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践表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型应用人才;化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2-0033-04
  Abstract: Aim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real condition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raining mod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new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一、概述
  近年來,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的产业升级,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化工专业人才成为化工领域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化工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工程实践特色明显,因此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对化工本科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针对广西区内外化工领域的人才需求和化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致力于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按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将协同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明确了化工专业本科人才目标定位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逐步构建起了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三三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
  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和课程建设、实验实习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地方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社会需求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不同的教育资源,将校内的课堂教学与校外的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3]。21世纪的化学工业面临知识的交叉渗透、产业的相互交融的新局面,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化工专业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化工创新型应用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地方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在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易陷入过度强调职业就业技能的误区,忽略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其次是校企合作普遍只停留表层,企业缺乏动力,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最后是目前化工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还不够深入。
  三、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措施
  几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为指导思想,以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广西区级教改项目为依托,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化学化工专业本科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了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其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一)提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了与之相适应“三三三” 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
  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地方本科高校在实施协同育人时,一定要把握住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要构建不同于高职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化工专业本科层次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不同,地方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有“宽”、“厚”、“交”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4],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培养定位。协同育人的具体方式必须根据协同的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地方高校本科层次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应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多样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专业办学上,坚持“三结合”,即人才培养结合行业需求,校内资源结合校外资源,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在教学条件建设上,坚持“三共建”,即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共建教研队伍;在协同形式上,坚持“三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申报与完成教学、科研项目。实践证明,“三三三” 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很好地满足了本科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见图1)。
  (二)坚持“双赢”原则,构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积极主动开展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先后与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优利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东莞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市淦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坚持“双赢”原则,积极主动设计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支撑企业创新、校企共同举办专业竞赛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实习与学生就业联动等一系列促进协同育人平台有效运行的动力机制,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及创造各种学习培训机会等多种举措,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在校、院、室三级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组织机构下,注重发挥“专兼”师资队伍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成立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产学研协同育人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确保“双赢”动力机制有效运行,成立教研室专业教师、企业和研究院(所)兼职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小组,从具体实施过程中确保“双赢”运行机制的有效执行。
  (三)提出人才培养“三体系”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针对性、适应性、持续性发展需求
  “专业共性与专业特色”、“厚基础与宽口径”,“有限学时与提升能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矛盾[5]。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我们建立了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体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三体系”,产学研三方协力支撑“三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见图2。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按照化工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科学重组,形成内容前后衔接、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体现了专业共性,通过加强化学基础、化工基础,夯实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深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方向模块”则是根据广西区地域经济特色,开设了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电化学工程三个专业方向,通过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针对性需求。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基本技能模块+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适应性需求。“基本技能模块”通过加强专业基础课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并优先在学时和课程的安排上予以充分保证,体现了厚基础。“基本技能模块”与“专业基础课模块”相对应,学生修完这两个模块后,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方向。“综合应用能力模块”通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技能实训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则是在产学研三方协同下,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与“专业方向模块”相对应。
  创新实践体系中的“第二课堂模块”,通过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内各级重点实验室中完成研究项目,以巩固学生在有限学时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发展持续性需求。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三体系”教学体系,很好地实现了宽口径、出口多方向的人才培养。
  (四)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多种形式联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何培養适合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确保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运用,应全面调整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几年来,专业教师根据化工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特点,特别是学生现场实习参与度低的难题,探索出一套与现有实验实训硬件设备相互补充,虚实结合,能实不虚、校内外联动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有:1.建立“校中厂”。与东莞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引进其生产线(电源装配车间),开发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系列技能实训教学项目。2.开展“准员工”生产实训。充分利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如北京燕山石化),对学生进行“准员工”生产实训,将企业优质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3.构建虚实结合教学法。目前虚拟仿真教学是大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桂林理工大学在虚拟仿真软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自主开发获国家一等奖多媒体课件4项,借助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发苯加氢制环己酮仿真生产线一套。鉴于实际动手能力对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形式,将虚拟仿真教学和真实的企业实习相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和校内技能实训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课教学效果。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
  (一)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施以来,近七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600多名化工领域的高级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效果显著。首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我们的调研中,用人单位一致评价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优秀、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其次,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提升,学生出口更为广阔。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三年化工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3.69%(2014届)、91.71%(2015届)、98.335%(2016届)。最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成果影响下,化工专业学生在全国和广西区重要竞赛中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化工专业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25项,在广西区“挑战杯”、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广西区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广西区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奖91项,完成了广西区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73项。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参与率达到60%。同时学生参与校内外导师科研项目积极性高涨,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内各级重点实验室,项目实施以来,本科生与导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第一作者2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   (二)校企双赢,成果丰富
  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借助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双方积极互动,很好的形成了人才培养合力,双方在合作中达到双赢。一方面企业借助校企联合实验室,与校内教师共同申报各级科研课题14项,完成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项目80余项。同时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了校外兼职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校企教师合作在《高教学刊》、《教育教学论坛》等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合作申报广西区级教改工程项目1项。同时企业借助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培训员工,提高员工学历与素质,近年来为广西十一冶集团公司培养研究生20余名,为广西河池五吉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河池鑫华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培养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人才40多人。另一方面教师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自己的科研水平也得到提高,同时积极主动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2010年以来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6本,开设应用研究型课程近10门,新增贴近生产一线技能实训项目近30项。实验实训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与桂林优利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市淦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3个,新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2人,共建实习基地17个,共建“校中厂”电源装配车间1个。
  (三)专业建设,再上台阶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三体系”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2012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高函[2012]7号),并在2015年评为广西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桂教高教[2015]93号),2016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高厅函[2016]6号),2013年《普通化学》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高函[2013]132号),2016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课程、《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成就漫谈》课程获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桂教高教[2016]62号)。《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站》、《理论电化学》课件、《化工工艺学》课件、《大学化学》课件获得全国多媒体大赛一等奖。专业教师出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6部(2部获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其中融入化学化工行业成果的自编教材《精细化工工艺学》已在全国发行第3版,印刷3万多册,推广到国内40多所高校,用于本科教学。同时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承担广西区级以上教改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41篇,获广西区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奖19项,涌现出广西区优秀授课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授课教师4人等一批教学一线优秀老师。
  五、结束语
  经过几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與实践,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实际情况的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三三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体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三体系”, 建立了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化工行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丰富产学研协同育人 模式内涵,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全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62-65.
  [2]尹忠恺.基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理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3]盖江南,赵自强,姜广峰.“大化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5-98.
  [4]邱丽,闫晓亮,徐守冬,等.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企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7(2):20-23,77.
  [5]党海峰,蔡丽蓉,范洪波.高等院校化工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7,45(11):192-193.
  [6]刘峥,李建平,李和平,等.以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09):68-69+71.
  [7]郝晓亮,王勇,高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6(19):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能力之一。根据需求分析理论,文章以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其英语应用情况,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需求分析;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院系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六寓”学生干部培养、专业学生社团建设、分类学生常规管理等三大模块深度探讨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路径,对高职学生工作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认真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扬州大学商学院为例,从学生、教师、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总结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根据研究性教学实践结果和大数据时代特色,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考评方式;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大数据相关知识;将统计学教学工作与暑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及加强统计学实验室与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这五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提高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上海电机学院得到广泛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落实,并且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交往沟通能力,职场适应,人文修养等有促进作用。目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功利化,表面化的状况,部分专业项目又有精英化的趋势,最后统计分数出现了随意化的状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有如下建议:加强宣传,使每一位同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调整社会实践要求,强调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构建“5+3+4”体系,着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五支队伍,形成全员育人、抓好三个阶段,形成全过程育人、搭建四个平台,形成全方位育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立
期刊
摘 要: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本研究深入分析部分国外政府及高校关于海外高端人才引育机制的政策措施,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切入点,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育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海外高端人才;引育机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4-0151-03  Abs
期刊
摘 要: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地方高校国贸专业为例,分析了国贸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国贸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贸易新业态为切入点,构建创新创業能力导向的国贸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为国贸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地方高校;国贸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到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形势又十分复杂、严峻。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历来是高校自上而下共同关注和重视的工作,文章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方法为例,探索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应如何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专业素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大学教师发展服务工作的内容与能力,运用问卷的形式对一所高校教师开展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与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教师获得培训机会较少;教师教学培训需求意识比较强烈;培训专家选择外校者占主流倾向;希望培训方式多样化;教学培训时间上不赞成占用法定休息时间等。该调查中,也体现相互两方面矛盾,一是供需矛盾,二是教师们的被动要求与主动诉求的矛盾。几点建议:更新教师发展中心的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