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张扬生命的多姿多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教师应以最大的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内外兴趣。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课下作业、课外生活等多方面来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多彩的世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总结了这一做学问的方法,它强调了“乐”的重要性,即兴趣。确实,兴趣能激活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它是一门及人文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综合的学科。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当“听众”,往往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和本身的巨大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失去兴趣的学习,那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只有充满兴趣的学习,才会绿意葱茏,鲜花盛开。因此,语文学习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为此,我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①借物创境,想象激趣
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用实物、图片、录像、音乐等多种适宜的形式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倾吐内心的真实感受,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在悠扬的歌声中,学生们不停地摇头晃脑,在边听边欣赏中,加深了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词的印象,使学生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尝到喜悦。
②课本剧表演
教学《核舟记》第三段时,我请了三位学生上台角色表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台下的观众一边看着小演员们排位置,摆姿势,一边看着课文,一边七嘴八舌地当起了“导演”,台上台下,“导”、“演”结合。课文中有关苏黄二人坐姿、神态的语句,不知不觉竟然全被学生们自己“消化”了。表演完了,舟上五个人的位置、姿态、动作,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印进了学生的脑中,一句句难背的古文化成了直观的形象。
③绘画创设情境
如教学《爱莲说》中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以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为了写莲,实质是为了倡导为人之道,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豁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同学们,我们一起动手画一朵“君子莲”吧!这样做有助于让我们的教学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切的情感和浓厚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学习空间,让心灵与智慧交融
生活处处有语文,①从广播电视中学语文。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节目时,可以从精彩纷呈的广告词中学习修辞的妙用,在欣赏精彩的台词时,我们还可以以挑剔的眼光去发现主持人、演员等不规范的读音和表达欠妥的语句甚至病句,以提醒自己规范地表达。②从书刊阅读中学习。读书时应养成摘抄精彩语段的习惯。也可以写读后感,以读促写。③从游园观赏中学习语文。在游园领略大自然、人文景观或观赏艺术团体表演等活动时,都是大家学习语文的良好情境,更是难得的语文大课堂。
三、提倡幽默教学
教学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在于它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简单化。例如:《大道之行也》中有一通假字,“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矜”通“鳏”(guān),意为老而无妻的人。同学们认为“鳏”笔画太多不好记。我解释为:“一条鱼,四人吃,最后只剩下鱼刺了”。同学们开怀大笑,轻松记住。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要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孩子接受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接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囚禁的情愫,给学生插上一双兴趣的翅膀,让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资料:
[1]党乐群主编.《教学艺术与技巧》,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8.
[2]刘显国主编.《激发学习兴趣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
[3]方杰《学生作文兴趣缺失的诊治策略及初步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总结了这一做学问的方法,它强调了“乐”的重要性,即兴趣。确实,兴趣能激活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它是一门及人文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综合的学科。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当“听众”,往往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和本身的巨大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失去兴趣的学习,那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只有充满兴趣的学习,才会绿意葱茏,鲜花盛开。因此,语文学习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为此,我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①借物创境,想象激趣
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用实物、图片、录像、音乐等多种适宜的形式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倾吐内心的真实感受,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在悠扬的歌声中,学生们不停地摇头晃脑,在边听边欣赏中,加深了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词的印象,使学生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尝到喜悦。
②课本剧表演
教学《核舟记》第三段时,我请了三位学生上台角色表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台下的观众一边看着小演员们排位置,摆姿势,一边看着课文,一边七嘴八舌地当起了“导演”,台上台下,“导”、“演”结合。课文中有关苏黄二人坐姿、神态的语句,不知不觉竟然全被学生们自己“消化”了。表演完了,舟上五个人的位置、姿态、动作,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印进了学生的脑中,一句句难背的古文化成了直观的形象。
③绘画创设情境
如教学《爱莲说》中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以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为了写莲,实质是为了倡导为人之道,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豁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同学们,我们一起动手画一朵“君子莲”吧!这样做有助于让我们的教学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切的情感和浓厚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学习空间,让心灵与智慧交融
生活处处有语文,①从广播电视中学语文。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节目时,可以从精彩纷呈的广告词中学习修辞的妙用,在欣赏精彩的台词时,我们还可以以挑剔的眼光去发现主持人、演员等不规范的读音和表达欠妥的语句甚至病句,以提醒自己规范地表达。②从书刊阅读中学习。读书时应养成摘抄精彩语段的习惯。也可以写读后感,以读促写。③从游园观赏中学习语文。在游园领略大自然、人文景观或观赏艺术团体表演等活动时,都是大家学习语文的良好情境,更是难得的语文大课堂。
三、提倡幽默教学
教学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在于它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简单化。例如:《大道之行也》中有一通假字,“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矜”通“鳏”(guān),意为老而无妻的人。同学们认为“鳏”笔画太多不好记。我解释为:“一条鱼,四人吃,最后只剩下鱼刺了”。同学们开怀大笑,轻松记住。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要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孩子接受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接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囚禁的情愫,给学生插上一双兴趣的翅膀,让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资料:
[1]党乐群主编.《教学艺术与技巧》,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8.
[2]刘显国主编.《激发学习兴趣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
[3]方杰《学生作文兴趣缺失的诊治策略及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