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如今,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状,我作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并且使学生明白“能触动人心弦的文章即为好文章”,此外,多和学生一起欣赏、交流相关文章,方能使我们的学生写出有真性情的文章来。
关键词:文章 真情实感 周记 触动心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总在探索一些教习作文的新的门路,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有深有浅,有喜有忧。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不少学生能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许见多识广了,却陷入了人云亦云之中,少了份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积累。故而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烙上了网络的烙印,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想,如若一篇文章词藻华丽、素材连篇,却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如何称得上是好文章呢?最多也只能算是穿着他人嫁衣裳的冒牌新娘罢了。所以我觉得如何使学生提高写作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须“发乎情”。文章有了情感,才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才有了神韵,才能打动别人,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一、习作症结
每每改作文时,难得看见几篇稍带个人内心真切情感的习作。大部分都缺乏真情实感:或流于记流水账,从幼儿园写到高中,内容空洞,只为凑凑字数,亦或变成“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了;或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把自己从网络、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故事改头换面一下,就变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了;或堆砌词藻、堆积事例,整篇文章都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味同嚼蜡。
二、习作分析
究其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其一,平时不注意观察,未留心体验生活。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也难怪,我们的学生在部分时间只在家中、学校转悠,埋头于繁杂的功课之中,哪有那么多闲暇去观察、体验生活呢?没有了观察、体验又何来感悟生活,何来真情实感?
其二,未能用心去写,敷衍了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可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就不上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就敷衍了事,草草写了就交上来了。试想,一篇文章如果不用心去写,最后连自己也不为所动,又谈何去打动别人呢?不管是课堂作文,还是课后作文,都像打太极拳一样,只是漫不经心,又怎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呢?
其三,未注意积累,不会选取典型事例来写。荀子《劝学》里有这么一句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时,在讲评作文时,会选几篇范文给学生看,总能听到那么一些声音:“这样的事我也经历过”,“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写这事呢”等等。可见,我们的学生有时就不善于去积累,不善于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三、对症下药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认为该如何对症下药更是我当前应该深思探寻的问题。为此,我决定主要从以下二方面来着手:
(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
除了写作文,我觉得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
首先,在周记题材上,作些限定。如训练学生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写写周围的人和事,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这就是从生活着手,使我们的学生注意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写多了,自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久而久之,就会很自然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其次,在周记主题上,给予明确。如有时写“幸福一刻”,有时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有时写“让我难忘的事”,有时突出写亲情,有时突出写友情等等。因为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写出自己的情怀了。
再次,注重训练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如在写“父爱”时,我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因为通过细节描写能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更真实可感,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道,“望着雨水中三轮车轮胎划过的三条水印,我的双眼湿润了”,“三条水印”使“我”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又如一位学生写的,“风吹过父亲略显蓬松的头发,背后刚升起的太阳映照着父亲的身影”,刻画出了一位不修边幅,却勤劳的父亲形象。
(二)使学生明白“能触动人心弦的文章即为好文章”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总结出了“诗言志,歌咏情”。“诗言志”最初的含意就是指抒发个人感情。像妇孺皆知的表达爱情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深厚友情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廊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饱含了笔者内心的深情厚意,方能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古之如此,今之亦然。我常对学生说,“一篇能触动人心弦的文章即为好文章”。好文章也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自己写出来的,自己琢磨出来的。如我的一位学生写的《我想回家》,里面有这么两句,“车站、家人、包裹,隐痛的心,欲流的泪”,“刚刚建筑起来的坚强的心像巧克力一样慢慢溶掉”,言间意赅,却又真实形象地写出了那份思家、想家的感受,也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有时,看到学生作文或周记中具有真情实感的篇章或句子就整理出来,全班一起欣赏、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更明白该如何遣词造句,更能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了。
总而言之,写作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宜冒进,也不宜操之过急,只有耐心地做学生的引路人,授之以渔,方能见成效,方能使我们的学生写出有真性情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吴洪森《“诗言志”的最初含意》(《今晚报》第21版,今晚副刊)智力杂志社
2、 刘华民《<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文章 真情实感 周记 触动心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总在探索一些教习作文的新的门路,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有深有浅,有喜有忧。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不少学生能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许见多识广了,却陷入了人云亦云之中,少了份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积累。故而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烙上了网络的烙印,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想,如若一篇文章词藻华丽、素材连篇,却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如何称得上是好文章呢?最多也只能算是穿着他人嫁衣裳的冒牌新娘罢了。所以我觉得如何使学生提高写作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须“发乎情”。文章有了情感,才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才有了神韵,才能打动别人,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一、习作症结
每每改作文时,难得看见几篇稍带个人内心真切情感的习作。大部分都缺乏真情实感:或流于记流水账,从幼儿园写到高中,内容空洞,只为凑凑字数,亦或变成“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了;或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把自己从网络、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故事改头换面一下,就变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了;或堆砌词藻、堆积事例,整篇文章都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味同嚼蜡。
二、习作分析
究其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其一,平时不注意观察,未留心体验生活。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也难怪,我们的学生在部分时间只在家中、学校转悠,埋头于繁杂的功课之中,哪有那么多闲暇去观察、体验生活呢?没有了观察、体验又何来感悟生活,何来真情实感?
其二,未能用心去写,敷衍了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可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就不上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就敷衍了事,草草写了就交上来了。试想,一篇文章如果不用心去写,最后连自己也不为所动,又谈何去打动别人呢?不管是课堂作文,还是课后作文,都像打太极拳一样,只是漫不经心,又怎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呢?
其三,未注意积累,不会选取典型事例来写。荀子《劝学》里有这么一句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时,在讲评作文时,会选几篇范文给学生看,总能听到那么一些声音:“这样的事我也经历过”,“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写这事呢”等等。可见,我们的学生有时就不善于去积累,不善于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三、对症下药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认为该如何对症下药更是我当前应该深思探寻的问题。为此,我决定主要从以下二方面来着手:
(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
除了写作文,我觉得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
首先,在周记题材上,作些限定。如训练学生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写写周围的人和事,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这就是从生活着手,使我们的学生注意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写多了,自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久而久之,就会很自然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其次,在周记主题上,给予明确。如有时写“幸福一刻”,有时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有时写“让我难忘的事”,有时突出写亲情,有时突出写友情等等。因为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写出自己的情怀了。
再次,注重训练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如在写“父爱”时,我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因为通过细节描写能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更真实可感,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道,“望着雨水中三轮车轮胎划过的三条水印,我的双眼湿润了”,“三条水印”使“我”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又如一位学生写的,“风吹过父亲略显蓬松的头发,背后刚升起的太阳映照着父亲的身影”,刻画出了一位不修边幅,却勤劳的父亲形象。
(二)使学生明白“能触动人心弦的文章即为好文章”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总结出了“诗言志,歌咏情”。“诗言志”最初的含意就是指抒发个人感情。像妇孺皆知的表达爱情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深厚友情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廊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饱含了笔者内心的深情厚意,方能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古之如此,今之亦然。我常对学生说,“一篇能触动人心弦的文章即为好文章”。好文章也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自己写出来的,自己琢磨出来的。如我的一位学生写的《我想回家》,里面有这么两句,“车站、家人、包裹,隐痛的心,欲流的泪”,“刚刚建筑起来的坚强的心像巧克力一样慢慢溶掉”,言间意赅,却又真实形象地写出了那份思家、想家的感受,也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有时,看到学生作文或周记中具有真情实感的篇章或句子就整理出来,全班一起欣赏、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更明白该如何遣词造句,更能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了。
总而言之,写作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宜冒进,也不宜操之过急,只有耐心地做学生的引路人,授之以渔,方能见成效,方能使我们的学生写出有真性情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吴洪森《“诗言志”的最初含意》(《今晚报》第21版,今晚副刊)智力杂志社
2、 刘华民《<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