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比较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和掌握。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几种形式:
  1、对比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2、借比法: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 ,学生就听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在初中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英国时,教师可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4、联比法: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在编排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章中,而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形 的影响的知识,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例如:对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进行专题比较:①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②比较两个地 区的交通、资源分布。③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6、群比法:在系统复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认识上的新的飞跃,一般进行综合性比较,使学生达到前后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只要运用得当,注意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可以相互比较,只有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联通:251913山东省无棣县车镇乡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人的行为受观念的影响,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故此,人们做事强调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能经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扪心自问”,就一定能从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正,扬长奋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教师由传统“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
期刊
语文之韵味犹如一杯窖藏百年之美酒——醇香、甘甜。品之,动情入心;忆之,余味无穷。语文之韵味全在于它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细细品味,它的美也许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轻声的赞叹,或者是师生间一个默契的眼神,也许是茅盾笔下挺拔正直的白杨,是苏轼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让敌军“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品出其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变“独唱”为“合唱”。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认识到看书、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预习工作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进行。其次,做好课堂提问。在上课一开始布置篇目后,要让同学们积极独立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所
期刊
严密的制度和措施,是否一定就能给学校带来新起色?每学期开学之初,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会接到学校各个部门印发下来的各种管理制度、奖惩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订正修改,从文字和条款上看,实难挑出漏洞。这些严密的制度管理是否一定可以带来较强的管理实效?我们先看三个对比案例:  一次,某校开展了“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活动。组织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先是开师生动员会,接着各班举行
期刊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定理推理严密,思维量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新课改理念融注到课堂里去,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
期刊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不得不对德育工作重新做出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班级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希望在促进学校班级德育实践方面有所裨益。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首先
期刊
暑期,我校组织讨论了“范跑跑事件”,我不由得想起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重智商,轻情商,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个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国家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而教师的好坏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所以我们必须学好师德并形成良好的师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是“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来教书育人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期刊
案例(一)    张XX,铁佛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班班干部,家庭极度贫困,父亲弱智,母亲患癌症已两年,时临期末检测,其母病逝,此时的张XX感觉茫然,对上学失去信心,且不想参加考试,就此辍学,当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得知此情后,在他母亲埋葬的那一天,班主任领着班上的几名班干部一起去看望了张XX,临走时,班主任给他留下了一张简短的便条:  “你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你很坚强,老师看了你的家境,对照你在班里
期刊
“意”,即文章的中心。它是作者对社会现象关注与思索的结晶,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是作者对生命与情感的心灵体验,是作者对美的发现与感受。  古人曾说:“文章立意,意在笔先”。作者对所见有所感而“意”蕴心中,或因外物的触动而将心中的思想与情感流诸笔端。当然,要将那“意”表现的形象化、具体化,又需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来作为载体——或借故事,或述亲身的经历,或议论漫谈表明见解,或借助于想象,使“意”蕴涵
期刊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今时代所必备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