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之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正式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中,应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结合教师的自身特长,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努力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知识与才能。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尝试。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我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以教科书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反复指导朗读张指导员的话和表现他的行动的句子,在充分体会和理解张指导员的一些语言和行动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在战争环境中,张指导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们读到书,冒着生命危险取书,护书,最后为保护书光荣地牺牲了,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激励着我们全体同学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告慰死去的先烈,祭祀英灵。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不是分数的工具,不是掌握文章、技法的手段,而是“立言——立人”的途径。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生动地讲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摄像机对准社会主义的鲜花和阳光,而不是对着垃圾和苍蝇。因此,我决定把德育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积极健康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
今年元旦前夕,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元旦回家过节,一家人团聚吃饭时,你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盛饭、夹菜,看看他们有什么表现,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然后写在日记本上。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是元旦节,妈妈为我们一家准备一顿丰盛的佳肴。开饭了,一家人围坐一团,我先给他们发餐具,然后给爸妈盛饭,把他们俩爱吃的菜夹到他们的碗里,这时妈妈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新年有新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小皇帝懂得孝敬父母了。”……一向都由父母侍奉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我想:妈妈为了供我上学,辛勤地工作,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活,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妈妈,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我给奶奶盛饭,爸爸却不高兴地说:“你自己盛给你自己吧,奶奶会自己盛饭,用不着你多此一举。”听了,我满脸的笑容消失了。心里想: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孝敬老人应从小事做起……。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不要小视,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有限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我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以教科书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反复指导朗读张指导员的话和表现他的行动的句子,在充分体会和理解张指导员的一些语言和行动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在战争环境中,张指导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们读到书,冒着生命危险取书,护书,最后为保护书光荣地牺牲了,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激励着我们全体同学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告慰死去的先烈,祭祀英灵。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不是分数的工具,不是掌握文章、技法的手段,而是“立言——立人”的途径。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生动地讲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摄像机对准社会主义的鲜花和阳光,而不是对着垃圾和苍蝇。因此,我决定把德育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积极健康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
今年元旦前夕,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元旦回家过节,一家人团聚吃饭时,你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盛饭、夹菜,看看他们有什么表现,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然后写在日记本上。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是元旦节,妈妈为我们一家准备一顿丰盛的佳肴。开饭了,一家人围坐一团,我先给他们发餐具,然后给爸妈盛饭,把他们俩爱吃的菜夹到他们的碗里,这时妈妈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新年有新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小皇帝懂得孝敬父母了。”……一向都由父母侍奉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我想:妈妈为了供我上学,辛勤地工作,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活,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妈妈,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我给奶奶盛饭,爸爸却不高兴地说:“你自己盛给你自己吧,奶奶会自己盛饭,用不着你多此一举。”听了,我满脸的笑容消失了。心里想: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孝敬老人应从小事做起……。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不要小视,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有限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