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居哲人《纽约兄弟》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3月,居住于纽约第五大道的科里尔兄弟,在他们的豪宅中先后孤单地死去。他们死前就因囤积垃圾成为当地名人,死后人们从豪宅中清理出170多吨垃圾。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谜。而他们的形象经过媒体的重重渲染,迅速地成为美国的世纪名人和小说、戏剧的原型。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裔作家E·L·多克托罗便是其一。E·L·多克托罗精心改编了这对宅男兄弟的生活细节,写成这部简捷明快的小说。
  
  我们先来说说E·L·多克托罗吧。这位被誉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的作者,以扎实沉稳的文风著称,其叙事如夜间行车—故事的线索只有车前灯的灯光那么短,但故事却非常流畅地跑完了全程。在小说《纽约兄弟》中,兄弟互换了角色,霍默成了兰利的弟弟,他的失明被提前到少年时期,那时候父母都在世,兰利也身体健康、心胸开朗,前途无量。霍默的失明加深了兄弟之间的亲情。但此后兰利参加了一战,毒气损伤了他的肺。作为社会名流的父母也在他复员之前死于流感。兄弟俩从此避世隐居脱离世俗的裹挟,以特别的方式运转起来。
  
  这本小说的篇幅不长,霍默是讲述者,兰利是行动的主导者。因此故事就像盲眼吟游诗人讲述伤残骑士的历险故事,当故事在一个期然而至的结局上戛然而止时,阅读也像结束一份简单而舒适的晚餐那样心满意足。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科里尔兄弟,在纽约市第五大道的豪宅中努力维持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生活。美国社会在此时期不断地洗牌发牌,造成各色人等也就在兄弟俩的生活中悉数登场,分别挟带着时代的烙印和时代的偏见,但是科里尔兄弟始终像伫立在时代风潮中静止的风标,同时又由于与社会有强烈的相对运动,而更像处在一场流亡之中。这种强烈的时代性正是E·L·多克托罗一贯擅长的风格。
  
  兰利·科里尔囤积旧轮胎、马车顶和X光机等等废品,把这些作为独立者的自助材料。在一个秩序井然的城市里,自然被看成疯子。如果他们住在非洲某部落,他们可能会收集化石、兽皮、牛角和象牙,而且他们会可能被当成博物学家,因为那些东西带着大自然的生命密码。兰利·科里尔的收集物也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这些收集物有一种东西比较特殊,那就是报纸。兰利·科里尔每天早上都要穿越几个街区收购新报纸,风雨无阻。
  
  因此,这个普通人眼里的疯子实际一个倔强的哲人:既不交税也不还房贷,像野狗一样全城搜寻报纸,报纸在这里既是世俗文化的象征,也是科里尔兄弟观察和批判的窗口。兰利的伦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犬儒主义:信仰自然和本能、反对文明和教化,并把这种信仰在个人生活中贯彻到底。就像乔伊斯·卡萝尔·欧茨所说,兰利是一个现代的第欧根尼。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去拜访并询问有什么能帮到他。他说:“请你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兰利·科里尔不时地发表高见,拒绝世俗驯化,对世俗进行冷嘲热讽,语言犀利,姿态超凡脱俗—这就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在这之后还带着感人的色彩,因为这个倔强的反讽者又是那么温柔地照料失明的兄弟。
  
  当然,“第欧根尼”不会去囤积任何东西,其他流派的哲人也不会,兰利也只给出自己囤积报纸的理由,那就是要从报纸中搜集证据以验证“替代品理论”。所谓“替代品理论”,其实很老套,有点像“社会循环说”,或者“轮回说”。兰利将这理论说得过于具体,因而有点简陋和滑稽,以及故作神秘: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品都将被替代,而且现在的一切物品都是以前某物的替代品。而且“生活事件也在不断重复发生,同一件事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特别是基于人类智力的局限性”,因此他能通过收集到的报纸,最后创造出一张可以每天阅读,准确叙述每一天生活的报纸—一张“超级报纸”。
  
  兰利·科里尔的“替代理论”最适合运用于他自己身上。他就是古希腊那些隐居避世哲人的替代者。而且他在现代的也有众多的替代者—不是其伦理哲学意义上的替代者,而是囤积和隐居行为的替代者—那就是我们的御宅族。他们囤积杂物的豪宅被替代成了电脑里的塞得满满的硬盘。不用比较这些杂物的体积和重量,只要比较收集它们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在聚集和打理上的疏懒态度。他们与现代御宅族之间的差别只是特定的细节。任何细节只是例子,科里尔兄弟的故事丰富、生动、引人入胜,是一个非常隽永的例子。小说里那些正常人的生活,与科里尔兄弟相对照,虽然目标明确仍命运难料。他们对科里尔兄弟的嘲弄和质疑让人感到极其乏力。恰如我们同代人,仍然在命运之河中顺流而下,前途惘然,这是更广泛的、更神秘的“世代更替”,是无可替代的“替代”。
其他文献
以帆为凭,御风而行;在碧海蓝天的大自然怀抱中,忘我宽怀,释放封藏的激情,褪去生命的倦容,以曲为媒,摄神敛心;在古琴徽音的引领下,品察道体,体味清洌悠远,集蕴身心的慧福与新生。  如果生命是一幅画卷,那么留白和喘息至为关键。有松才有动,活力才能由此而生。7月中旬的一个周日,平安VIP俱乐部来到了深圳东部著名的桔钓沙海畔,在碧海蓝天中进行帆船友谊竞技,体验前从未有的奔放和大自然的清新爽朗。  桔钓沙树
期刊
在止庵眼中,人与人之间的承诺,人与文化之间的承诺,就是信。最高的境界是你对文化有个承诺,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把自己能做到的一点点做了就可以了。这就是他为什么做一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的原因。    1 我的经历非常复杂:我以前学医,口腔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口腔科医生,然后去《健康报》做了五年记者,后来又在外企待了11年,一家丹麦的跨国公司,一年从我手中经过的订单,有几百万美金。在外企的时候
期刊
家宴 私饭局所谓家宴,按时髦的说法,就是”轰趴”。Home Party在国外颇为流行,一来因为外国人士开放的性格,二来因为他们崇尚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的简称)的生活方式。对于腼腆的中国人来说,家宴是少数人的专利。一来,你必须有个可供展示的”家”的样本;二来,还得有拿得出手的”宴”的菜式。其实,对于不少人来说,家宴就是在家里整一个饭局。豪门或者墨客,每个家的饭局,都各有特色
期刊
自从世纪初被威尼斯共和国选中为其制造枪械以来,  由于伯莱塔的产品质量上乘,它在轻武器市场的地位迄今还未被撼动过。    尽管诞生在上个世纪15年代,至今伯莱塔依然活跃在人们的手中。仅2011年一年,五部大荧幕中的主角都使用该牌子最经典的92F款手枪。而今年年初,伯莱塔的A400 Xcel运动猎枪被《美国猎人》杂志(American Hunter Magazine)评为2012 NRA Golde
期刊
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所有的图片都渴望被人纪念—甚至永不遗忘”。在没有成像技术的年代,能够让肖像在历史中流传的是画功最好的肖像画师。而在今天,他们是技艺非凡的人像摄影师。正是他们,留下了让我们至今回味无穷的肖像,如同诗人波德·莱尔的感叹:“肖像啊!还有什么能比它更为简单,又更为复杂;更为浅显,又更为深刻?”    我们本期走访了远在法国的一家摄影工作室—Studio Harcourt(雅顾)。在
期刊
作为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里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每一年的颁发都可谓举世瞩目。今年,49岁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王澍站到了这个至高点上。    这是普里兹克奖自创办33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建筑师。对于王澍获奖的理由,评委在致辞中提到:“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
期刊
如果说《宝岛一村》是台湾人的乡愁,《四世同堂》则是两岸分离前同仇敌忾的共同记忆。正如连战所说, 『看这出戏,是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    女诗人尹丽川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女导演田沁鑫则用一个寒意袭人的北平,为微温迷乱的话剧市场打入了一剂春药。    自2010年10月30日亮相台北国父纪念馆、开“大陆话剧台湾首演”先河至今,整个话剧界最大的动静,就数这部集结了雷恪生、黄磊、朱媛媛、孙红雷
期刊
当慈善的力量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显现,不管是官办慈善、民间慈善,免费午餐还是它的发起人邓飞,都才只是开始。时代选择了邓飞,而邓飞正在改变当代中国的慈善模式。  2012年6月16日,在“免费午餐基金”和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厨房公益基金”联合发起的慈善晚宴—“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上,邓飞穿行其间。  “我们要挑战国内慈善晚宴募捐纪录。”邓飞略带一丝顽皮的攀比心理。这也许,是他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直以来
期刊
伊丽莎白 · 泰勒与宝格丽125周年大展    当宝格丽兴冲冲地接力LV,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大展时,谁都料不到,引发国内舆论浪潮的除了“奢侈品牌逐鹿最关键的中国市场”这种陈辞滥调,新鲜的居然是“国家博物馆姓社还是姓资”。有评论说,国博连自己国家东西都布置不好,却为了赚更多快钱去迎合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好端端一个代表人家意大利整个国家百年设计素养的文化大展,就此戴上了意识形态博弈的枷锁。    宝格丽
期刊
陆川以前当过兵,上军校那会儿,每次检查军容军纪要剃光头,他特别不情愿。现在每次拍戏却一定要把头剃光,横生一股杀上战场的感觉。那一刻,他真的什么东西都不想了,除了电影。不得不说,作为导演,陆川是最聪明的愤青。    陆川的记忆力特别好,看一遍的事物就能记住很多细节。    “小时候看电影舍不得再花钱看第二遍,看完之后脸都不舍得洗,就在看第一遍的时候记住所有台词、场景、服饰、镜头,看过之后面对白墙回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