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有着超强的逻辑思维,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会使用数学,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法,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知世界,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为将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来分析,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路径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数学教育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目标明确、结构框架清晰、教学设计有条理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将思考的过程展现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不单单要学会知识,更要感受到数学的灵魂。只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内容,创新思维能力,加强核心素养。对此,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完善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综合型人才需求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明确重要知识点,了解核心素养的特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提高学习质量。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目前正处于探究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数学原名以及使用的方法,将核心素养当为原名,找寻所具备的共识,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刻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含义也变得更加广泛,核心素养是对所学知识、自身能力、学习态度的整合。比方说,核心素养更加整体,系统具有连贯性,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是最重要的素养。经过不断的思考研究,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体现出一门学科的本质,立足于学科的核心,反映学科的内在,这是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特征。(2)要有普适性。学科核心素养是人的修养,因此要有普适性,是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3)承载着育人的作用。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所展现的内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具有的抽象思维是研究所得。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数学,也就缺失数学的乐趣。所以说抽象是数学的本质思想,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核心力量,其具有的意义需要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了解周边事物。通过这样理解,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生存的世界。不管是什么学科,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有着抽象性,但数学抽象有所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只有数学才能够胜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项任务。数学的抽象层次、形式,对学生开展抽象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其他学科难以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从形态万千、颜色各异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的数量或形态时,他们就得到了从思考对象中提取属性、排除非本质干扰的抽象思维训练。事实上,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离不开抽象这一概念,数学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这个结论已经被实践证实。这只是从理论层次上将抽象思维变成核心素养的内容。
二、当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出现的问题
1.重视数学结果,轻视检验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都是终结性的,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数学成果的判断依据。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数都是考查课本上的知识,忽略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不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没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在学习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对此,只有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数学中,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重视解题步骤,轻视解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侧重于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讲解得非常透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隔限制,让教学形式变得十分单一。教师一般都是先讲解基础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开始解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较差,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加强与数学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灵活掌握,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十分重要。
3.重视基础知识,忽视知识系统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编制的,采用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来编排设计,将各个类型的知识点根据难度穿插到课本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是根据书本顺序来进行教学讲解的,很少将不同阶段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对学生进行反复指导,发现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会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忘掉。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分散、独立的,而小学生又缺乏独立整合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连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推理、抽象能力,展现学生地位
对于新知识、新问题的出现,教师要知道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应该是怎样的思维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接受,避免出现错误,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当作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从长远出发,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传授知识,将健全数学人格作为教学的维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1]。例如,以“小数除法”这一课为例,小数除法是整数除法的延伸,学生掌握整数除法以后,学生就会更加理解小数除法,学会使用,对其进行正确判断,将小数与整数连接在一起。教师可以使用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内涵,让学生在货币换算的过程中找到小数点的本质。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七名同学结伴去动物园游玩,共花费了125元,如果七人平均结算的话,每位同学应支付多少;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找到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点。 2.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需要思考,需要动手实践,需要学生解题步骤的周密,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维上的漏洞,对学生提供准确的指导。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实践,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合作任务。要让学生善于帮助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合作来实践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验证事实,解决难题,为学生扫平障碍。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小猴子有25个桃子,其中15个它藏在家里,外面有8个,问藏几个?这类题型明显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减法,让刚刚步入学习的一年级小朋友去思考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所给条件进行思考,找到关键因素,让學生沿着条件去思考,消除多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可以先安排一个情境,将25个学生分为一组,再安排15名组员到教室外参与活动,在教室外活动的人数有8人,其余的学生藏起来。通过这种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角色,在游戏结束后再回到课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简单,学生通过这种游戏,可以准确找出多余条件,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最主要的是,在体验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道路上的动力,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名人、有趣故事等来开始课堂教学。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个神奇的数字,要是3个3个数的话,还有2,5个5个的数,还有3,7个7个的数还有2,问这个数是多少,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话题。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思考,从而进行自主学习。
4.完善基础教学,培育学习路径
学习数学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对此,根据重视数学运算、数据推理、直观思考这几个特点,对各个部分进行实践教育,这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这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素养,并且教师还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升华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已知条件上,根据所知条件对整体进行判断,用已知条件推出未知条件,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问题重点方面入手,逼近最终的正确答案,找出需要的条件,为得出这一条件要做出怎样的判断。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适当干预,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是一个长途跋涉的道路,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结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拓展,将局部教学与整体内容相互贯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小学数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姜雪.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7-23.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路径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数学教育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目标明确、结构框架清晰、教学设计有条理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将思考的过程展现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不单单要学会知识,更要感受到数学的灵魂。只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内容,创新思维能力,加强核心素养。对此,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完善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综合型人才需求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明确重要知识点,了解核心素养的特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提高学习质量。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目前正处于探究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数学原名以及使用的方法,将核心素养当为原名,找寻所具备的共识,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刻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含义也变得更加广泛,核心素养是对所学知识、自身能力、学习态度的整合。比方说,核心素养更加整体,系统具有连贯性,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是最重要的素养。经过不断的思考研究,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体现出一门学科的本质,立足于学科的核心,反映学科的内在,这是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特征。(2)要有普适性。学科核心素养是人的修养,因此要有普适性,是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3)承载着育人的作用。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所展现的内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具有的抽象思维是研究所得。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数学,也就缺失数学的乐趣。所以说抽象是数学的本质思想,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核心力量,其具有的意义需要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了解周边事物。通过这样理解,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生存的世界。不管是什么学科,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有着抽象性,但数学抽象有所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只有数学才能够胜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项任务。数学的抽象层次、形式,对学生开展抽象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其他学科难以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从形态万千、颜色各异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的数量或形态时,他们就得到了从思考对象中提取属性、排除非本质干扰的抽象思维训练。事实上,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离不开抽象这一概念,数学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这个结论已经被实践证实。这只是从理论层次上将抽象思维变成核心素养的内容。
二、当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出现的问题
1.重视数学结果,轻视检验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都是终结性的,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数学成果的判断依据。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数都是考查课本上的知识,忽略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不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没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在学习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对此,只有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数学中,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重视解题步骤,轻视解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侧重于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讲解得非常透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隔限制,让教学形式变得十分单一。教师一般都是先讲解基础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开始解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较差,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加强与数学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灵活掌握,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十分重要。
3.重视基础知识,忽视知识系统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编制的,采用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来编排设计,将各个类型的知识点根据难度穿插到课本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是根据书本顺序来进行教学讲解的,很少将不同阶段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对学生进行反复指导,发现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会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忘掉。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分散、独立的,而小学生又缺乏独立整合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连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推理、抽象能力,展现学生地位
对于新知识、新问题的出现,教师要知道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应该是怎样的思维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接受,避免出现错误,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当作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从长远出发,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传授知识,将健全数学人格作为教学的维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1]。例如,以“小数除法”这一课为例,小数除法是整数除法的延伸,学生掌握整数除法以后,学生就会更加理解小数除法,学会使用,对其进行正确判断,将小数与整数连接在一起。教师可以使用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内涵,让学生在货币换算的过程中找到小数点的本质。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七名同学结伴去动物园游玩,共花费了125元,如果七人平均结算的话,每位同学应支付多少;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找到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点。 2.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需要思考,需要动手实践,需要学生解题步骤的周密,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维上的漏洞,对学生提供准确的指导。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实践,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合作任务。要让学生善于帮助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合作来实践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验证事实,解决难题,为学生扫平障碍。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小猴子有25个桃子,其中15个它藏在家里,外面有8个,问藏几个?这类题型明显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减法,让刚刚步入学习的一年级小朋友去思考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所给条件进行思考,找到关键因素,让學生沿着条件去思考,消除多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可以先安排一个情境,将25个学生分为一组,再安排15名组员到教室外参与活动,在教室外活动的人数有8人,其余的学生藏起来。通过这种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角色,在游戏结束后再回到课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简单,学生通过这种游戏,可以准确找出多余条件,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最主要的是,在体验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道路上的动力,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名人、有趣故事等来开始课堂教学。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个神奇的数字,要是3个3个数的话,还有2,5个5个的数,还有3,7个7个的数还有2,问这个数是多少,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话题。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思考,从而进行自主学习。
4.完善基础教学,培育学习路径
学习数学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对此,根据重视数学运算、数据推理、直观思考这几个特点,对各个部分进行实践教育,这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这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素养,并且教师还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升华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已知条件上,根据所知条件对整体进行判断,用已知条件推出未知条件,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问题重点方面入手,逼近最终的正确答案,找出需要的条件,为得出这一条件要做出怎样的判断。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适当干预,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是一个长途跋涉的道路,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结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拓展,将局部教学与整体内容相互贯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小学数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姜雪.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7-2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