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社会由量向质的转变中,高质量发展日渐成为当下的发展态势。国家对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与日俱增,使得职业院校有责任输送更多的技能素质型人才。基于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过程,针对重技轻德、德技分离及德技贫弱的困境,应从唤醒德技并修育人意识、搭建德技并修育人平台及健全德技并修育人体系等层面探寻出路。
其他文献
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我国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前面临“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教师认定标准不完善;师资来源单一,团队结构不均衡;培训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等困境。亟须重视源头把关,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统筹现有资源,开展教学团队培训工作;注重考核评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从而打造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河南淮阳“泥泥狗”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其包装的创新性设计可从纹饰再组化、定位目标人群、整体性模式设计等角度出发,不但要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同时还要与传统文化
巴尼特认为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是自由教育发展的演进史。但是他忽视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德国研究型大学、英国城市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的兴起历史。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教育为培养统治者服务,在中世纪,大学为培养牧师和相关职业人员服务,现代的德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服务,都有和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注意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等,处理好两者对和融合的关系,谨慎应对不同课程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议题,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则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以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例,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剖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面临的五种困境,包括课程设置的学科限制困境、课程实施者的同质性困境、内容设置的自主导向困境、课程组织的情境转型困境、课程效果的质量评价困境等。建议通过促进课程跨学科发展,优化课程的师资配置,充实课程内容,在应用情境中组织课程教学,在多元化评价中提升课程质量等途径助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突破困境,实现课程设置的创新探索。
我国主流的高职院校排名是全样本综合性的高职排名,这种排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前提角度看,与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之间有着内在冲突。从排名本体看,排名本身不够公开透明。从排名后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发展会产生误导。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排名机构改进排名活动,放弃全样本综合性排名,研制区域性或行业性高职排名;加强排名规范建设,确保排名公开透明;客观宣传排名;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排名机构的定期认可制度等方式加强对排名机构的管理。
从横、纵向维度分别探索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和建设过程,同时基于“IF-THEN”权变模型分析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自变量与管理因变量之间的权变关系,采用函数矩
2019年,澳大利亚颁布《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参与战略2025》,以4大战略目标和10大行动方案为基本支撑,开启了职业教育跨国界合作的新篇章.该国际新战略旨在充分发挥国内职业教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需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价值认识不足,情感认同缺失,自身的基层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需要回归对价值的本质探讨,在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基层就业价值的基础上,依据认知、同化或顺应、内化等大学生基层就业价值观认同形成的逻辑过程,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宣传教育、实践育人三大体系,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学生基层就业价值观培育。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与要求,笔者首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进行了解读,继而针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现状进行了教学评估与分析,最后提出多课程融合教学与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建构,以期让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更符合培养中学音乐教育人才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形式不丰富、实践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返乡自主调研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帮助学生确定实践主题、返乡实践、交流分享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的有效保障机制,形成了便捷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技能本领。可在进一步丰富思政实践形式、加强思政实践指导、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