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成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非常多. 要将该理论作为自身教学的一种指导性思想,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与探索,以积累第一手经验. 一般来说,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之前需要对学生已有的智能进行调查与分析,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某内容学习所需要的智能支撑,对于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从智能支撑的角度进行点拨. 需要强调的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当下教育界运用得较多的理论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来,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但常言又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笔者还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 而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则在于获得一手的直接经验,以为促进自身的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而服务. 在众多的研究方式当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在笔者看来,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该理论进行指导,可以将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活化,同时又可以结合原有的教学经验促进对该理论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途径,理论吸收会更快一些.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研究思路是正确的,现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苏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对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的有关思考与分析.
[?] 学生已有的智能调查与分析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这一教学内容隶属于“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其是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基础,同时又是建立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的,即重在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如何衍生出新的数学知识等. 这样的思路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对教学的帮助也是明显的. 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该设计思路往往在有益于某些学生的学习时,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又会产生障碍. 而如果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则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点. 因此,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这一节课,笔者选择了首先去调查并分析学生已有的智能.
作为一项研究,笔者首先通过调查对学生的已有智能进行判断,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前面知识学习时的问题提问与分析,以及专门的问卷调查——问卷既包括向学生询问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喜欢教师讲的往往语言智能较强;喜欢自己训练的往往逻辑数学智能较强;喜欢教师使用动态课件的往往空间智能较强. 也包括向学生询问不喜欢哪些学习方式:其对应的智能与上一个问题刚好相反,比如不喜欢教师长篇讲授的,其实往往喜欢自主建构,也显示了其擅长于逻辑数学智能.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讲授,这说明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语言智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学习智能. 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困生最不喜欢的往往也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喜欢动态课件,这说明这些学生的知识建构智能与其余学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就三角函数周期性这一知识而言,这样的调查结果无疑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因为在讲授时间的长短上,在课件设计的动与静上,就有了一个科学的调查结果作为支撑.
[?] 学习需要的智能分析与设计
从知识生成的智能角度来看,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需要学生对三角函数有基础性的理解,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需要运用到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等;需要学生了解何为周期性,而这也与语言智能有关,同时需要空间智能作为一定的补充. 特别是教材中提出的“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函数的周期性”这一问题,更是暗示了语言智能在本知识构建中的重要性.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语言智能的表现是学习者顺利地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在本知识构建中主要用其描述功能;对于“最小正周期”、“求函数的周期”等内容,需要的则分别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对于涉及图象知识的则是空间智能.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内省智能,其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策略,又相当于传统学习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 其与其他智能其实有一定的相通的地方,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监控自身的学习是否有效时,这本身就是内省智能. 但是否有效往往又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得来的,反馈的方式就包括语言描述、习题解答等,而这又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需要将内省智能与其他智能结合起来,在数学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过程中综合使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两个大的思路:一是限时讲授. 这一选择倒不完全是迎合笔者所在的江苏南通地区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而是考虑到过多的讲授有时不利于部分学生的知识建构,因此应当通过更多时间的给予,让学生在一种类似于默会的情境中,调用自己各方面的智能进行学习.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则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顺利,如果不顺利则需要判断学生用的是什么智能,应当运用什么智能等. 二是尽量将函数的周期性转变成动态的课件,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地支持起学困生对函数的理解、对周期性的构建等. 多元智能的相关理论表明,当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动态的数学图景时,学生学习时所有用的智能便会有所不同,此时语言智能与空间智能也会有一个较好的结合,而内省智能则是更加能够发挥内省的作用,直接调控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更好地指向数学学习.
特别是对于“一般地,函数y=Asin(ωx φ)及y=Acos(ωx φ)(其中A,ω,φ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为T=”这一结论性的认识,更是要结合动态的课件辅以语言的讲授来完成. 而这就需要学生良好的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作为支撑,随后才谈得上逻辑数学智能的直接应用——具体体现为对该论述的理解. 所谓理解,其实就是理解的数学逻辑. 笔者曾经在部分学困生中做过研究,之所以选择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学困生在此知识点中往往表现为对函数一般形式的理解性困难,无论教师如何重复,他们对正余弦函数总似乎难以入门. 笔者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分析,感觉学生可能是在符号理解上出了问题,即学生的语言智能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这其中到底是学生的语言智能本身较弱,还是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语言智能,但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认为,高中学生的语言智能确有差异,但对于基本的符号理解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后面一种理解. 于是,怎样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以为数学学习中的符号理解来服务就成为一个研究重点.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关键在于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智能结合符号的意义去对函数进行理解. 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 基于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去设计教学,并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思路基本上是符合预期的. 以前教学中一直存在的差生听不懂、教师不得不进行后续的多次加工的现象少多了,这直接证明了教学设计是符合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的. 这也说明在教学设计之时考虑学生具有哪些智能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关注的肯定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数学知识的掌握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强弱不同,因此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有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可以让高中数学教师发现,原来几乎每一种学困生的背后都有着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智能不匹配的情形,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启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并实施教学.
紧随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后面的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在该教学中,当笔者回头要求学生重新思考教材上“求函数f(x)=cos2x的周期”这一问题时,有两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草稿纸上画出该函数的图象,然后通过图象去判断周期的方法. 这一思路与原来建立的且与教材一致的分析思路有所不同,笔者在感到欣喜的时候也理解,这实际是学生所用的智能方式不同. 由此也可以发现,即使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可能在具体理解中也会选择不同的智能,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多元智能的差异及习惯性思维方式有关.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视角去设计并实施教学,可以更好地寻找到数学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契合点,也能更好地寻找到学困生的成因,是推动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思路. 如果说这一思路有挑战的话,那就在于对多元智能的理解与深刻把握,然而这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不能回避.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当下教育界运用得较多的理论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来,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但常言又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笔者还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 而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则在于获得一手的直接经验,以为促进自身的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而服务. 在众多的研究方式当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在笔者看来,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该理论进行指导,可以将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活化,同时又可以结合原有的教学经验促进对该理论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途径,理论吸收会更快一些.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研究思路是正确的,现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苏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对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的有关思考与分析.
[?] 学生已有的智能调查与分析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这一教学内容隶属于“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其是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基础,同时又是建立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的,即重在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如何衍生出新的数学知识等. 这样的思路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对教学的帮助也是明显的. 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该设计思路往往在有益于某些学生的学习时,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又会产生障碍. 而如果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则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点. 因此,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这一节课,笔者选择了首先去调查并分析学生已有的智能.
作为一项研究,笔者首先通过调查对学生的已有智能进行判断,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前面知识学习时的问题提问与分析,以及专门的问卷调查——问卷既包括向学生询问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喜欢教师讲的往往语言智能较强;喜欢自己训练的往往逻辑数学智能较强;喜欢教师使用动态课件的往往空间智能较强. 也包括向学生询问不喜欢哪些学习方式:其对应的智能与上一个问题刚好相反,比如不喜欢教师长篇讲授的,其实往往喜欢自主建构,也显示了其擅长于逻辑数学智能.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讲授,这说明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语言智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学习智能. 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困生最不喜欢的往往也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喜欢动态课件,这说明这些学生的知识建构智能与其余学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就三角函数周期性这一知识而言,这样的调查结果无疑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因为在讲授时间的长短上,在课件设计的动与静上,就有了一个科学的调查结果作为支撑.
[?] 学习需要的智能分析与设计
从知识生成的智能角度来看,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需要学生对三角函数有基础性的理解,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需要运用到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等;需要学生了解何为周期性,而这也与语言智能有关,同时需要空间智能作为一定的补充. 特别是教材中提出的“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函数的周期性”这一问题,更是暗示了语言智能在本知识构建中的重要性.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语言智能的表现是学习者顺利地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在本知识构建中主要用其描述功能;对于“最小正周期”、“求函数的周期”等内容,需要的则分别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对于涉及图象知识的则是空间智能.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内省智能,其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策略,又相当于传统学习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 其与其他智能其实有一定的相通的地方,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监控自身的学习是否有效时,这本身就是内省智能. 但是否有效往往又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得来的,反馈的方式就包括语言描述、习题解答等,而这又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需要将内省智能与其他智能结合起来,在数学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过程中综合使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两个大的思路:一是限时讲授. 这一选择倒不完全是迎合笔者所在的江苏南通地区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而是考虑到过多的讲授有时不利于部分学生的知识建构,因此应当通过更多时间的给予,让学生在一种类似于默会的情境中,调用自己各方面的智能进行学习.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则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顺利,如果不顺利则需要判断学生用的是什么智能,应当运用什么智能等. 二是尽量将函数的周期性转变成动态的课件,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地支持起学困生对函数的理解、对周期性的构建等. 多元智能的相关理论表明,当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动态的数学图景时,学生学习时所有用的智能便会有所不同,此时语言智能与空间智能也会有一个较好的结合,而内省智能则是更加能够发挥内省的作用,直接调控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更好地指向数学学习.
特别是对于“一般地,函数y=Asin(ωx φ)及y=Acos(ωx φ)(其中A,ω,φ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为T=”这一结论性的认识,更是要结合动态的课件辅以语言的讲授来完成. 而这就需要学生良好的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作为支撑,随后才谈得上逻辑数学智能的直接应用——具体体现为对该论述的理解. 所谓理解,其实就是理解的数学逻辑. 笔者曾经在部分学困生中做过研究,之所以选择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学困生在此知识点中往往表现为对函数一般形式的理解性困难,无论教师如何重复,他们对正余弦函数总似乎难以入门. 笔者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分析,感觉学生可能是在符号理解上出了问题,即学生的语言智能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这其中到底是学生的语言智能本身较弱,还是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语言智能,但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认为,高中学生的语言智能确有差异,但对于基本的符号理解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后面一种理解. 于是,怎样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以为数学学习中的符号理解来服务就成为一个研究重点.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关键在于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智能结合符号的意义去对函数进行理解. 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 基于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去设计教学,并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思路基本上是符合预期的. 以前教学中一直存在的差生听不懂、教师不得不进行后续的多次加工的现象少多了,这直接证明了教学设计是符合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的. 这也说明在教学设计之时考虑学生具有哪些智能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关注的肯定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数学知识的掌握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强弱不同,因此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有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可以让高中数学教师发现,原来几乎每一种学困生的背后都有着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智能不匹配的情形,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启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并实施教学.
紧随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后面的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在该教学中,当笔者回头要求学生重新思考教材上“求函数f(x)=cos2x的周期”这一问题时,有两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草稿纸上画出该函数的图象,然后通过图象去判断周期的方法. 这一思路与原来建立的且与教材一致的分析思路有所不同,笔者在感到欣喜的时候也理解,这实际是学生所用的智能方式不同. 由此也可以发现,即使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可能在具体理解中也会选择不同的智能,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多元智能的差异及习惯性思维方式有关.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视角去设计并实施教学,可以更好地寻找到数学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契合点,也能更好地寻找到学困生的成因,是推动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思路. 如果说这一思路有挑战的话,那就在于对多元智能的理解与深刻把握,然而这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不能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