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感,怎么可能是艺术?

来源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碍,他从样貌到精神世界永远长不大,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力。可是,上帝给予了他一份特殊的才能,他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艺术天赋,他仿佛天生就会弹钢琴一样,琴键在他手指的跳动中流淌出优美的曲调。人们毫不吝啬地为他献出赞美和掌声,一时之间,仿佛他真的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面对记者的镜头,只有他的妈妈哀伤地说:“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钢琴家,他的智力障碍让他的情感几乎是空白的,而钢琴曲没有了情感,还怎么可能是艺术?”
  这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故事,孩子的妈妈说得没有错,她道出了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文学……无论它们有怎样的形式——色彩、构图、肢体的动作、文字、篇章的结构,最终传达的都是创作者心中的情感。同样的“喜悦”,可以通过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可以通过欢快的动作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
  写作同样是创作,是一种文学的艺术。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塑造人物、设计情节……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里说的情感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对某个人、某些人的情,也可以是心中涌动的某种心理变化,还有可能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触,心中泛起的某种感觉,总之,心有所动即是咱们这节写作课所说的情感。
  前两节课,我们讲了怎么塑造人物形象,怎么设计故事情节,掌握了这两点写出一个故事来就不难了。有的读者投稿过来的文章,有鲜明的人物,故事情节也足够跌宕起伏,可是看过之后,心中会有深深的怀疑:这……是编的吧?通常在作者的来稿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文章都会退稿,“打回重写”。
  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是为什么。若是在写作中作者没有“全情投入”的话,所有的文字和故事都“干巴巴”的,怎么看都是在“胡说八道”,更别提令“动人”这两个字了。所以,无论写什么,作者首先“心有所动”,有表达的欲望,然后再在写作中将这份“情”编织进文字里,融入到对人物的多种描写里。这份强烈的感受蕴藏在了文字里,读者在读的时候才有可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独特的“心有所动”。
  这种“心有所动”的情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比如:作家毕飞宇曾说过,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在写两个字——孤独。他写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都不相同,但他们都被作者赋予了相同的特质:有繁华落尽的孤独、有不被理解的孤独、有心有不甘的孤独、有同床异梦的孤独……
  那么,怎么修炼内功,把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呢?
  首先,小荷不得不说,这份“心有所动”的情感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属于你的、独特的存在,是你对人、对生活、对事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就如同偌大的池塘中只有一枝荷花迎风而立,有人觉得欣喜、有人觉得孤寂、还有人只想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无论你感受到了什么,都请保护好这份来自你内心的、真实的触动,这就是你写作的源泉。文学写作与平常的作文写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文时命题的作文,是要按要求去表达的文字,而文學写作是很私人化的表达,写作的动力和源泉都在于你心中有所触动,有表达的愿望。
  其次,让这份触动你的情感就像远方的灯塔一样,在写作的时候指引着全文行文的方向。当你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那么与之无关的情节、细节、人物都可以删掉,与之相关的内容就要浓墨重彩地去铺陈、描写、叙述。
  最后,如果把写文章比作是练武功的话,那么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的设计、遣词造句的技巧都是武功的招式,而“情感”才是内功,能够让一招一式都入木三分、招招带劲。一个大侠,一定是内外兼修,招式精准、内功深厚;一个好的作者,也一定是技巧纯熟、情感厚重。在写武术的招招式式我们都看得真切,可谁见过内功长什么样吗?它只是一股丹田之气、运行全身。“情感”也是一样。毕飞宇的很多小说都在写孤独,可是“孤独”这两个字却不必出现在行文之中。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更形象一点地说清楚,就如同把糖块化在水中,糖块消失在了水中,水变成了甜水;把情感化在了行文中,化在了人物的对话里、描写的细节里、故事的起伏里……普通的文字就变成了真实的、能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整体上来讲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没有作者的“心有所动”作为写作的源泉和指引的灯塔,那么再好的故事、再鲜明的人物也只是在“编造”,不能动人。下一节写作课,我们从整体到局部,具体聊一聊怎么把糖化在水里,怎么把情感化在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故事的起伏里。
其他文献
是个很热的夏天。  安和懒懒地坐在操场旁边,并不想去买水。  这个夏天真是无聊透顶,她想。  喜欢的偶像没来她的城市开演唱会,家旁边的李子树今年没结一个果儿,甚至在树上,她竟寻不着一只蝉蜕。  少年拿着冰水贴着她的侧脸,在她身旁坐下。  “在想什么呢?”男孩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棒棒糖递给她,自己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  安和百无聊赖地摸摸头发:“这是个什么夏天啊,连一只蝉蜕都没有。”  “这才什么时候啊
期刊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年多少岁?你理解的孤独是什么样的?  评论区里的网友各有各的说法。  “17岁,我不挽留而他们也不再回来。”  “18岁,快要高考的前几天,坐在桌前从一个凌晨到另一个凌晨,感觉起身倒一杯水的时间都是奢侈,即使这样,还是什么都不会。”  “19岁,想找个人陪时,却发现没有随叫随到的人。”  “20岁,明白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了群是内心的孤獨。”  “22岁,自己去
期刊
台风过境的时候,货车正沿着漫长的海边公路行驶,穿过150米的隧道后,迎面扑过来湿热的海风,带着亚热带特有的感觉,在吹乱我的长发的同时,也让那颗一直躁动不安的心,突然平静了下来。  平稳地穿着校服,平稳地站在讲台上,站在众人面前,台下人的面目一片模糊,像是一团团黑雾,只露着两个空洞洞的眼珠,都如出一辙地咧着一张笑脸,虽然笑着,却又如此恐怖。  学校离海很近,在教室里能听见海浪呼啸的声音,尽力向前,又
期刊
1、贝琪  “我最讨厌唐雪莉!”  我恶狠狠地在学校垃圾池旁的红砖墙上写下这几个字,还在后面画上一个重重的感叹号。  能把对唐雪莉的讨厌堂而皇之地暴露出来,我觉得很痛快。痛快之余,还有点难以名状的心虚。  我抱着膝盖蹲在那儿,也不管旁边臭气熏天的垃圾。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垃圾,所有人都说唐雪莉和江贝琪是“中国好闺蜜”,而我却隔三差五地在放学后来这里写骂她的话。  “江贝琪!”有人喊我的名字,我整个人都
期刊
在小学时期,除了春节,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儿童节了!因为这是只属于我们小朋友的节日呀!虽说我已经小学毕业N年了,但是谁还不是一个宝宝?过儿童节怎么啦?  咳!言归正传。我所就读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在这儿童节不仅仅是小学部的盛事,也是初中部的狂欢日。  一般,学校帮我们庆祝儿童节都会提前一天,在那时候我们虽然还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但是我们有学校这个大家长啊!她早就替我们安排好一切
期刊
其实在我妈务工回来前,我并不算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经常和小伙伴翘课去山上掏鸟蛋摘野果,山上的世界远比课堂上那个只会偏袒好学生的冷面女老师要有趣得多。那时我在外公和大伯家两头混饭吃,我爸天天打牌,并不怎么管我。  那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懂事的呢?大概是从那个女人回来以后。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吃午饭,炸螃蟹、炒青菜、酸菜炒肉,我吃得正香咧!扒了一碗又一碗的饭,啃了一只又一只的螃蟹,炸过的螃蟹外壳酥脆,口
期刊
1  阿颜是我见过的最热爱舞蹈的姑娘,是真的爱到骨子的那种。她听到节拍的时候,会忍不住扭动。看到跳舞好的人,眼睛都移不开。可惜天公不作美,赐给她宽大的手脚和笨拙的身躯,再加上本来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她跳舞的样子的确不如别人好看。  每年十月,所有高中都要參加省里举办的拉拉操大赛。阿颜主动报了名。她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大大眼睛里盛满了期待。  排练开始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队形,阿颜最矮,所以被
期刊
1.18岁知道,和最好的同桌无所忌惮分享低分数时,她看到你的分数哪怕比她高0.05分,都会笑不出来,或者笑得很尴尬,之后便原地爆炸。不过两天后,我们又会成为无所不谈的八卦同学搭档了。  2.最快变美的办法,就是吃少一点,奶茶、麻辣烫、汉堡包、火锅就不用了。多看书,多喝水,多睡觉。  3.喜欢的男生跟讨厌的女生在一起了,自己会把两个都拉进黑名单,因为觉得世界有點伤害自己脆弱的小心灵。生活真是事事不如
期刊
路灯不二先生看着其他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郁郁寡欢了好一阵子,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有点不开心,可能是秋天到了吧。闷闷不乐的不二先生看到脚边飞奔过去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孩子,突然一个古怪的念头冲上了他的心头,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不二先生想要去旅行——像自行车那样自由自在地到处走走,到處看看。  一杆一辈子就枯站在一个坑里的路灯竟然想要去旅行,周围的路灯知道了,都笑到肚子疼。大家七嘴八舌:“哎呀,你被身上这么
期刊
那些张扬跋扈的笑脸,那些温暖隐秘的心事,终究和我在人海中走散了。但不论过去多久,和你们在一起的我,才是最好的我们。  1  那大概是这辈子最难忘的夏天吧。  记忆里那个夏天是这样的:头顶的老式风扇吱呀呀地转,窗外的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炙热的阳光穿过玻璃照在木质的课桌上,教室里不断传来翻动试卷的声音。穿着校服的我们低头无声地做着题,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滴落,眼睛里闪着的光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渴望。  那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