只有更广泛的与企业合作才能既达到节约学生训练费用的开支,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一些职业学校看来坚持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校的专业教学中,教师讲述理论知识,而将实践环节合理地安排在校外进行,这也更好的解决了因校内模拟训练实验室不足等带来的担忧。在校外企业训练中,学生可以了解物流管理整个流程。经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讲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校外的实训中,做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国家物流发展时间晚起步缓慢而且发展速度远远不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在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是严重。面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责任重大,必须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有所突破,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使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与当今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国物流管理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物资发展地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體系,但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是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不久,在很多方面缺少实际经验,这就造成了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具有物流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满足现代社会物流方面人才需要,各中等技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逐年增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必然后果即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这种缺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这就对各高校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物流管理知识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当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缺乏对物流管理专业准确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目前尽管很多职业学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但是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确。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的专业教学体系相当宽泛,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 “样样都学,但样样都不太通”的严重后果,可是想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每个人都要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以上那种局面。很多职业学校直接复制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最后导致各学校体系趋同,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不规范的课程体系设置造成了学生缺乏就业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人才。但是纵观很多高校,他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存在问题。有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置随意性强,没有根据现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而是根据教师特点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这样就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标准。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势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付诸实践。虽然适应物流管理发展需要的教材也逐步增多,但是据调查很多教材内容交叉重复,陈旧老化,相互抄袭严重。
第五、缺乏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科学体系。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教学要求却是设立了一些物流实训基地,建立各类实训实验室,在物流实训软件和硬件方面如自动化立体仓库、POS系统、RFID 设备等进行了投资。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很多包括教师自身教学侧重原因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实践环节更多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习中。而在当今社会就业激烈的竞争中,实践位于重要的位置,很少有企业愿意招聘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才,如果那样,企业完全可以用书作指导。
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提出建议
第一、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职业学校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而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老师只有更深入的走进学生实习的基层单位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工作流程才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新鲜更实际的例子。
第二、更加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本专业的特色。各职业学校对物流管理人才目标培养定位不明确,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建议各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在集中发展本身有事的基础上,设立更加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第三、更深入地展开调查研究,并按照教指委的指导来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对此, 职业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更多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调研,与国内外其他职业学校或者优秀的高等职业学校相关的物流管理方面人才进行交流探讨,为更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基础。
第四、相关教育部门须尽快组织专业人士编写出即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又科学合理的一套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存在严重的教材泛滥、教材质量低、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教育部门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相关高层次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写,以保证高校之后的物流管理教学有据可依,不会再出现教材选择盲目的现象。
第五、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物流相关专业企业合作。职业学校只有更广泛的与企业合作才能既达到节约学生训练费用的开支,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一些职业学校看来坚持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校的专业教学中,教师讲述理论知识,而将实践环节合理地安排在校外进行,这也更好的解决了因校内模拟训练实验室不足等带来的担忧。在校外企业训练中,学生可以了解物流管理整个流程。经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讲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校外的实训中,做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