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新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成了小学教育专家和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在新一轮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针对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塑造有文化、有道德、有担当的人。那么,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具体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而打造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教育部在新一轮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客观意识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思想品质的优秀学生。
二、 重视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知识
我国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我国的汉语言、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以及其他文明文化的综合教学。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文化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应该重视和鼓励学生进行语文语言的积累,拓宽文化知识面和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例如,笔者在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时,课文所描述的是颐和园的美丽风光以及建筑特色,但是较少涉及颐和园的文化历史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笔者就让学生学习《颐和园》一课前,先通过各种历史文化资料搜集途径,搜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沿革、文化细节、建筑知识等等。然后再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演讲,向同学们说说其心目中的颐和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乐趣。通过课前的知识积累,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活跃度,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大脑意识关注点正在从主观意识性向客观意识性转变,也就是说小学生会逐渐地由于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其行为习惯,因此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笔者在教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时,会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和纠正其错误的发音,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除此之外,笔者每月都会向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在每个月末进行一次读书感想会,交流读书心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使其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 注重语文思维教育,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加强小学语文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多是“应试教育”模式,应用“填鸭式”的教育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提高升学率。“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下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格式的死板化、一致化,反对特立独行,反对发挥创造,是一种压抑学生语言想象力和语文思维发挥的错误做法。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笔者在上作文课时,除了教授學生作文的基本规范写作格式以及作文题目的解析之外,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联系生活的实际来创作文章,这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 探索语文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探索挖掘各个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近些年来教育界不断倡导的主要教育话题之一,而我国教育部也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许多中小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当中。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的文章组成,而文章之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探索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努力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文章讲述了主人公陪母亲去医院打点滴,由于护士的失误导致多次扎针失败,主人公意欲责怪护士而被母亲制止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一种将心比心,互相体谅的人文主义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个人文要点,重点教育学生们在生活中要体谅他人的难处,将心比心,在学习中要多帮助同学,和睦相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需大费周章,只需要教师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点,从课文展开教育学生,就能够达到教育教学双成效,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
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从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着手。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中的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探究[J].教育科学咨询,2016(01).
[2]胡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12).
作者简介:
王静浪,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塔山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教育部在新一轮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客观意识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思想品质的优秀学生。
二、 重视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知识
我国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我国的汉语言、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以及其他文明文化的综合教学。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文化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应该重视和鼓励学生进行语文语言的积累,拓宽文化知识面和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例如,笔者在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时,课文所描述的是颐和园的美丽风光以及建筑特色,但是较少涉及颐和园的文化历史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笔者就让学生学习《颐和园》一课前,先通过各种历史文化资料搜集途径,搜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沿革、文化细节、建筑知识等等。然后再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演讲,向同学们说说其心目中的颐和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乐趣。通过课前的知识积累,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活跃度,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大脑意识关注点正在从主观意识性向客观意识性转变,也就是说小学生会逐渐地由于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其行为习惯,因此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笔者在教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时,会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和纠正其错误的发音,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除此之外,笔者每月都会向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在每个月末进行一次读书感想会,交流读书心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使其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 注重语文思维教育,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加强小学语文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多是“应试教育”模式,应用“填鸭式”的教育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提高升学率。“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下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格式的死板化、一致化,反对特立独行,反对发挥创造,是一种压抑学生语言想象力和语文思维发挥的错误做法。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笔者在上作文课时,除了教授學生作文的基本规范写作格式以及作文题目的解析之外,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联系生活的实际来创作文章,这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 探索语文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探索挖掘各个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近些年来教育界不断倡导的主要教育话题之一,而我国教育部也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许多中小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当中。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的文章组成,而文章之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探索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努力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文章讲述了主人公陪母亲去医院打点滴,由于护士的失误导致多次扎针失败,主人公意欲责怪护士而被母亲制止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一种将心比心,互相体谅的人文主义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个人文要点,重点教育学生们在生活中要体谅他人的难处,将心比心,在学习中要多帮助同学,和睦相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需大费周章,只需要教师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点,从课文展开教育学生,就能够达到教育教学双成效,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
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从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着手。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中的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探究[J].教育科学咨询,2016(01).
[2]胡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12).
作者简介:
王静浪,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塔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