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年初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目标直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核心素养教育观的学习,我对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惟有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0-02
一、破除旧知识观,确立形成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观
根据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要求,创新能力培养将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所谓创新,其实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如果没有起码的知识基础,即使有想象力,也只是空想,不会变成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而知识基础一定就能带来创新吗?某国际组织曾对21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是,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5。这反映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创新能力堪忧,我们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也是不匹配的。专家认为,创造力并不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加后的复合体,而是由各种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后新生的复合体。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知识学习。当他思考某个问题还没有触及某类知识的时候,他宁愿先放置于一边,也不会毫无目的地急于将这些知识储藏起来,以待某天采用。直到某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某类知识的时候,他才去补课。这是对基础知识与创造能力关系的正确认识。误以为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都是旧的不正确的知识观。所以,我们要破除旧的基础知识观,要树牢“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回补有用知识,关注知识的组合与转换程序”的创新型知识构建观;要反对“伪知识”观,树立“做中学”的“活知识”观。
二、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撐,除学科知识基础之外,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如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国外的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多方面培养能力。我国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把学生能力培养仅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长期以来,我们把应试能力当作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帮助学生快速地吸取知识,没有促进其各种知识吸收、组合与转化,存在狭隘的能力观,致使学生在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缺陷,造成创造力缺失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之中。要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就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破除狭隘动力观,树立动力系统观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领域,任何有所建树的人才都是依靠兴趣与自信而最终走向成功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引导活动,激发学生欲望、想法动机这些宝贵的原动力后,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相互制约、同步发展、共同提升,他们复合在一起,构成学生发展的复合动力系统。从开发创造力的角度看,创造动机与创造欲望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要树立系统的学习动力观念,发挥非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的动力作用,保障学习能力顺利发展。充分营造自由、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用掌声、笑声、欢呼声去维护孩子的尊严,消除恐惧和歧视,放飞心灵,让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快乐情绪和兴趣爱好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需要的原动力,同时在充分交流合作、思想碰撞、质疑求真之中去发展复合动力系统,形成浓烈持久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坚定信心。
四、破除旧创新观,确立形成新创新观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作为数学老师,我个人的理解,数学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授大量的细微末节的知识,而是培育数学智力活动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学了数学以后,从此就成了不可救药的数学思想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研究问题这个习惯和爱好。这种改不掉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精神,就是数学学科素养。根据专家研究,数学学科素养包含有量化思想方法、逻辑化思想方法、递归化思想方法和结构化思想方法。也许有人看法不一,但从教育者角度看,是符合数学教育实际的。
首先是养成将事物数学化的习惯,关注事物“量”的属性,然后把“量及量的关系”抽象为“数及数的关系”,再后创设出“数与数之间的运算方式”以及各种算律,最后推论出数学运算方法。同时养成追求思维过程及知识系统严谨性的习惯,依靠一个公理化结构(数学直觉等)和形式逻辑法则进行思维,同时,在逻辑化思维培育过程中,要尊重中国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性特点,刘治平《鸡兔同笼》教学模式和思维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生数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借鉴。至于养成递归化、结构化数学行为习惯,更受益无穷。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创新观,针对课程具体内容,设计出符合学龄段实际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完成“做”与学科素养要求紧密结合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客观的存在着若干问题,我们要通过转变创新能力培育的观念,把缺失在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力找回来,把核心素养培育重任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J].中小学教育,2004(10).
[2]许锡良.如何让知识拥有创造力[N].中国教师报,2015(12)9.
[3]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5]黄维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1(14).
[6]刘治平.我教“鸡兔同笼”[J].小学数学教师,1996(3).
[7]刘治平.形象化教学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1996(3).
[8]帅常恺,谭志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J].小学数学专业网
[9]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0-02
一、破除旧知识观,确立形成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观
根据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要求,创新能力培养将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所谓创新,其实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如果没有起码的知识基础,即使有想象力,也只是空想,不会变成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而知识基础一定就能带来创新吗?某国际组织曾对21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是,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5。这反映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创新能力堪忧,我们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也是不匹配的。专家认为,创造力并不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加后的复合体,而是由各种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后新生的复合体。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知识学习。当他思考某个问题还没有触及某类知识的时候,他宁愿先放置于一边,也不会毫无目的地急于将这些知识储藏起来,以待某天采用。直到某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某类知识的时候,他才去补课。这是对基础知识与创造能力关系的正确认识。误以为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都是旧的不正确的知识观。所以,我们要破除旧的基础知识观,要树牢“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回补有用知识,关注知识的组合与转换程序”的创新型知识构建观;要反对“伪知识”观,树立“做中学”的“活知识”观。
二、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撐,除学科知识基础之外,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如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国外的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多方面培养能力。我国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把学生能力培养仅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长期以来,我们把应试能力当作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帮助学生快速地吸取知识,没有促进其各种知识吸收、组合与转化,存在狭隘的能力观,致使学生在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缺陷,造成创造力缺失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之中。要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就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破除狭隘动力观,树立动力系统观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领域,任何有所建树的人才都是依靠兴趣与自信而最终走向成功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引导活动,激发学生欲望、想法动机这些宝贵的原动力后,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相互制约、同步发展、共同提升,他们复合在一起,构成学生发展的复合动力系统。从开发创造力的角度看,创造动机与创造欲望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要树立系统的学习动力观念,发挥非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的动力作用,保障学习能力顺利发展。充分营造自由、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用掌声、笑声、欢呼声去维护孩子的尊严,消除恐惧和歧视,放飞心灵,让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快乐情绪和兴趣爱好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需要的原动力,同时在充分交流合作、思想碰撞、质疑求真之中去发展复合动力系统,形成浓烈持久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坚定信心。
四、破除旧创新观,确立形成新创新观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作为数学老师,我个人的理解,数学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授大量的细微末节的知识,而是培育数学智力活动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学了数学以后,从此就成了不可救药的数学思想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研究问题这个习惯和爱好。这种改不掉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精神,就是数学学科素养。根据专家研究,数学学科素养包含有量化思想方法、逻辑化思想方法、递归化思想方法和结构化思想方法。也许有人看法不一,但从教育者角度看,是符合数学教育实际的。
首先是养成将事物数学化的习惯,关注事物“量”的属性,然后把“量及量的关系”抽象为“数及数的关系”,再后创设出“数与数之间的运算方式”以及各种算律,最后推论出数学运算方法。同时养成追求思维过程及知识系统严谨性的习惯,依靠一个公理化结构(数学直觉等)和形式逻辑法则进行思维,同时,在逻辑化思维培育过程中,要尊重中国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性特点,刘治平《鸡兔同笼》教学模式和思维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生数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借鉴。至于养成递归化、结构化数学行为习惯,更受益无穷。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创新观,针对课程具体内容,设计出符合学龄段实际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完成“做”与学科素养要求紧密结合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客观的存在着若干问题,我们要通过转变创新能力培育的观念,把缺失在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力找回来,把核心素养培育重任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J].中小学教育,2004(10).
[2]许锡良.如何让知识拥有创造力[N].中国教师报,2015(12)9.
[3]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5]黄维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1(14).
[6]刘治平.我教“鸡兔同笼”[J].小学数学教师,1996(3).
[7]刘治平.形象化教学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1996(3).
[8]帅常恺,谭志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J].小学数学专业网
[9]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