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菜园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亲从平房搬到楼房时已是初冬,远离了烧炭倒灰的麻烦,做饭洗澡愈加方便,那年的冬天过得温暖而舒徐。可冬天刚过,两位老人就坐不住了,过去在平房住时,有个小院可以栽种,夏秋两季常是绿色满园、瓜果飘香。现在突然没有了这些,两位老人上下楼都显得周身不自在,心情也开始烦躁起来。
  不过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父母亲和小区里的几位老人,注意力被楼前的一块空地吸引。大概有几百平米的空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建筑垃圾,要是把垃圾铲去,回填上肥土,这就是一块好菜地啊!几位老人这样想,也马上去付诸实施了,垃圾埋得特别多,大概半米多厚,砖头、石头、水泥块、铁丝要啥有啥,平整起来颇费功夫。不过老人们干劲十足,半个月后,楼前的空地被分成八九块平整的畦田,父母亲开始兴高采烈地经营一块不足50平米的菜地。
  父亲买回了水泥桩和鐵丝网,把菜地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又买回一三轮车羊粪翻到地里。母亲买回了各种菜籽,拉了水管浇地,菜园子在那个春天开种了。
  对这块新开出的菜地,我是不寄多大希望的,但看父母亲乐呵呵地去翻地下种,我心想,权当他们锻炼身体吧。
  没想到的是,4月中旬种的菜,几天后就出苗了,等我们五一节过去的时候,菜园子里竟然葱茏一片。不怕春寒的菠菜、香菜、水萝卜、小白菜,像是给我们证明它们青春的活力,绿油油的铺满了半个菜园子。嫩绿的菜叶闪着诱人的光芒,早早地触动了我的味蕾。
  中午的餐桌上,老妈让绿色食材悉数登场:第一道菜是凉拌香菜,切碎的香菜,上面只加少许盐和醋,尽可能的保留香菜的本来香味,吃一小口在嘴里,野味十足,不似市场买来的寡淡无味。第二道菜是凉拌水萝卜,红的萝卜和绿的叶子放在一起,萝卜的微辣和萝卜叶的清新混杂在一起,超级开胃。第三个凉菜是拌菠菜,浓重的暗绿,用热水焯过后,加香油、蒜末、盐、姜汁调和入味,虽不及水萝卜的爽脆,但味道浓郁,各种调味品内在的味道被菠菜的鲜美引导着、释放着、影响着,最终中和成一道绝佳的美味。腌猪肉烩小白菜是唯一的一道热菜,也是中午的主菜。小白菜切成小段热水焯过备用,腌猪肉带油热锅后,加葱、姜、蒜炝锅,切片的土豆入锅翻炒后慢火煮烂,最后放入小白菜烩至水快干加盐和白葱末出锅。醇香的腌肉配上清淡的小白菜,兼容杂陈,本身就是荤素搭配的完美组合。
  老妈的四道菜道道精美,道道诱人,让我们吃出了农村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这之后,老妈菜园子更是收获不断,种类越发齐全,小玉米、西葫芦、生菜、尖椒、茄子、豆角、西红柿……凡是适合本地种的蔬菜,几乎都能在老妈的菜园子里找到;沙芥、紫金保健菜、莴笋等一些珍稀品种也被老妈试种成功。我们吃菜的时间跨度也在拉长,晾晒好的豆角可以吃到过年,做好的西红柿酱可以全年享用。
  过去的几年中,每到周六日,我和妻儿都要回父母家,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不仅是回去看望一下老人,还想着去吃一回老妈做的菜。因为只有这样的饭菜才有妈妈的味道,才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其他文献
入夜,聒噪吵闹的蛙鸣声,猫咪的嘶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开灯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脚踩入水中。卧室里哪来那么多水?莫非在做梦?紧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环顾房间四周,天呀!粉红色的拖鞋像一艘皮筏子上下起伏地飘荡在水面上,眼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再看我的脚完全浸泡在水里,卧室中的水已经没到我的小腿肚。借着手机的电筒光线,深一脚浅一脚,趟着水走到客厅一看,呵,猫咪们的玩具,装杂物
期刊
上午和母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天气不错,阳光很好,虽已深冬,也并不觉得寒冷。  先到了一个故友家,一下车,我们就被憨厚的笑容和质朴的寒暄包围了。家长里短,问寒问暖,一杯茶还没喝完,就有人续上了滚烫的水。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尽管我分明感觉到自己与他们其实还是没有什么分别,除了岁月的风霜写在各自的脸上;我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心里总是惦着老屋。  终于瞅了个空,径自向我的老屋走去。说是老屋,其实这
期刊
也许是上了岁数的缘故,夜越深,人越清醒,记忆竟出奇地好。一些往昔的记忆碎片莫名地在脑海里闪烁,在卧室里飘荡,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40多年前,在著名的王爱召旧址,也就是俗称“土龙岗”“龙头”处的偏西方向,有一片白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土地,土地上不远不近、或大或小,遍地都是白色的土堆……远远望去,一座低矮的土打墙作坊和4口直径约1.5米的熬盐锅十分打眼。这就是记忆中的盐坊滩。  据老人们说,当
期刊
它像一位威风凛凛,身披战袍的大将军,从北京西山雄赳赳地出发,一路拖袍南下,随势起伏,把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各抛一边,让战袍飘坠在祖国的北方,化作一脉巍峨峻极的高山,那就是太行山。但当它跨过漳河进入河南境内后,战袍尽脱,裸露出嶙嶙瘦骨,但身上仍穿着俊雅精巧的小兜肚,真是大将军亦有少女情怀,雄浑之中竟藏旖旎风光,这就是南太行了。南太行在漳河南岸的林州市,北过淅河,以北东——南西向深谷为界,又分内外两层
期刊
人,出了五十岁,有时三天前的事情,无论你多么想加深印象,却很容易忘记;而三十年前的一些事情,无论你离开多久,却仍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在城里工作、生活了半辈子的农村人,一直摆脱不了那股子土气,每当脱下这身行头,依稀看见的还是几十年前那个在乡间肆意生长的我,每当动笔写作,字里行间还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孩子长大了,去了更大的城市生活,每当听到我说起农村的故事,总是一笑了之,难以唤起他的共鸣,只有案头的我,生
期刊
寻找茶庵寺,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總感觉它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而且在我的梦里,总是有这样的场景:茶园、美丽的布依姑娘、汩汩流淌的小河、青瓦白墙的寺庙、焚香煮茶独对青灯黄卷的清秀尼姑……这些梦境不断地穿插、变幻,一切是那么真切而熟悉,同时又极为飘渺和虚无。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跟着师范毕业的哥哥到他任教的细寨学校上学。细寨在“建并撒”前是一个布依族自治乡,后来和江西坡乡整合为“江西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起,旅游已经从走马观花的看风景,转变为体验式的深度游;从人头攒动的名山大川游,转变为体味乡情乡韵的乡村悠闲游;从置身事外、过眼繁华的传统旅游,转变为互动参与、身心皆顾的文化旅游————这些转变,通过达拉特旗成功举办的以“植缘生在达拉特”为主题植树活动暨“梦想之路”北京青联沙漠徒步挑战赛,都得到完满的诠释和展现。  在莺飞草长的四月,呼朋引伴或者带着家人,去恩格贝种一棵树,其意义远比看一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乡村的建设,农村的变化很大,我经常跟着一些骑友去农村骑行,我们常走的路线有五黄毛大坝、五股地一线、释尼召水上公园等,其中,我比较喜欢走五股地——郑守坝——保善堂——学校营子一线,除了因为这里有村村相通的道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还有一个原因是行走在这里,思绪可以任意的神游,能够唤起我的一种特殊的“乡愁”。这种“乡愁”是从文字中生成的一种情结。  其实,这种情愫是缘于读了一位文友写的文章。
期刊
昭君坟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的黄河畔上,有一座椭圆形的山丘,高四十米,东西长五百米,南北宽二百米,在一马平川的黄河畔上突兀而起,远远望去,像一座坟包,被称之为昭君坟。  公元前54年,北方匈奴单于部落,起事发端,煮豆燃箕,呼韩邪单于被其兄长完败,遂率部南迁,同西汉结友立盟。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作为西汉的和亲使者,王昭君奉汉室之命,出使塞外之漠北和亲。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养在深宫超凡脱俗的
期刊
故乡,不管是贫瘠还是肥沃,都是你生根发芽的地方。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身躯中,你的血液里已经注入她的精气,她的基因,将伴随你的一生,影响你的一切。乡愁,像一根无形的线,不论你在何处,不论你清醒还是入睡,它总是如影随形,牵引着你,触动着你,缠绕着你。  清明回乡祭祖,我特意再次登上故乡的昭君坟之巅。极目环望,达拉特这片充满故事的大地,沉寂在一片茫茫的雾霭之中,我的思绪,我的情感,我的遐想禁不住从这里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