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有助于学习过程的重建,微课为其实现提供了技术工具。文章以“国际商法”课程中“信用证支付”一节为例,以微课为载体,构建基于知识传递-知识内化-课堂反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讨论“国际商法”课程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国际商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219
“国际商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引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近兴起的“翻转课堂”可实现“国际商法”学习过程的重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国际商法”课程中“信用证支付”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对微课的课程适用性进行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微课的概念与应用
国外提出“微课”这一名称由来已久,其内涵不尽相同。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称微课为“知识脉冲”,Educause 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国内关于微课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来阐释某一知识点,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程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起步较早。Marco Renchetti探讨了教学视频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Moravec在生物课上对现行教育方法进行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国内关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主要针对特定课程开设。杨九民等构建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验操作的正确率。谢春苗则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差等缺陷,构建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微视频为辅的教学模式。
2 目前“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该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术语众多,关联概念难以厘清,导致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学时过多,课堂难以互动;另外由于学时限制,“挤出效应”致使课堂上案例教学不充分,学生对理论性内容的掌握无法很好地与实际经济现象结合,理论内容的高难度,加之案例教学的缺失最终会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模式過于传统单一
对课堂教学而言,仍处于传统的两阶段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师生互动实现“信息传递”过程;通过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完成“吸收内化”过程,其考核方式也只能依赖于考试,这就造成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2.3 接触实践教学机会不多
若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贸易争端处理的实践机会。目前,出于多方面的考量,能够联系到的实践教学基地寥寥无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落后于贸易实际十年以上,进入工作单位后难以灵活处理与所学知识差距巨大的实际贸易问题,造成理论与實践的脱离。
3 翻转课堂的流程设计
本文选择“国际商法”中实践性最强的“信用证支付”一节为例,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3.1 知识传递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信用证支付案例中所涉及的要点细化成相对较小且完整的小知识单元,应用录频软件录制视频。录制过程中对信用证的含义、种类、特点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录制PPT,对一些重点难点用屏幕画笔工具表明;对信用证当事人关系、权利义务和信用证支付流程采取动画形式。录制完毕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并将视频分享,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和部分课堂讨论任务,如信用证欺诈的单独案例等。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视频,同时借助各种社交工具进行协助学习,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在线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
3.2 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的过程可通过对课前布置好的问题和任务分析讨论实现。首先将学生分组。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中上下等学生混编,4~8名同学为一组,确定组长。此法可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前任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效果,有助于教师确定下一步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其次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分别邀请小组选出代表对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提出疑难之处,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对于课前布置的思考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肯定正确答案并进行评价;对于课前作业采用组间交换的形式,由学生一对一地共同找错并更正错误。期间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内部互相讨论,或有针对性地再次学习视频。
3.3 课堂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与信用证支付相关的总结性案例,要求分组讨论,并找代表回答,以此再次检验本节课知识重点的学习效果。在下课前,教师应分别从学生个体、学生组别、班级集体三个角度,对其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其表现确定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课后,教师通过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分析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进行修正,并拟定下次课程的课前思考问题。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不是强调用视频学习代替教师,也不是单纯的网上课程,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有助于教学步骤的逐步完善,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翻转课堂适用性问题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项目教学法或以技能任务型为主的课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国际商法”基本上不能归入上述类型,但实践证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更具优势。
然而必须指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对“国际商法”的全部课程内容均适用。“国际商法”课程知识点分布宽泛,在某些章节中,要面对较为复杂的逻辑体系知识,此时采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育方式,应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对于知识点突出,与实践案例贴合性较强的章节,翻转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优势明显。因此判断并选择最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36-42.
[2]吴云.浅谈微课在数据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243.
[3]程潇.微课在《现代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3(12):360.
[4]张崎静.基于微课程的高职英语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57-58.
[5]杨九民.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40.
[6]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5):60-62.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国际商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219
“国际商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引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近兴起的“翻转课堂”可实现“国际商法”学习过程的重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国际商法”课程中“信用证支付”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对微课的课程适用性进行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微课的概念与应用
国外提出“微课”这一名称由来已久,其内涵不尽相同。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称微课为“知识脉冲”,Educause 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国内关于微课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来阐释某一知识点,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程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起步较早。Marco Renchetti探讨了教学视频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Moravec在生物课上对现行教育方法进行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国内关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主要针对特定课程开设。杨九民等构建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验操作的正确率。谢春苗则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差等缺陷,构建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微视频为辅的教学模式。
2 目前“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该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术语众多,关联概念难以厘清,导致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学时过多,课堂难以互动;另外由于学时限制,“挤出效应”致使课堂上案例教学不充分,学生对理论性内容的掌握无法很好地与实际经济现象结合,理论内容的高难度,加之案例教学的缺失最终会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模式過于传统单一
对课堂教学而言,仍处于传统的两阶段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师生互动实现“信息传递”过程;通过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完成“吸收内化”过程,其考核方式也只能依赖于考试,这就造成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2.3 接触实践教学机会不多
若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贸易争端处理的实践机会。目前,出于多方面的考量,能够联系到的实践教学基地寥寥无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落后于贸易实际十年以上,进入工作单位后难以灵活处理与所学知识差距巨大的实际贸易问题,造成理论与實践的脱离。
3 翻转课堂的流程设计
本文选择“国际商法”中实践性最强的“信用证支付”一节为例,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3.1 知识传递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信用证支付案例中所涉及的要点细化成相对较小且完整的小知识单元,应用录频软件录制视频。录制过程中对信用证的含义、种类、特点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录制PPT,对一些重点难点用屏幕画笔工具表明;对信用证当事人关系、权利义务和信用证支付流程采取动画形式。录制完毕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并将视频分享,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和部分课堂讨论任务,如信用证欺诈的单独案例等。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视频,同时借助各种社交工具进行协助学习,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在线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
3.2 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的过程可通过对课前布置好的问题和任务分析讨论实现。首先将学生分组。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中上下等学生混编,4~8名同学为一组,确定组长。此法可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前任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效果,有助于教师确定下一步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其次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分别邀请小组选出代表对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提出疑难之处,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对于课前布置的思考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肯定正确答案并进行评价;对于课前作业采用组间交换的形式,由学生一对一地共同找错并更正错误。期间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内部互相讨论,或有针对性地再次学习视频。
3.3 课堂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与信用证支付相关的总结性案例,要求分组讨论,并找代表回答,以此再次检验本节课知识重点的学习效果。在下课前,教师应分别从学生个体、学生组别、班级集体三个角度,对其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其表现确定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课后,教师通过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分析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进行修正,并拟定下次课程的课前思考问题。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不是强调用视频学习代替教师,也不是单纯的网上课程,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有助于教学步骤的逐步完善,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翻转课堂适用性问题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项目教学法或以技能任务型为主的课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国际商法”基本上不能归入上述类型,但实践证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更具优势。
然而必须指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对“国际商法”的全部课程内容均适用。“国际商法”课程知识点分布宽泛,在某些章节中,要面对较为复杂的逻辑体系知识,此时采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育方式,应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对于知识点突出,与实践案例贴合性较强的章节,翻转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优势明显。因此判断并选择最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36-42.
[2]吴云.浅谈微课在数据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243.
[3]程潇.微课在《现代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3(12):360.
[4]张崎静.基于微课程的高职英语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57-58.
[5]杨九民.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40.
[6]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