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入门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六年的一个轮回,我送毕业了一届学生,又重新回到起点——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教学,通过这一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的教学,我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思考,以便为自己或同仁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年级的孩子在初入门阶段的学习,知识、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兴趣和自信心才是最关键的。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只有孩子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才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这一年的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我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并注意培养兴趣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和课桌,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我将生活中孩子们关心、熟悉的现象改编成数学题,加深孩子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时候我还会把一些题目用有趣的故事把它们包装起来,让孩子觉得有趣。比如:对于9的分与合,我出这样一道题:有9名小朋友分成两小队做游戏,如果你是小队长,你准备怎样分?有多少种分法?这样比单纯说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2和7等,要有趣得多,孩子才会觉得有意思。
  次,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孩子做错了题目老师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孩子。
  二、有目地性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我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苏教版第一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他自己的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从这以后,每在黑板上写一道题时,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四、培养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我们农村学校,虽说条件不算好,但是还是有部分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但是如果把他们从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上完《分类》一课以后,我布置学生到街上的小超市去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多让孩子动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把不好操作的转为好理解的,这样更符合孩子的認知规律。同时,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 总之,兴趣是推动孩子——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在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他们就进入了数学的殿堂,这时,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以引领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并激励孩子长期坚持地学习。
其他文献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摘要:在高中英语分层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以此来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使后进生成绩普遍提高,差生减少,优生增多,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注意个体差异,区分层次教学,既要让尖子生吃得饱,又不让学困生落伍。  关键词:数学 分层教学 学困生 转化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为此,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