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ovo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画家简介
  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PPT显示毕加索肖像)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十几岁就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早期话近似表现派为主题;后转入写实。1930年有明显倾向于立体派、超现实主义。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1.得出立体派的定义
  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用几何形体的形式,重新叠加在一个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出时间的延续性,并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就叫做立体派,又称立体主义。
  师:《格尔尼卡》是在二维平面表现出来的,那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用三维动画表现的格尔尼卡,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毕加索画这幅画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的呢?
  1937年4月26日,那本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瞬间被夷为平地。这件事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于是就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表达了他对法西斯的暴行表示强烈的抗议。
  二、画面内容分析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分析一下,毕加索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控诉法西斯的罪行的?这些对象又各代表什么含义?
  师:同学们,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后才完成的。
  1.牛
  师:在这幅画中最突出的形象是什么?
  生:牛!
  师:西班牙有一项运动是?
  生:斗牛
  师:西班牙的牛是最凶猛的,而西班牙的斗牛士怕不怕它呢?
  生:不怕
  师:这幅画中变形的牛,它的面目表情有什么特点?
  生:看上去很凶恶。
  师引导:恩,很冷漠、无情、凶残的样子。那用它代表着什么呢?
  生: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
  2.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
  师:回答的非常好!牛的下面是抱着已死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的表情特征是什么?
  生:仰头痛哭。
  师:那同学们把它与这幅画进行对比一下,(出示《圣母与圣子》)
  师:这位母亲是亲切和温暖的
  师引导:死去孩子母亲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
  生:像两滴眼泪,表示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痛苦。
  师引导:对!悲痛的母亲两只眼睛已变成两滴眼泪,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3.马
  师:这样安排使受伤马的形象非常突出。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面目狰狞,发出嘶吼,
  师引导:恩,面目冷漠、无情的发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
  生:代表着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
  师:他象征着什么?
  生:西班牙遭受痛苦的人民。
  4.躺在地上的战士
  师:回答的好!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战士,请同学们分析他的形态特征?
  生:他拿着一把断剑的剑柄。
  师引导:剑为什么是断的呢?
  生:与敌人战斗时砍断的。
  师:士兵左手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许多线条。
  师:那表示什么?
  生:手纹
  师:那是在战场上被敌人划下的伤口。
  师:士兵的肢体是完整的吗?
  生:不是。
  师:对!已经支离破碎。死去的士兵眼睛却是睁着的,为什么呢?
  生:表示他死不瞑目。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英勇奋战的士兵,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师引导:画面中为什么要用灯取代太阳呢?这盏灯像什么?
  生:因为这盏灯像人的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营造一个“冷酷的梦境”
  师:回答得很对!
  三、艺术特色分析
  1.色彩:黑、白、灰
  师:这幅画中主要有哪几种颜色?
  生:黑白灰
  师:对!黑、白、灰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黑、白、灰)
  师:那老师给它上其他的颜色,你们觉得怎么样?哪一种更好?
  生:黑白灰的好
  师:回答的很好,整幅画是用错宗复杂的黑、白、灰色块更能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
  2.构图:饱满、均衡
  师引导:画面中心,用许多不同的亮色相互交叠,构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抽线恰好将这幅画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形象,如果缺失其一,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失去平衡
  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构图特征?
  师引导:是否饱满?
  生:平衡。
  生:饱满。
  师:(板书:构图:饱满、均衡)
  3.造型:夸张、变形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和画面左下角士兵的手作对比,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他的手变形了。
  生:他的手画的很夸张。
  都很正确!我们发现习作上的人物形象复杂,有亮面暗面之分,使得人物具有体积感。而这一张仅仅是用线条勾勒。这有什么优点呢?
  生:简明、概括。
  师:对,用概括性的线条去表现画面中夸张、变形的形象。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造型特征?
  生:夸张、变形等
  (板书:造型:夸张、变形)
  4.表现手法:象征
  师:画家用这些夸张、生动的形象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和对受难民众的同情,这种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象征。
  师:对!(板书:表现手法:象征)
  四、教学拓展
  这场灾难过去快80年了,格尔尼卡现在也重建了,(展示图片),变得比原来更美了,也成了世界旅游胜地了。《格尔尼卡》这幅画现在陈列在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博物馆。《格尔尼卡》的立体画和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却给后人帶来了无尽的遐想。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艺术家从《格尔尼卡》中得到了怎样的启迪。
  (展示图片:邮票、雕塑、服装、生活用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真正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重点:有感情读文,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法:导读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关键:熟
期刊
教材分析:  内容体系:由“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速”三个部分构成。  地位和作用:  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铺垫性知识,也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做必要的准备。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习惯,让学生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模型法、作图分析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和自然
期刊
一、设计本单元作业的指导思想  1.1.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水的离子积含义及表达式。  2.2.解释温度、外加酸或碱等对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影响。  3.3.解释溶液酸碱性的本质;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
期刊
一、引言  进行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基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新课程要求的词汇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进入高三,英语词汇的复习是一个关键,因为它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词汇量不足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问题(缪英 2012),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听说考试、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方面方面的理解和表达,导致了学生想说,说不了;想表达,词不达意;想理解,只能靠蒙,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付
期刊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发挥最大有效性?一直是我在英语教学中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使你信心百倍  现在我们都提倡备课不只是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学生的认知
期刊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剖析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參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此思想为指导,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進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最后让学生体会晏子是一个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9-13页的内容。  二、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1.情境简要 直奔主题  2.动手操作 感知新授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橡皮泥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顺势概括出1/4的含义。  3.交流内化 深入理解  结合前面引入的事例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
期刊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活动应充满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课堂中领悟知识,享受快乐。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灵活方式和手段,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活动。数学活动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课堂活动应充满童趣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有的学生很喜欢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