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许多幼教专家已作过精辟论述。斐斯泰洛齐指出:“体育训练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和吃苦耐劳等品质。”在这里仅从开展体育活动实践促进幼儿发展所获得的几点认识谈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幼儿体育作用实施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达到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体育运动。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概念及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定义和类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一线幼儿园教师理解上的习惯,将“幼儿体育”作如下定位:幼儿体育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的身心素质和初步的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意义
学前儿童体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活动技能,促使幼儿身体均衡发展。
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地促进孩子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幼儿体育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一)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各种机能及身体的发展
体育教学游戏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幼儿体育教学游戏一般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体动作练习所组成的,分为准备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孩子们在游戏中使身体的心肺、四肢等各种器官得到运动,并通过反复的游戏,更进一步促使基本动作更加熟练,增强幼儿机体的机能。
(二) 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发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灵敏、协调、平衡、躲闪能力,就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实验证明:学前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充分接触外界中的空气、水、阳光,能明显提高对寒冷、炎热、日晒的耐受力和对气候几句变化的应变能力,患病率也会下降,体质增强。
(三)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体育活动具有满足幼儿模仿、娱乐、交往、表现、竞争等个体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及对得失、成败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功能,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习惯,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个性品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都要成功在科学的运动之中。
(四)体育活动增进幼儿们的交流,促进社会性发展
1.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活动器具(玩具)的共用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活动玩具时有意识的投放品种多但数量少的玩具,幼儿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就必须与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换玩具,才能如愿以偿。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了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奠定了最基本的条件。
2.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体育游戏比其它游戏具有自身的规则要求,如:游戏“火炬接力赛”后方的幼儿超越前方幼儿时必须遵守经过对方右侧规则才能超越同伴。只有自觉遵守这些游戏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我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丰富多样化的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
1.正规性体育活动
正规性体育活动相对比较注重幼儿动作与技能的训练,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在各种游戏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幼儿的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途径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种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发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2.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在非正规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指导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非常自由。此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辅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耐心教他们一些技能,使他们兴趣更高,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非正规体育活动的优异之处,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个别指导和分层指导,从而身体、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二)家庭体育活动要有针对性、坚持性
1.提高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
孩子是好动的,家长应把这种天性积极转化为体育兴趣,如给孩子讲名人锻炼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与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2.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家长督促鼓励,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对此,家长可明确锻炼计划,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综上所述,幼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形式,使其身体各个部分得到了发展,体质得到增强,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身体基础。在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体育活动也使其心理得到了相应发展。比如各种情绪的抒发和体验、社会性、个性的发展等,从而让幼儿在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具有了相应良好的心理,从而使《纲要》和教育者所期望的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庞建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冯志坚.《学前儿童体育》.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4]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学刊,2003年4月版
[5]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6月版
[6]俞继英,张洁.《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智力发展影响》.《体育科学》,2000年第三期
[7]刘馨.《学前儿童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版
关键词:幼儿体育作用实施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达到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体育运动。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概念及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定义和类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一线幼儿园教师理解上的习惯,将“幼儿体育”作如下定位:幼儿体育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的身心素质和初步的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意义
学前儿童体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活动技能,促使幼儿身体均衡发展。
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地促进孩子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幼儿体育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一)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各种机能及身体的发展
体育教学游戏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幼儿体育教学游戏一般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体动作练习所组成的,分为准备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孩子们在游戏中使身体的心肺、四肢等各种器官得到运动,并通过反复的游戏,更进一步促使基本动作更加熟练,增强幼儿机体的机能。
(二) 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发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灵敏、协调、平衡、躲闪能力,就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实验证明:学前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充分接触外界中的空气、水、阳光,能明显提高对寒冷、炎热、日晒的耐受力和对气候几句变化的应变能力,患病率也会下降,体质增强。
(三)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体育活动具有满足幼儿模仿、娱乐、交往、表现、竞争等个体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及对得失、成败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功能,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习惯,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个性品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都要成功在科学的运动之中。
(四)体育活动增进幼儿们的交流,促进社会性发展
1.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活动器具(玩具)的共用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活动玩具时有意识的投放品种多但数量少的玩具,幼儿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就必须与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换玩具,才能如愿以偿。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了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奠定了最基本的条件。
2.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体育游戏比其它游戏具有自身的规则要求,如:游戏“火炬接力赛”后方的幼儿超越前方幼儿时必须遵守经过对方右侧规则才能超越同伴。只有自觉遵守这些游戏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我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丰富多样化的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
1.正规性体育活动
正规性体育活动相对比较注重幼儿动作与技能的训练,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在各种游戏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幼儿的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途径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种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发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2.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在非正规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指导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非常自由。此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辅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耐心教他们一些技能,使他们兴趣更高,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非正规体育活动的优异之处,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个别指导和分层指导,从而身体、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二)家庭体育活动要有针对性、坚持性
1.提高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
孩子是好动的,家长应把这种天性积极转化为体育兴趣,如给孩子讲名人锻炼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与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2.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家长督促鼓励,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对此,家长可明确锻炼计划,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综上所述,幼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形式,使其身体各个部分得到了发展,体质得到增强,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身体基础。在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体育活动也使其心理得到了相应发展。比如各种情绪的抒发和体验、社会性、个性的发展等,从而让幼儿在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具有了相应良好的心理,从而使《纲要》和教育者所期望的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庞建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冯志坚.《学前儿童体育》.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4]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学刊,2003年4月版
[5]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6月版
[6]俞继英,张洁.《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智力发展影响》.《体育科学》,2000年第三期
[7]刘馨.《学前儿童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