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与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课题研究目标
  
  1.1 通过课题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没、调控能力,让课堂充满智慧、迸发生命的激情,让教师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2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从事学习活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除困惑,主动建构知识,使得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动态生成”,达到个性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1.3 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富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构建经典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模式。
  
  2 课题研究成果
  
  2.1 从理论上总结、提炼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策略。课题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在于为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学预设制约着课堂生成,课堂生成反作用于教学预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的生成留足空间。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课题组首先从备课人手,更新教学设计的理念,努力探索能反映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教学形式,在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出生成性课堂教学预案的“六有”策略。即——①在教学设计思想中要有“生成性思维”;②在制订教学目标中要有“生成性目标”;③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要有“生成性环节”;④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有“生成性语言”;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有“生成性评价”;⑥在课堂教学反思中要有“生成性反思”。
   为了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有效生成,课题组又提出生成性课堂教学预案设计策略——①教学结构——变“线性设计”为“块状预设”。“线性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刚性”,在课堂上反映出来就是教学思路清晰:而“块状预设”的最大优点是——“弹性”,设计时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问,又有深化的“支点”。②教学设计——弹性预设,预留时空。在预设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教师在没想到的“可能”去及时捕捉并处理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③教学环节——开放时空,弹性控制。预设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学环节弹性控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提出弹性问题;二是留下弹性时空。④教学方法——一优化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应当是开放的、民主的,要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合作式、质疑式、实践探究式等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境界。⑤教学评价——多元评价,促进生成。教学评价多元化就是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用多元化的生成性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的交流,促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2.2 总结、提炼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面性。因此,我们在把握预设中的生成点的时候,更应把学生看做重要的资源因素,注重现行建构,捕捉生成点,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生成。①通过教学实践,寻找预设与生成的最佳交融点。a.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多种课型的研究,创设多种情境,找到学生真正关注的“热点”。b.设计半开放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寻找到“预设”与“生成”之间内隐的“相通点”。c.收集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摸索出“预设”与“生成”之间相互促进的“着力点”。②通过教学实践,寻找出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操作策略。生成性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兑现”教案的课堂而言的,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任务作一定的预设,引导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实践和创造;师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共同机智地面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没有意想到的情况,使之生成为师生共创生命课堂的优质资源,有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组总结、提炼出如下教学过程操作策略。a.创设生动情境促进生成。课堂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情境(材料)等之间相互交流、表达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利用一切时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因为教师的“教”及课堂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资源,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b.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促进生成。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圈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建构答案、意义、信息的活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生成性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由于其探究的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生成信息,促进其建构。c.在交流、表达、互动中促进生成。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教师、文本资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交流、表达的互动过程。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有效教学资源,可以创造出互动学习的机会,促进有效生成。真诚、民主的交流,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巧妙地设罢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辩;组织有效的交流,促进思维的互动:丰富的合作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扩大互动时空,共享学习资源。
   在动态的课堂中,我们还探索出“处理生成性信息”的策略。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以教师的亲身介人寻找教育资源;学会捕捉,判断信息,实现学科价值:学会点化,引导自主探究;注重提升,推进高层互动: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化;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化;加强整合,促进概念结构化。
   除此,课题还总结出“五抓”的生成性策略——
   一抓“精彩”促生成——学生在交流、讨论时常会出现精彩片段,教师除了赞赏、激励之外,还应以“精彩”作生长点,引领更多的学生进人更“精彩”的知识世界。
   二抓“肤浅”促生成——受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在认识、建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认识上的“肤浅”。这时,我们应以学生的“肤浅”作基点,引导学生浅人深出。
   三抓“争论”促生成——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信息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常常会出现一些“争论”。这时,教师要把握良机,促成这些不同声音的交锋、碰撞与融合。
   四抓“错误”促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既有积极的、正确的一面,也有消极的、错误的一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面对学生在活动中或者交流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奉送“真经”,更不能训斥打击;而是要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或者反诘归谬,让学生在矛盾中“顿悟”。
   五抓“评价”促生成——学习评价不仅有对学习结果和过程的评价,还有对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学习时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在组织评价时,要充分利用评价时机,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生成。d.在课堂发生意外时促生成。课堂具有非预见性,即发生意外情境或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当这种不确定因素出现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总结提炼出了促进学生课堂生成的一些激励策略。a.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想,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b.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c.开展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d.树立具体的生成性典型,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e.形成班级评比表彰制度,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
  2.3 课题组在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一批课例、教学设计等成果,产生了一批研究论文,得到了各级刊物的认同。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基础上,物化了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30多篇。如吴琛老师的《认识几百几十》、罗旭琴老师的《让欢乐的小鸟放声歌唱<小松鼠找花生果)媒体及教学设计》等均发表在《新洲科研》上。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勤于笔耕,认真撰写自己的研究心得、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如林永荣老师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例谈》、赵健梅老师的《如同在生字教学中体现生成性》、于建恩老师的《以课题为抓手,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等18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于《教育科研论坛》、《福田课改通讯》等教育教学刊物上。
  2.4 学生的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通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从对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试卷测验、与对照班比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诸多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①三个年段实验班学生的各学科考试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5.23分,尤其在做探究题方面比对照班要好得多。②实验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③实验班的学生观察力较强,想像力较为丰富,在拿到或思考一个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比较活跃、思路比较广、点子多、办法多,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能说出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善于提出独到的别人想不到的主意和办法。
其他文献
地理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过程。如果千篇一律地重复教材,次数越多,效果越不好,这样做,不仅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用这样的复习方法是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只能把他们引进死记硬背中去。学生既使在这种复习方法指导下得到一点地理知识,也只不过是些支离破碎的东西。  如何才能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呢?我在地理
期刊
那天,我和二爸、二妈去游风情公园。走在路上,就连那光秃秃的树看上去也觉得比平时可爱。   一进公园大门,就感到一股新鲜空气的气息。听不见马路上车声喧哗;闻不到汽车吐出滚滚浓烟的气味,一丝丝泥土的清香随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扑鼻而入。   早晨,好清爽!踏上一条幽径,鸟儿用婉转的歌声欢迎我,蛐蛐亲昵地呼唤我的名字。我感觉一切都好可爱!在路两旁长满了苍天大树。抬头望,只见一片绿色,仿佛我们置身于一个绿色的
期刊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要建立一个有强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艺术,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    1 热爱学生     俗话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著名的皮格马利翁实验便是最好的说
期刊
细节成就完美。一节课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组成。而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如果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点睛之笔。正所谓“一滴水可以
期刊
【教学片段】   师:莫高窟中的壁画同样让人叹为观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壁画有什么特点?并把表现其特点的相关词句画下来。   生:宏伟瑰丽。   生:请大家读读你刚才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学生读后大家交流)   生:我读懂了读段第l句话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慨括了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分别是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出示笫3节第l句)   师:用上了它,能
期刊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响亮口号。我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设计“教”的方式,尝试性地上了一节语文课《小镇的早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情入境     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画的《双桥图》让学生欣赏,并请到过周庄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就此引出课题,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读高中成了热门,带来中职生源萎缩,进入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素质低,违纪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对河套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分析学生的违纪心理特点,谈几点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看法。  【关键词】调查 学生 违纪心理 教育    1 调查目的     中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
期刊
我理想中的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简单的说,其实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结出硕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教学《青海岛原一株柳》一课,我颇有感触。    1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
期刊
1 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
期刊
“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教材中这些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