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类文本不仅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种常见的文本类型,在教学中对于这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看到文本中所蕴含的主旨与情感。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初中语文叙事文本的多元解读。
一、对于文本语言的解读
叙事文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种基本而常见的文本类型,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语言,在让学生们领会如何将事情陈述清楚的同时也感受到如何将事情呈现得更富感染力。叙事性文本的教学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展开解读,对文本的语言层面的解读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叙事文其使用的语言自然会有一些特征,好的叙事语言能够在将事情陈述清楚的同时也让事情能够更生动有趣,更富可读性。课本中不乏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叙事文本,对于那些语言上有颇多亮点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与细读,要体会作者遣词构句时的用心,体会语言中的闪光处。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与感知,这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
《往事依依(于漪)》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记叙少年时代的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的叙事文。文中描述的那些少年往事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内心的共鸣,文章所使用的语言也有许多亮点,是叙事文中语言细致凝练的一个典范。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不仅如此,文中一些用词也颇具特色。例如: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得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所描述的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亮点,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这些精华展开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到这篇叙事文的语言特色。
二、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
叙事文往往不是仅仅为了陈述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描述一个事件,其中肯定有一些用意,而这些用意往往能够在文章的情感中被捕捉到。因此,抓住叙事文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叙事文而言,从文章的情感层面展开解读无疑是对于文本一个更为深层面的剖析。抓住文章的情感不仅能够更好地明白文章的写作意图,情感体验也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文本的感知。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应当着眼于文章的细处,例如,文本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常用的一些修辞或者表达方式等,这些方面都能够很好地流露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对于这些细处的把握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是一篇情感充沛的叙事文,本文不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一些珍贵的往事,整篇文章中情感流露也非常深刻。课文中多处运用精当的比喻手法,以抒情为经,叙事为纬,议论为总纲的表达方式,将丰富的资料作了合理精当的组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通观全文,作者叙事时娓娓道来,抒情时激情洋溢,议论时画龙点睛,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北大给与作者深远巨大的影响,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因为抒情、叙事、议论三者的巧妙结合,得以充分揭示和体现。文中的许多修辞手法都是文本情感表达时的重要辅助,例如,作者运用“我是不系之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须要离开北大,去发展新大陆,去海洋深处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样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叙事文中典型的情感充盈的教学文本,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将会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更好表达情感,表达内心。
三、对于写作意图的解读
对于某些叙事类的教学文本,很有必要透过事件展开对于文本写作意识的解读与挖掘,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洞见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从写作意图展开对于叙事文的解读是有一定难度的,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要更多地给学生们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及历史情状,这对于深化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将会很有帮助。
《社戏(鲁迅)》是一篇很典型的叙事文,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中心思想很值得挖掘。文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了“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就接触过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过来自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悲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是这些看似轻松的叙事文后所暗藏的写作意图。对于这一写作意图的挖掘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也能够让学生们对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有更多了解与认识。
对于叙事文的教学过程而言,展开对于文本的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从语言层面的解读、情感层面的解读还是对于文章写作意图的解读,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文意,对于文章的主旨与情感也将有更深刻的体验。
(作者是青海师范大学2012级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单位是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一、对于文本语言的解读
叙事文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种基本而常见的文本类型,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语言,在让学生们领会如何将事情陈述清楚的同时也感受到如何将事情呈现得更富感染力。叙事性文本的教学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展开解读,对文本的语言层面的解读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叙事文其使用的语言自然会有一些特征,好的叙事语言能够在将事情陈述清楚的同时也让事情能够更生动有趣,更富可读性。课本中不乏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叙事文本,对于那些语言上有颇多亮点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与细读,要体会作者遣词构句时的用心,体会语言中的闪光处。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与感知,这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
《往事依依(于漪)》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记叙少年时代的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的叙事文。文中描述的那些少年往事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内心的共鸣,文章所使用的语言也有许多亮点,是叙事文中语言细致凝练的一个典范。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不仅如此,文中一些用词也颇具特色。例如: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得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所描述的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亮点,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这些精华展开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到这篇叙事文的语言特色。
二、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
叙事文往往不是仅仅为了陈述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描述一个事件,其中肯定有一些用意,而这些用意往往能够在文章的情感中被捕捉到。因此,抓住叙事文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叙事文而言,从文章的情感层面展开解读无疑是对于文本一个更为深层面的剖析。抓住文章的情感不仅能够更好地明白文章的写作意图,情感体验也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文本的感知。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应当着眼于文章的细处,例如,文本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常用的一些修辞或者表达方式等,这些方面都能够很好地流露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对于这些细处的把握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是一篇情感充沛的叙事文,本文不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一些珍贵的往事,整篇文章中情感流露也非常深刻。课文中多处运用精当的比喻手法,以抒情为经,叙事为纬,议论为总纲的表达方式,将丰富的资料作了合理精当的组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通观全文,作者叙事时娓娓道来,抒情时激情洋溢,议论时画龙点睛,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北大给与作者深远巨大的影响,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因为抒情、叙事、议论三者的巧妙结合,得以充分揭示和体现。文中的许多修辞手法都是文本情感表达时的重要辅助,例如,作者运用“我是不系之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须要离开北大,去发展新大陆,去海洋深处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样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叙事文中典型的情感充盈的教学文本,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将会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更好表达情感,表达内心。
三、对于写作意图的解读
对于某些叙事类的教学文本,很有必要透过事件展开对于文本写作意识的解读与挖掘,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洞见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从写作意图展开对于叙事文的解读是有一定难度的,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要更多地给学生们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及历史情状,这对于深化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将会很有帮助。
《社戏(鲁迅)》是一篇很典型的叙事文,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中心思想很值得挖掘。文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了“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就接触过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过来自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悲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是这些看似轻松的叙事文后所暗藏的写作意图。对于这一写作意图的挖掘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也能够让学生们对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有更多了解与认识。
对于叙事文的教学过程而言,展开对于文本的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从语言层面的解读、情感层面的解读还是对于文章写作意图的解读,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文意,对于文章的主旨与情感也将有更深刻的体验。
(作者是青海师范大学2012级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单位是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