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入,图书馆除了服务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发挥专业特长,为教育教学服务。积极以校本课程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全方位建设。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科结合;图书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发展教育”的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涉及艺术、体育、心理、科技、播音主持、学科课程、二外等近百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优化师资力量,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1.实践性
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2.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需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提供信息,作为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在华中师大第一附中的开发与实践
学校大力推进“五四零”课程新方案,上午改上五节必修课,每节压缩为40分钟,下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创新了初具雏形的素质教育体系,研发了初级校本课程。开设的校本课程从考虑学生需要出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
1.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高一、高二学生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各选一门,在星期二、星期三下午统一开设,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所选择的课程中掌握一门体育运动项目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课程。
2.校本课程的规范性
校本课程和必修课同样重要,学科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反馈等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在达到校本课程的要求下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学分制不单单包含必修课程的学分,还包含校本课程的学分,充分地将校本课程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校本课程的开展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各类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了—些空间,创造了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科技创新、模型制作、航天航空、播音主持、艺术团、体育运动等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围绕校本课程,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建设突飞猛进
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发展,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全校师生,转变角色,充当校本课程的研究者,挖掘、整合信息资源,开发好相关校本课程,使图书馆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理念深入到图书馆馆员工作的每个环节,科研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已经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学科教学与图书馆相结合
图书馆作为开放式教育教学服务场所,通过日常信息化借阅管理书籍规范化,整合信息资料科研化,提高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水平。同时以学科课程情景探究为切入点进行全方位探讨,开展了多头多版本的情景设置,在帮助师生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和学科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讲授夏衍《包身工》一文,教师要准备素材作为课文的导入,但是怎么导入的过程需要深入地组织,这样图书馆资源就得到了充分挖掘,促使教师和图书馆馆员配合找出更多文学作品中关于讲解中国历史背景下包身工的相关知识,充实到教学素材之中,结合现在的社会现状,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课文,同时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
2.为教学服务,提供有价值的题库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优化教学资源,从海量的教学资料中筛选有效信息,为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题库成为图书馆软件建设中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题库的建设从原来的某些已有资料的整理到后来自主创造设计,需要图书馆馆员花大力气将很多很主观的材料根据各科所需分开整理,如讲政治经济问题,除了需要结合政治观点外,更需要结合时事政治、文化知识编写主观与课程相关联的题目,将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工作中的启示与借鉴
学科教学与图书馆资源的有效结合是华师第一附中在校本课程的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一种新尝试和探索,开设图书馆相关选修校本课程也为图书馆探究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从华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对于未来中学图书馆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1.图书馆馆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校本课程学科问题涉及面广,图书馆馆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完善个人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文化,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全面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来。
2.图书馆馆员应主动加强与教师的合作
校本课程中的情景设置问题来源于一线教师,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资源,教师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往往一方面出现教师收集资料的偏差、不足,导致了工作的无效性、滞后性;另一方面教师手中结合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充分放手,也容易使图书馆馆员的资料收集时间加长、重复性工作增加,导致资源的共享性降低。
3.图书馆馆员要参与课件建设
图书馆在服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科研成果要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传统纸质、电子文档形式对校本课程的直接应用少了直观、动态的吸引力,课件建设迫在眉睫。加大对课件的制作是未来图书馆软件建设工作中的重点科研项目。
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真正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知识。高中图书馆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在工作中出亮点,在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营养供给,要把科研创新落在实处,勇于参与教育教学产品的开发,提高高中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建设。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科结合;图书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发展教育”的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涉及艺术、体育、心理、科技、播音主持、学科课程、二外等近百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优化师资力量,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1.实践性
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2.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需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提供信息,作为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在华中师大第一附中的开发与实践
学校大力推进“五四零”课程新方案,上午改上五节必修课,每节压缩为40分钟,下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创新了初具雏形的素质教育体系,研发了初级校本课程。开设的校本课程从考虑学生需要出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
1.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高一、高二学生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各选一门,在星期二、星期三下午统一开设,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所选择的课程中掌握一门体育运动项目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课程。
2.校本课程的规范性
校本课程和必修课同样重要,学科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反馈等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在达到校本课程的要求下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学分制不单单包含必修课程的学分,还包含校本课程的学分,充分地将校本课程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校本课程的开展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各类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了—些空间,创造了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科技创新、模型制作、航天航空、播音主持、艺术团、体育运动等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围绕校本课程,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建设突飞猛进
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发展,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全校师生,转变角色,充当校本课程的研究者,挖掘、整合信息资源,开发好相关校本课程,使图书馆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理念深入到图书馆馆员工作的每个环节,科研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已经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学科教学与图书馆相结合
图书馆作为开放式教育教学服务场所,通过日常信息化借阅管理书籍规范化,整合信息资料科研化,提高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水平。同时以学科课程情景探究为切入点进行全方位探讨,开展了多头多版本的情景设置,在帮助师生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和学科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讲授夏衍《包身工》一文,教师要准备素材作为课文的导入,但是怎么导入的过程需要深入地组织,这样图书馆资源就得到了充分挖掘,促使教师和图书馆馆员配合找出更多文学作品中关于讲解中国历史背景下包身工的相关知识,充实到教学素材之中,结合现在的社会现状,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课文,同时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
2.为教学服务,提供有价值的题库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优化教学资源,从海量的教学资料中筛选有效信息,为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题库成为图书馆软件建设中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题库的建设从原来的某些已有资料的整理到后来自主创造设计,需要图书馆馆员花大力气将很多很主观的材料根据各科所需分开整理,如讲政治经济问题,除了需要结合政治观点外,更需要结合时事政治、文化知识编写主观与课程相关联的题目,将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工作中的启示与借鉴
学科教学与图书馆资源的有效结合是华师第一附中在校本课程的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一种新尝试和探索,开设图书馆相关选修校本课程也为图书馆探究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从华师大第一附中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对于未来中学图书馆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1.图书馆馆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校本课程学科问题涉及面广,图书馆馆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完善个人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文化,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全面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来。
2.图书馆馆员应主动加强与教师的合作
校本课程中的情景设置问题来源于一线教师,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资源,教师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往往一方面出现教师收集资料的偏差、不足,导致了工作的无效性、滞后性;另一方面教师手中结合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充分放手,也容易使图书馆馆员的资料收集时间加长、重复性工作增加,导致资源的共享性降低。
3.图书馆馆员要参与课件建设
图书馆在服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科研成果要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传统纸质、电子文档形式对校本课程的直接应用少了直观、动态的吸引力,课件建设迫在眉睫。加大对课件的制作是未来图书馆软件建设工作中的重点科研项目。
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真正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知识。高中图书馆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在工作中出亮点,在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营养供给,要把科研创新落在实处,勇于参与教育教学产品的开发,提高高中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建设。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