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在古诗词中并非指当代的水污染,遍查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歌颂青山绿水者比比皆是,叹息洪水,旱灾之祸有之,对于水污染的描写则是绝无仅有的。刚刚从云贵高原的滇池归来,心情甚为沉重。40岁左右的人说,他小时候,滇池清可见底。30岁的人说,他小时候最喜在湖中游泳。眼下的滇池,在我心中,是沉甸甸的。经过文革中的围湖造田,滇池已经缩为300平方公里左右,水中生物日渐减少。蓝藻水华则繁荣昌盛,最甚处,湖水表面茶缸深,绿油漆状,粘稠地荡漾。它不但是湖泊的癌症,其直接、间接的污染对于人类的肝脏有不可逆转的损害。
太湖、巢湖已有突发事件出现。个别地方居民举着饭锅去质问当地自来水公司乃至当地政府,为什么煮出的米饭是臭的?有关人员旋即四处调水,保证居民生活。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污染的速度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原水(天然水体)水质每况愈下,自来水当然受到影响,水质与体制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中国有大大小小50000条河,2000多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80000多水库。我们现行体制的弱点在于流域、水域并不与行政区域重合。行政区域的管理权大于流域、水域的协调权,难以各负其责。北京的官厅水库是北京的生命线之一,其上游经济明显落后于北京的河北北部,山西、北京的环保部门做了10年的努力,希望保持三类水(水分五类,一类为佳,二类质优,三类可处理为自来水,四类作为景观水,五类等而下之,人类应当敬而远之),却逐年下滑,到达四五类之间。原因即在于张家口不属北京管辖。化肥厂、制药厂、酒厂、养殖场污水长驱直入,进入官厅染缸。
水属于谁?当然属于国家,全体人民。所以流域的使用者、排放者(污染者)、管理者、科研者、受益者、受害者要有各自代表聚在一起谈判、协调的机制。河湖清浊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天下兴亡,绝非小事。
从国家体制看,中央政府应该适时考虑,将含水部门整合,集水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农业为一个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统一治理,集中调配。
同时,水行业属于公用事业,其是否民营化,在今年日本京都召开世界水大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会议主持人和主要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都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冲突。主席台上壁垒分明,左侧是南非政府官员,国际水协常务董事,英国大学教授;右侧是加拿大,印度,菲律宾等反对民营化人士。这些人反对全球化,反对战争,反对贫富分化;不赞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与主张。似乎代表弱势群体。
反方主要论点是:水是人权,不能商品化;水是公共财产,只能由政府及社区经营,不能交给私营企业。
加拿大代表列举了法国某水务集团在长达25年的加拿大特许经营项目中,才进行两年,即被要求退出的例子。说明跨国集团与地方政府利益之间存在冲突。
菲律宾代表控诉某集团与政府勾结取得特许经营权,承诺不涨水价,却随即食言,涨到两倍,既而得寸进尺,要涨5倍,民愤太大,含恨退出马尼拉供水项目。
在贫富之间,反方认为,民营化有利于富人,有利于腐败,不人道,不道德。
正方用大量图表数字说明:过去10年,50%的投资涌向信息技术,却只有5%在水行业。面对全球12亿人没有清洁饮水的局面,单靠政府资金无力解决,且官督官办,效率低下。
国际水协认为,尊重不同的声音,听取不同的意见。问题不在模式,而在于使饮水质量提高,人人有清水可饮,同时注重效率。
南非代表反对以宗教式的狂热引起不必要的原地打转的争端。国际水协新当选主席麦克·饶斯坐在我身边,我低声问他,当年英国将公用事业全部民营化时反对之声如何?他答曰:甚嚣尘上,几年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关键在政府的法律与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管与督察。
看来,为避免后患,中国的水行业民营化似乎也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分田分地真忙;而要先定规章再稳步前进,充分协商,政府主持,社会监督。在效益与社会公正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太湖、巢湖已有突发事件出现。个别地方居民举着饭锅去质问当地自来水公司乃至当地政府,为什么煮出的米饭是臭的?有关人员旋即四处调水,保证居民生活。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污染的速度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原水(天然水体)水质每况愈下,自来水当然受到影响,水质与体制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中国有大大小小50000条河,2000多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80000多水库。我们现行体制的弱点在于流域、水域并不与行政区域重合。行政区域的管理权大于流域、水域的协调权,难以各负其责。北京的官厅水库是北京的生命线之一,其上游经济明显落后于北京的河北北部,山西、北京的环保部门做了10年的努力,希望保持三类水(水分五类,一类为佳,二类质优,三类可处理为自来水,四类作为景观水,五类等而下之,人类应当敬而远之),却逐年下滑,到达四五类之间。原因即在于张家口不属北京管辖。化肥厂、制药厂、酒厂、养殖场污水长驱直入,进入官厅染缸。
水属于谁?当然属于国家,全体人民。所以流域的使用者、排放者(污染者)、管理者、科研者、受益者、受害者要有各自代表聚在一起谈判、协调的机制。河湖清浊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天下兴亡,绝非小事。
从国家体制看,中央政府应该适时考虑,将含水部门整合,集水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农业为一个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统一治理,集中调配。
同时,水行业属于公用事业,其是否民营化,在今年日本京都召开世界水大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会议主持人和主要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都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冲突。主席台上壁垒分明,左侧是南非政府官员,国际水协常务董事,英国大学教授;右侧是加拿大,印度,菲律宾等反对民营化人士。这些人反对全球化,反对战争,反对贫富分化;不赞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与主张。似乎代表弱势群体。
反方主要论点是:水是人权,不能商品化;水是公共财产,只能由政府及社区经营,不能交给私营企业。
加拿大代表列举了法国某水务集团在长达25年的加拿大特许经营项目中,才进行两年,即被要求退出的例子。说明跨国集团与地方政府利益之间存在冲突。
菲律宾代表控诉某集团与政府勾结取得特许经营权,承诺不涨水价,却随即食言,涨到两倍,既而得寸进尺,要涨5倍,民愤太大,含恨退出马尼拉供水项目。
在贫富之间,反方认为,民营化有利于富人,有利于腐败,不人道,不道德。
正方用大量图表数字说明:过去10年,50%的投资涌向信息技术,却只有5%在水行业。面对全球12亿人没有清洁饮水的局面,单靠政府资金无力解决,且官督官办,效率低下。
国际水协认为,尊重不同的声音,听取不同的意见。问题不在模式,而在于使饮水质量提高,人人有清水可饮,同时注重效率。
南非代表反对以宗教式的狂热引起不必要的原地打转的争端。国际水协新当选主席麦克·饶斯坐在我身边,我低声问他,当年英国将公用事业全部民营化时反对之声如何?他答曰:甚嚣尘上,几年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关键在政府的法律与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管与督察。
看来,为避免后患,中国的水行业民营化似乎也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分田分地真忙;而要先定规章再稳步前进,充分协商,政府主持,社会监督。在效益与社会公正中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