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的力量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烜这个人,可以作为符号学的经典案例。按照符号学的说法,人的姓名是有力量的,一个人的名字将左右其今后的发展和行事。
  从认识郭烜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在惊奇这是一个“真理”。
  “烜”有两个层面的含义。说得高雅点,“烜”有点皇族血统,敞亮、豁达,高人一等,耀示于人,近意词是“煊赫”;说得低俗点,“烜”是炫耀,是争强好胜,好比一只小公鸡,昂首挺胸,充满斗志。
  从2003年执掌《青年报》以来,郭烜时时在显示着“烜”的力量。上海人都知道,有人喜欢“掼榔头”——拿大帽子吓人,拳头都支到某人的鼻子上去了,到最后关头这拳头实际上是不会砸下去的。郭烜正是这样一个变数,他改变了新闻纸面上“掼榔头”的招数,自己的一招一式都做得到位,稳、准、狠,北狼的出招让阴气颇足的花容失色。
  第一次让人意识到“狼来了”的事件是神舟五号升天。那一次上海所有的媒体都按部就班,按理来说,当时刚刚进行改组的《青年报》能跟上趟就不错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天《青年报》做了整整16个版的特叠,外加中午一次滚动出报,覆盖了第二天凌晨的全部新闻。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成为了神舟五号最全面的报道纸媒。
  也就是在对“神五”的媒体运作中,郭烜用自己的性格和才华在报社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的报社,新老员工“捏合”在一起还不到一个月,采编流程还没有磨顺,还没有出现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军人物,而“神五”这样的大型操作,需要的是一个把各色人等、各种力量调动起来的“精神领袖”。与《青年报》相当一部分“老人”相比,郭垣其时还入行不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漩涡中,能否担当起重任,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
  老实说,在写作这篇小文的时候,我心里经常浮起《天龙八部》的场面:天下第一大帮丐帮鱼龙混杂,只有源出少林正统的“降龙十八掌”才能兼收并蓄——那纯粹阳钢的路数正合造就洪七公、乔峰这样义薄云天的英雄。郭烜带来的正是这样一股英雄气,就象乔峰把刀子扎向自己替江湖豪客了结恩怨一样,郭垣也是事事承担在前,在《青年报》做事的记者、编辑都很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按照新闻理想去做,而不用瞻前顾后,为各种关系担心。
  “神五”当日,报社相当多的采编人员在报社度过了一个通宵,老总郭烜也不例外。第二天早晨,他带着几员大将在茂名路边小店吃馄饨,很好的阳光,人们平静的面孔上似乎很难感受到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这时候,两名西装男士走进店来,还没点好馄饨,先把—叠报纸摊开来,说:“真没想到,上海还有一张跟《北京青年报》差不多的《青年报》。‘神五’做得漂亮!”是役,《青年报》收得了数以十万计的发行增量。
  其后,《青年报》连出怪招——追踪垃圾筒,把私家侦探的跟踪器装进了被盗垃圾筒中,做出了暗访的新模式;打击黑作坊,记者开“黑店”,把调查过程做得有声有色;最叫人看不懂的是,禁毒日到来前,《青年报》把一个别人做过的稿子翻炒了一遍,将一个令人唾弃的吸毒者做得跌宕起伏,顺势把社工这种陌生的行当推到人前。
  这一报道在报社记者中引起了极大争论:“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边缘人群做得这么大?我们的报纸又不是办给吸毒者看的!”郭烜坚持己见,不动声色。直到禁毒日前一天,分管禁毒的市委副书记接受了《青年报》记者专访,报社内部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我做新闻是有理念的。”郭烜说,舆论是社会公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的正面报道为什么总是老面孔呢?我做禁毒日,就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正面报道模式,告诉读者正面报道也可以好看。”用小说的方式诠释新闻,甚至把新闻做成小说连载,郭垣又创造了一种报道模式。
  这一做法也让记者看到了总编辑的另一种作用:整个报道的采访和编写都退居其次了,关键是总编辑的策划和把握,考验一个报社老总对新闻的整体运作能力。由于郭烜在新闻运作上的特立独行,他的穿着甚至也成为引人关注的一个热点此人时而西装革履,时而军装裹身,时而又一身20来岁小男孩的超酷装扮,与常人眼里的报业老总大相径庭。
  “他们想把我摸清了,我偏不给他们规例。”私下里郭烜一脸坏笑,“做事让我享受,不做事我就不享受了。”出一份力拿一份钱的观念在他这儿完全行不通,只要做得开心,钱不钱的无所谓。
  郭烜歌唱得很好,玩得高兴了,他漏了一嘴:“我们家祖上是在旗的,跟朝廷有过瓜葛。”果然,他在上海走出的大气、霸气一路,真是有来历的。又听他说,他在家行四,前面的都是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就宠得跟少爷似的,直到高中,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天下唯一受宠的人,突然就懂事了。
其他文献
接近巴黎,最直观的莫过于是依靠电影了。巴黎本是法国电影艺术的中心,也是新浪潮运动的据点,更是无数导演镜头下风花雪月的开始。巴黎的历史在电影的镜头下,尽现眼前,从古典宫廷到法国大革命,从二次世界大战到巴黎学潮。电影纪录着历史,重述着历史,同时也构建着历史。  法国影帝德帕迪约主演的《大鼻子情圣》想必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电影,说到巴黎的历史,不能不提这部作品。《大鼻子情圣》是国人初次接触的法国影片之一,
期刊
在巴黎人那里,法国人永远只分两种。那就是巴黎人和外省人。  巴黎人也是给大家宠的,谁让全世界都趋之若骛地一口一个“巴黎香水”,“巴黎时装”,“巴黎时尚”呢。  ——林迭:巴黎是法国的象征  街道是一种神秘而有生命的东西。历史把生命一点点灌注进去。这使我想起前不久在报纸上读到,人们在讨论上海浦东新建的“世纪大道”,是否已经超越了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相信巴黎人看到任何一条修建得无论怎么壮丽的大道,
期刊
谁是超级模特儿?很多人都知道: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乘坐豪华的私人飞机周游世界,参加香槟飘香的社交聚会:她们都有琳达·伊万杰利斯塔“少于10000美元我不起床”的情绪。如今她们的要价很可能已经超出这个数字好几倍。最叫人羡慕不已的,是超级模特儿赚大钱仅凭她们天生的运气:她们天生就比我们其他人美丽。    她喜欢媒体接近自己,又提防着与媒体过分接近    但是,再仔细观察一下。先说这个23岁的苏菲·戴尔
期刊
自由是浑然的,诚信也是一体的。只有经济自由,没有政治自由,就不会有真正的经济自由。只抓经济的诚信,不讲政治的诚信,也不可能有彻底的经济领域的诚信  论诚信的文字汗牛充栋,论自由的更多,汗马充栋。把这两个说不尽、写不完的话题扯挂在一起,就更是一个无底深潭,凭你有多么高超的潜水技艺,都难以触摸到这潭之涯之底。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把两者牵在一起说。诚信现象是怎样出现的?诚信危机是怎样发生的?诚信的范围
期刊
提起朱家角,人们都知道它是江南水乡,文化古镇;殊不知,它还是个号称“三泾(枫泾、泗泾、朱泾)不如一角”的商业繁荣大镇。营造这“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繁华气氛的,不仅是乡镇数万民众,更离不开那些卓有财势的名门望族们的支撑。说起朱家角名门望族,屈指可数的就是蔡氏、马氏、王氏、陆氏、仲氏、吴氏等多家;而其中财大气壮、于繁荣古镇经济最有影响的,莫过于此间首富蔡氏名门了。据知,蔡氏家族乃江浙沪地区一乡之望,于
期刊
“市政厅外之吻”这张影响深远的照片,摄于1950年,是法国摄影师罗贝尔·杜瓦诺(1912~1994)为《生活》杂志所作的报道的一部分。  杜瓦诺那时就知道,他不能冒险使用现实中恋人接吻的形象,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模特儿并以非常“巴黎化”的场景作为背景,把他们置于今人感兴趣的环境中。  杜瓦诺带着年轻模特儿们去巴黎的各种地方拍照:市政厅附近的里沃利大街、协和广场、歌剧院地铁站的台阶上、圣拉扎
期刊
加布里艾莉·夏奈尔,一位言语辛辣、思维敏捷、极其傲慢又具有妙不可言之魅力的热情女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将时装当作其讲坛的崇尚自由的人。通过由她统治着的巴黎高级女子时装业这一媒介,她以傲慢的自信向数百万人传递她的思想观点,几乎达60年。  作为法国社交圈的宠儿、公爵和花花公子们的好友、富人和名人的红粉知己,她不喜欢虚与委蛇,不拘约束,也不会自欺欺人。    她曾说过:“根本没有时间干毫无新意、单调机械
期刊
李厚的画室与鲁迅故居在一条弄堂里,后门对着前门。  知道鲁迅的人很多,知道李厚的人很少。  这里是李厚父亲传下来的房子。李厚念旧,也喜欢这里的气息。在这里画画,他心静。每天他都会从不远处一栋高楼上的新居所下来,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坐坐,画画,有时也会会朋友。  这个白发像火焰一样舞动的老人,像个孩子似地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和人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该如何与人说话。  好几年前,我在一个画
期刊
你怎么变得这么小市民了。于晓在我搬迁新家告诉他我不会擦两户人家共用的铁门时给了我这么一句。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早听说上海人的小气与精明,学校里已经领教过了三块五块一毛两毛厘得清清爽爽的室友们,可不想一毕业搬出来就被人欺负。擦一次就有第二次,干脆大家一块儿享受油光光脏兮兮的铁门吧,我心说。  于晓周末偶尔来我这里做饭,和隔壁邻居倒也叔叔阿姨叫得亲热,还教导我要和邻居搞好关系。我孤僻惯了的性格通常是高
期刊
今年春节因婆婆被沪上小姑接走,所以亲友们来得少,难得我们清闲了一会。此时忽然记起已有多年没去看望姑父了,算算他也七十多岁了,且孤身一人,便打点着前去探望。  姑姑早年就去世了,她与姑父是同班同学两人解放初期就参加了工作,育有两子。姑姑走后姑父一人拉扯两儿当爹又当妈很不容易。文革前姑父是市委宣传部干部,才貌双全。写得一手好字又口才过人,当时小有名气。可是世事难料,文革中后期他被辗转调到几个单位。退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