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生生命的师爱艺术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作为教育的原动力,但在当今师生关系里,却把爱之外其他的一切事情看得更为重要,师生之间渴望亲近却又略显疏远,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爱艺术这一古老话题重新活跃起来。本人通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全方位解读书中爱的理论、对象、瓦解、实践,从而展开对师爱的沉思,找寻在师生关系里教师走向学生生命的艺术精华。
  关键词:师爱;学生生命;实践
  
  因为社会要求和急躁风气使大多数一线教育者沉浸在实际的感受中而不再去深入思考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失去原初的动力导致教育的力量感不会持久或根本不具备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能力。弗洛姆这本《爱的艺术》让教育者开始可以试着去除浮躁和功利心,仔细聆听舒服而恳切的文字,在世俗迷雾中找回在师生关系中应然存在的自我。
  一、 以爱走向学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切实需要
  个体生命发展的原初性动力来自身体的爱欲,爱的发生意味着个人身体对爱所指涉的事物的倾入,即调动个体生命的内在力量于爱所指涉的事物,爱的上升意味着个体生命自我向上的活力与力量的充分激活指向更高的事物,由此扩展个体生命发展的视域与境界。以爱走向他人正是一种爱的上升过程,是个体生命的切实需要,不仅是个体生存的现实性需求,还是个体存在的精神性超脱。
  首先,爱是作为教师个体生存的现实性需求。爱于人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积极生存的基础性建设之一。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里面就提到人是有性本能、亲子本能和社会本能的生物中就有所体会,性本能让生物走出自我产生帮助和关心他人的需要;亲子本能促使人类愿意主动照顾后代;社会本能引导我们克服利己主义从而走向群体责任意识。每个人都不能与以否认这一点事实,爱具有强大的效能,当个体生存的这个必需品满足后,继而个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其次,爱是作为教师个体存在的精神性超脱。师生乃至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谈爱”?人首先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紧接着便会发现那种生而自得的强烈孤独感,这促使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克服分离的深切需要,弗洛姆提出虽有迷狂状态、民众一致、创造性活动这三种方式帮助人暂时从孤独的包围中解脱,但通过这些途径达到的一致结合仅仅只是生存的部分答案,对于生存最圆满的回答则在于爱。爱其实是人性精神品质中一种潜在的能力,当它理所当然成为个体求知真理与智慧的基础时,个体的理智活动才称得上是站在完整生命的角度上出发。爱作为个体存在的精神需要也是人的一种扎根方式,这种方式首先要走出自我、走向他人,像树根将根须伸向大地那样把自己的情谊朝向他人。尽管人和人之间是会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但我们却有用爱克服这种距离的欲望,并期待着从克服与他人距离中得到幸福。因此“以师爱走向学生”并不是说教,它是教师个体存在最终极、最实际的精神性需要。
  二、 走向学生生命之“爱的践行”
  爱作为一种每个人只能通过自身并为自身获得的个人体验,它的技巧虽然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具体的教授,但在师生关系中,爱也是能够通过自身花费心思去获取的奢侈品,教师若想拥有爱的能力和爱的体验,走向学生生命,就必须要具备爱的艺术知识和爱的践行努力。
  (一)爱的给予使双方共享复活的精神乐趣
  弗洛姆明确提出爱是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它是一种主动的能力,通俗表达为一种“给予”。“一个人奉献给另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为他人牺牲生命,而且意味着他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他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他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教育爱超越了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界线,具有类母爱的性质,实质在于教育者付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期唤醒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力。不由得我想到古往今来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蜡烛论”,这种言论的道德枷锁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当今新时代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日益低迷和教师自身生命的徒劳消耗,通过弗洛姆的给予一说,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种赞美,划分清楚“蜡烛”和“教师”二者本质上的区别。教育中理想的情境是在老师爱的“给予”下,师生共享这种由爱而复活的勃勃生命气象,不只是单向的“生命服务于生命”,更应该是双向的“生命成全生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究竟对所爱之人要给予什么呢?弗洛姆在爱的所有形式中归纳出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至于爱的责任则是完全自愿地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成年人的爱中,责任主要是指对精神需求的关怀”,那么教师对学生爱的责任就表现在满足对学生的知识和心灵需求;尊重便用来保证责任扭曲为支配和占有的蜕变了,“尊重不是害怕和恐惧,它表明按本来面目发现一个人,认识其独特个性”,这与我们教学中要提倡顺应学生自身规律和意愿,引导他去充分的认识自我而非服务于他人的管制不谋而合;最后是通过爱达到了解,在对他人的洞察之中了解别人也了解自己,它启示我们不要带着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去破坏对方自身生长状态,如教师要尽量在减少威胁的情境下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自我,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教育才能被真正接纳。
  (二)自爱是走向他人的重要阶梯
  在爱的给予中,我们很容易过度关注对方而迷失自我,自爱则是协调各种爱的关系的平衡点,决定了我们对待他爱和博爱等关系时的内心态度和行为选择。任何形式的爱都是需要与自爱获得统一的,弗洛姆是通过论述自爱与自私、无私的区别来展开分析的。自私者与自爱者不仅远非一回事,自私不是过于自爱而是缺少自爱的表现,他缺乏对自己的自爱和关心,必然只是焦虑关注着从生活中摄取某种满足,这种满足限制了他自身的获取。此外,弗洛姆还提出“无私”本质是“自私”的理论,如“无私”的教师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美德掩护下让孩子更有压力却又无法批评她们,它始终束缚着孩子也禁锢了自己。
  (三)在追问中践行走向他者之爱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对知识教育要求加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更加显而易见,生命的意义俨然也越来越变形为一种竞争,这种精神鸦片造成师爱的瓦解。弗洛姆提出“理解人类的途径不是躯体而是人类生活的实践”,爱的实践是不断完善人际关系,提高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追问中不断践行走向他者之爱是个体获得生命艺术的制胜法宝。教师把握师爱的实践需要四个因素:规范、专心、耐心和最大关注。弗洛姆也讲述到关于爱的能力所需的重要品质,一则克服自恋,二则是信仰的实现。克服自恋要求我们尽量客观,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被自恋倾向歪曲了的非客观态度,而做到客观则需要我们理智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这种信仰来自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不因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声音给自我坚持带来破坏性,当然理性信仰的基础是个人的创造性、勇气和自信。
  三、 师爱在走向学生生命中返还自身
  认识自我是每个个体生命萦绕一生的难题,我们始终活在谜里也始终活在答案本身。而走向他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人由于有自知之明而能够鉴定别人,又通过和别人交往获得他者映照出的自我镜像,不断在爱他者中完滿自身,这样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的回路。
  人性中的感性使自己是无法从客观的角度看到和自身的,要想认识自我就必须寻找一种客观的参照物作为手段,学生就作为教师号自我镜像的映照,只有开始接近学生、走向学生、在与其交往中认清你以外的他者和世界时,加深对外在物的敏感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用爱的实践去不断圆满爱的体验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就会拉近,我们便能无限接近真实的他者,接近一个于自己而言珍贵的镜像,享受认识自我的愉悦体验。
  “相信一种作为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个别现象的爱的可能性,这正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洞察之上的理性的信仰”,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人之本性有一种不断实现自我的欲求,这种强烈愿望也包括在爱他者中获得自身的不断完满,在这个爱他者的过程中让对方认可你回爱你,爱给双方带来意义也是个人价值的彰显和提升。《爱的艺术》意图切实影响到教师真实的生活,成为教师看待教育、看待学生的复眼。启示教师怎么去发现爱,怎么在爱学生的关系里反思,在师爱中遇到问题如何修正,从而在过程中更加接近美善事物,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刘铁芳.智慧之爱何以可能:苏格拉底爱的教育哲学一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4):88-94.
  [2]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中国教育期刊,2018(12).
  [3]弗洛姆.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王星杰,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全局,更是决定着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质量乃至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与成就的高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而言,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改进优化,才能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文章以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作为切入点,以“倾听”与“沟通”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原则,深入探讨优化的策略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德育现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德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各行各业一线人才重要阵地,理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关节环节并进行落实。落实的平台有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激励他们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思想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一些初中生中,他们在家里兄弟姐妹中排行成了老二,在上下被挤压的状态中生活,给二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消极心理发展,势必会给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带来阻碍。为此,初中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二胎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指引,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情感,让他们做快乐的初中生,让他们
摘要:高校图书馆肩负收藏期刊文献的主要功能,需要对期刊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以方便广大师生借阅。同时还需要随时订阅新的期刊,并做好编目工作,对于过期期刊需要回收装订成过刊合订本,移交过刊库。这一系列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细节较多,需要工作人员逐一落实。本文将结合实例来阐述如何进行期刊加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加工方法  高校图书馆是服务师生阅读和学习的一个核心部门,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期刊
摘 要:如何从小学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四种合作:合作表达、合作动手、合作调查、合作表演。根据教材的编排,恰当使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从小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旁做恰当指导,增强实践教育。  关鍵词:道德与法治;低段;合作学习;合作表达;合作动手;合作调查;合作表演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有责任分工下进行
摘 要:高考“易守难攻”板块——完形填空,使用母语迁移法让学生自我感悟其中奥妙,利用逆向思维方式让学生找到破解完形填空的金钥匙。  关键词:高考完型;母语迁移;方法突破     一、 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在高考中占整个卷面20%分值,相对比重较大,但学生很难在这部分内容上进行自我提升,需要老师指导。所以短时间能高完型分数是一种挑战。为了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这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中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消息教师所接纳认可,而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导,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更新与转变,进一步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下文将重点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表现欲望浓。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听听做做、说说唱唱、蹦蹦跳跳、玩玩演演中培养兴趣,丰富情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为进入中学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热度;英语  一、 关注“情感”,以情激趣,增强信心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
摘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从制度固化、环境外化、行为彰显等方面阐述了文化体系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其他院校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特色;文化育人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铁路职业岗位的特质要求贯穿到人才培养中,以铁路职业能力锻造人才,以铁路职业精神培育人才,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期柳
摘要:爱丽斯·门罗是加拿大作家,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爱丽斯·门罗的作品大都书写平凡女性的生活,小说《逃离》中的主人公卡拉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证,因为生活而逃离,又因为生活而回归。作为卡拉人格表现出现的弗洛拉是卡拉和丈夫克拉克所饲养的一只山羊,它与卡拉所呼应,是卡拉性格和认识的最终缩影,卡拉在生活的现实下,最终也成了一只“弗洛拉”。弗洛拉的失踪、归来、再失踪,就是卡拉逃离、回归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