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探究性学习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讨论交流、通过动手操作、多元激励评价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建立自主、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实践 评价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探究性学习是我们大力提倡并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我们的课堂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比例尺”时,老师先把“中国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最想去的地方,说说打算怎么去?然后再算一算这个地方离我们这儿有多远?顿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合作探究。相反,合作探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探究行为不应只是个体行为,还要加强同桌探究、小组探究等探究行为。例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中,设计了这么一道题:小军、小红两人相距400米,小军每分钟走3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走了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这道题属于开放题,仅靠个人力量解决有点困难,我便提出两个问题:①他们两人是怎样走的?有几种可能情况?②这道题有几种答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几种可能画草图,再一一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验证,很快完成了课程预定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通过动手操作,拾撷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到:我看见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马芯兰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现代教学是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用手“创造”探究的成果。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亲手做试验。首先,将一个圆柱三等分,并在其侧面画出标记,再用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沙,然后把沙倒入这个圆柱中去。结果,学生惊喜地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其次,先用一个圆柱装满沙,再把沙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中,三个圆锥装满刚好倒完。同学们也很快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最后,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做同样的试验,他们豁然开朗:原来“等底等高”是这一特性的前提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不抽象、不空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元激励评价,延伸学生探究的视线
学生学习情感的获得,一方面是来自学习内容的本身,从未知到已知的成功感,另一方面还来自他人的评价,特别是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鼓励。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多用“真不错”、“你真棒”、“有见识”、“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等鼓励性语言。评价也要讲究“创新”,还可以采用命名“班级小博士”、“活动小能手”、“生活小行家”、“小小数学家”、“最佳活动小组”等形式赞赏学生。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有时更具魅力。也许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这样能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树立探究学习的自信心,产生莫大的鼓舞。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的新理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新课标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
[4]《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5]《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自主 合作 实践 评价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探究性学习是我们大力提倡并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我们的课堂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比例尺”时,老师先把“中国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最想去的地方,说说打算怎么去?然后再算一算这个地方离我们这儿有多远?顿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合作探究。相反,合作探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探究行为不应只是个体行为,还要加强同桌探究、小组探究等探究行为。例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中,设计了这么一道题:小军、小红两人相距400米,小军每分钟走3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走了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这道题属于开放题,仅靠个人力量解决有点困难,我便提出两个问题:①他们两人是怎样走的?有几种可能情况?②这道题有几种答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几种可能画草图,再一一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验证,很快完成了课程预定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通过动手操作,拾撷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到:我看见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马芯兰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现代教学是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用手“创造”探究的成果。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亲手做试验。首先,将一个圆柱三等分,并在其侧面画出标记,再用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沙,然后把沙倒入这个圆柱中去。结果,学生惊喜地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其次,先用一个圆柱装满沙,再把沙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中,三个圆锥装满刚好倒完。同学们也很快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最后,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做同样的试验,他们豁然开朗:原来“等底等高”是这一特性的前提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不抽象、不空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元激励评价,延伸学生探究的视线
学生学习情感的获得,一方面是来自学习内容的本身,从未知到已知的成功感,另一方面还来自他人的评价,特别是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鼓励。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多用“真不错”、“你真棒”、“有见识”、“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等鼓励性语言。评价也要讲究“创新”,还可以采用命名“班级小博士”、“活动小能手”、“生活小行家”、“小小数学家”、“最佳活动小组”等形式赞赏学生。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有时更具魅力。也许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这样能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树立探究学习的自信心,产生莫大的鼓舞。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的新理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新课标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
[4]《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5]《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