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倾注,胆小男孩飞得更高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栽培小树一样培养孩子
  1994年,朱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对孩子的培养,父亲朱颖有自己的看法:“孩子像一棵小树苗,年幼时下功夫栽培,长大后即便不去管他,他也不会长歪。而且孩子在12岁时智力已经达到成人智力的95%,培养一定要趁早。”
  朱丹7个月大时,朱颖就开始训练他爬,一开始不会往前爬,只会往后退着爬,他就耐心地用手推着朱丹的小脚丫,让他慢慢向前蠕动,同时前面放上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朱丹会爬后,夫妻俩就给他戴上护膝,让他满屋爬,一个单程10米,10个来回就是200米,每天就这样不厌其烦地爬爬爬,儿子的骨骼、运动技能、综合平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朱丹一岁时,朱颖带他搭积木、拼拼图,让他记电话号码。两岁半开始练习拍球,左右手练习拍,当儿子能连续拍300个时,加大难度,练习一个手拍篮球,一个手拍小皮球或者乒乓球。
  
  5岁时,朱丹开始学习电子琴、围棋、奥数。朱颖白天上班,晚上就钻进题海里选出适合朱丹当时水平的题,在他的激发下,朱丹的数学兴趣越来越浓厚,经常拉着他的手说:“爸爸,你再给我出一道题吧。”小学二年级时,朱丹以满分的成绩进入北京市数学学校,并一直保持前三名的成绩。三年级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罗庚数学学校,小学毕业后,考入了人大附中。
  平时,朱颖除了带儿子看话剧、听音乐会,就是旅游与读书,读书科目涉猎文学、历史、军事、科幻、励志等,每个暑假,基本上读30本左右。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优秀的读物给予朱丹成长的营养,让他思想变得开阔,眼界也宽广起来。
  父子挑战亚布力
  小时候,朱丹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月月跑医院令朱颖揪心的疼,他带着儿子爬山、滑雪、打球,通过各种方法让儿子加强锻炼。特别是滑雪五年,让朱丹的体质增强了不少,随着朱丹水平技术不断的提高,朱颖瞒着爱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儿子去挑战难度更大的亚布力滑雪!
  在父亲陪同下,朱丹在亚布力雪场的中级道上滑了一天后,决定冲击高级滑雪道。看着儿子渐渐离开自己的视线,朱颖只听见心脏怦怦乱跳。他努力搜寻雪地上的人影,企图找到儿子,视线一直延伸到雪山的尽头,也没有看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各种不好的念头出现在脑海,朱颖极力控制自己不要去想,可他做不到。他只有对着远方,不停地祷告:“儿子,你一定要成功。”呐喊变成了狂吼,狂吼之后泪流满面,瞬间变成了冰渣,满脸都是。40分钟,仿佛漫长的40个世纪,一个身影飞驰而下:“是儿子!”朱颖压抑在心中的焦虑,一下子释放出来。
  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朱丹告诉父亲,亚布力高级雪道确实非同凡响,由于过于陡峭,滑雪者无法站立,更不能使用雪杖,在山与山之间穿越,真的像是在自由飞行。朱丹说:“从小到大,您都对我说,要想获得自由、活得更好,必须在高处。我今天终于明白了。”朱颖哽咽着,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儿子从此内心将会更加强大。返回北京途中,朱颖抖动着双手,给妻子按出一行字:“我们终于战胜高级雪道,活着回来了!”
  父爱是最好的礼物
  朱丹从小学起就一直是班长,直到考入大学。最初,朱丹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朱颖有意识地鼓励他:“既然当班长,如果不能在大家面前表达,怎么去管理?”朱丹记住了爸爸的话,有意识锻炼口才。
  高中,朱丹迷上了名家辩论赛,连续三次获得最佳辩手,最终成为学校辩论队三名成员之一。在全国中小学生教育研讨会上,朱丹被确定为公开演讲的第一人选。那几天,他坐立不安,担心自己站在台上因过度紧张说不出话来。朱颖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努力缓解着他的情绪,鼓励他试一试。
  演讲当日,朱丹努力克服紧张情绪,结合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现状,做了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内容丰富,充满激情,赢得了阵阵掌声。来助阵的朱颖流泪了——往昔木讷、胆小的儿子不见了。此后,朱丹作为北京市辩论冠军队的成员之一,被推选为人大附中辩论大赛主席。
  2011年9月,朱丹在完成8门美国大学课程的基础上,完成了论文《数学与哲学》,因为这篇优秀申请文章,他被芝加哥大学提前半年录取。在送朱丹去机场的路上,朱颖说:“12年的学习,你每一步都超出了我们的期望。大学四年,你就干三件事:读100本原版英文书,去50个国家旅游,赚钱养活自己。”朱丹望着父亲坚定地说:“我会做到的。”目前,朱丹读完了100本原版英文书。每到一个国家,朱丹都会通过他们的微信群“三人行”,给父母发来视频。他说:“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一个人背起行囊,可以理解得更深入。”去年9月,朱丹在大学成立一年的“创智留学体验班”盈利80万元,实现了赚钱养活自己的诺言。现在,朱丹准备利用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机会,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然后考取物理学硕博连读。
  2015年,朱丹送给爸爸的父亲节礼物是他特意制作的动画视频。画面上,爸爸问他:“儿子,你很多同学的爸爸不是领导就是富豪,你羡慕他们吗?”朱丹回答:“我从没因为爸爸没权、没钱自卑过,如果我生在那些家庭,可能就得不到这么好的陪伴和教育。您的爱是让我一生受用的、最好的礼物。”
  朱丹这棵小树,在父爱的倾注下,正茁壮成长。
  编后:朱颖对儿子教育的用心让人感动,但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别人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到自己孩子身上来。所以,文中关于带孩子挑战亚布力滑雪的内容,仅仅适合于朱颖父子,并不具有普遍性,父母切勿随意模仿。
  编辑 刘建淑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班中有名女生叫田翠翠,一听这名,就感觉很朴实。后来我了解到她是随打工父母来本市读书的,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家就租住在学校附近。  父亲的眼泪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田翠翠除了性格稍内向外,其他方面的表现都还可以,平时基本上不用我费什么心。一天吃完午饭,我让她帮我去冲洗一把不锈钢调羹,可等我把一叠作业全部批完,田翠翠还没回来。我有点纳闷了:一把调羹不至于洗这么长时间吧?于是去卫生
期刊
追逐奔跑的小刺猬  每天孩子们都喜欢到班级种植园里去看一看,种植园很大,十多个班级的地连成片儿,分别生长着花生、丝瓜、黄瓜、玉米……这天自由活动时,许多孩子都朝我班的种植园地跑去。  忽然有孩子大叫:“那是什么?”一个灰褐色的圆球似的东西“嗖”地窜进旁边的青菜地。更多的孩子围了上去,“啊,有刺!”不知谁嚷了一声。  小东西吓得东跑西窜,就是逃不出孩子们的包围圈。“我看到了,像是电视上的刺猬!”滔滔
期刊
咨询:  文文7岁,第一次见面,他躲在妈妈的身后,在妈妈的提醒下,轻声和我打了个招呼,表现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胆怯与紧张。陪他做完游戏治疗后,我和他妈妈聊起了孩子的成长情况。  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文文妈对他备加疼爱。同时,她也是一位高学历、追求现代育儿理念的妈妈。她希望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爱,让他快乐成长。然而,文文妈不明白,孩子是快乐的,却总不愿长大。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举了下面的例子
期刊
我的梦有许许多多。  它们有的是甜的、有的是苦的、有的甚至是酷的……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那里面说到:有一位造梦仙女,她每天都将做好的梦送给小朋友,这些梦是淡的。谁睡得早,就会奖励谁一个有味道的梦……  仙女给我送过许多许多梦,有的睡醒了还记得,有的睁眼时就已经忘了。我最喜欢她送我的那个又酸又辣的梦。那天,我正无趣地望着窗外。突然,我发现一个大球缓缓向下飘来,远远地看,宛如一颗星球降落。我想,这
期刊
宝宝十个月了,最近总是喜欢揪耳朵,是耳朵内部感染了吗?平时该如何做好宝宝耳朵的护理?  宝宝揪耳朵有很多原因,未必是耳朵内部有感染的信号。比如,宝宝感到疲劳困倦的时候会揪耳朵,感到又热又痒的时候会揪耳朵,开始认识自己身体、认识耳朵的时候也会揪耳朵。如果你对宝宝揪耳朵的行为有特别强烈的反应,他们还会觉得这是个能与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游戏,很有趣。  如果宝宝使劲揪一侧的耳朵或拍打一侧的脸颊,并同时伴有发
期刊
“120危急孩子的重生希望”是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于轻松筹平台推出的集求助、募款和救助于一体的大病儿童助医项目,秉承“因爱伟大,为爱加油”的慈善理念,力争成为危急困境儿童的强大后盾。  打开120急救车的一扇门,给予孩子能够好起来的希冀。项目旨在为经历了意外事故或经历着病痛考验的孩子们提供汇聚着全社会爱和善意的帮助,急孩子所急,通过爱心的传递和接力,为本该享有快乐童年的危急孩子们拨云见日,撑起
期刊
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北岛先生曾经这样说:“让儿童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  面对喧嚣、躁动的世界,如何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给孩子的生命多一份愉悦?多读读童诗,也许就多了一点诗情、诗性、诗心。  首先要学会选物  世界是纷繁的,父母应更多地带领儿童去感知美好的事物。走进山林,去聆听山涧中画眉的婉转;奔跑在小径上,感受风儿吹过面颊的清凉;赤脚趟过小溪,让肌肤抚触水的柔软……
期刊
我问斑马,  你是有白条纹的黑马,  还是有黑条纹的白马?  斑马反过来问我,  你是个有坏习惯的好孩子,  还是个有好习惯的坏孩子?  你是安静时多吵闹时少,  还是吵闹时多安静时少?  你是高兴时多难过时少,  还是难过时多高兴时少?  你是个有时邋遢的干净孩子,  还是个有时干净的邋遢孩子?  它就这样不停不停不停地问,  而从此我再没向斑马问过它的条纹。  谢尔·希尔弗斯坦(1932年-1
期刊
读澳大利亚作者萨拉·娜塔莉“关怀母亲心灵系列书籍”之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禅是一枝花》,我喜欢书中她无处不在的自我叩问。的确,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最好先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开始就指责孩子。父母其实与孩子同龄——孩子几岁,“父母”也就任职了几年。  1.少用“应该”一词  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使用“应该”一词:你“应该”起床了,你“应该”写作业了,你“应该”考好……其实,经常对孩子说“应该”的父母
期刊
一  前些日子,听一位朋友谈起她刚刚结束的一小段陪读经历,我莫名地感动。  朋友的孩子很优秀,通过努力入选了生物学科省队。暑假时,前往江西参加集训以备战全国决赛。在省队集训结束后等待决赛前的一小段日子里,朋友请了几天假前去陪伴孩子。朋友说,那真是一段特别辛苦和孤独的日子,孩子一个人为了梦想在奋斗,学习的时间是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2点,白天在学校,一个人呆在教室看书刷题,晚上回到住地,依然是一个人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