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化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充分解析,提出了针对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合作、乃至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能力,并最终加强中学化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认知化学知识正确应用途径的心理认知,是发展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思想共鸣。核心素养是针对于应试教育所提出的解决策略,对于“有知识,无素养”教育问题始终是素质教育亟待突破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通过大量记忆补充了知识盲区,但是这种记忆多为浅层表象学科知识点的理解,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应用。那么这样习得中学化学知识,也只能作为一种考试能力,而很少产生对于知识迁移的应用价值。当诸多化学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学生很难通过自身所学加以诠释。那么学科核心素养无法真正体现,也是中学化学教育的最大缺失。故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中学化学必须改变教育思维,探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路径。
二、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类型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特指学生通过习得化学知识,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
(一)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智力因素。特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产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可分析题型、可自主学习、可操作实验等等。
(二)必备品格
“必备品格”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非智力因素。特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可灵活应用,与实践维度产生联系,客观分析化学知识在现实维度的应用方向与方法。
(三)正确价值观念
“正确价值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取向。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知识,达到真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核心素养。
三、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路径
(一)控制知识要素,畅通学习逻辑
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加以训练。但是在以往时期,知识能力潜藏于书本之中,化学教师对于知识边界的探索极为有限,学生学习无法克服理解障碍,故而很难形成畅通无阻的化学思维。为此,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控制其中的知识要素。通过理清化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与具体环节,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逻辑,方能为培养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条件。
诸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时,既需要辅导学生对所有化学实验器材的功能加强认知,也需要对诸多实验器材和样本的作用更为熟识。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即便前期记忆了大量实验流程或基础知识,仍然由于过度紧张或兴奋使得实验操作出现披露,更无法得到重要的实验结果。
其根本因素就在于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逻辑的认知并不完整,这种解读化学知识的关键能力并未有效控制知识要素,故而失去了实验操作的正确解读。在开展类似的化学教学内容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的对诸多知识点详细记录,对实验样本或器材在该实验项目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让关键知识点的基本要素完全呈现,才能加强学生的主观认知,并形成更为畅通的学习逻辑。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学化学教育需要逐步完善的重要方向。
(二)构建知识链条,形成应用思维
中学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为关键的问题并非学生的知识记忆,而是对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必备品格是学生逐步加强化学知识认知,逐步强化学习思维的重要核心素养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其重点培养路径是为学生构建知识链条,让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强的连贯性,而并非单一节点的化学知识边界。基于此,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知识链条,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思维。
诸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知识链条结果:“金属物质特性→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延展性→生活中常见金属类型→应用方向和价值”。这种从理论知识体系延伸过渡到生活应用的教学延展,可令学生产生对于化学知识应用层面的真实理解,间接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划分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A小组讨论“稀有金属”的特性和应用价值,B小组讨论“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价值,C小组讨论“合金材质”的特性和应用价值。不同的探讨方向缩小了学习范围,令每一小组的学生具有了更多的知识延展和验证时间。而后由各小组收集到的材料,以及讨论结果作为课堂教学延展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更为清晰,对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具体,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团队合作探讨,自主学习总结
正确价值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化学知识的深入研究,亦或实践延伸,都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正确价值观念。结合以往时期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化学核心素养能力,以及多年教学经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应当采取团队合作探讨、自主学习总结的方式。
诸如,在讲解“水的组成”知识点时,可将电解水实验作为合作学习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由学生的讨论完成对于知识点的梳理。而后,需要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回答如下问题:实验中产生的气泡为何种气体,点燃小木条检验观察时的现象,正极与负极所收集到的气体比例为多少等等。
合作是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实验操作需要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理论学习也可转化为小组讨论形式。但团队合作必须消解学生之间的依赖性,让学生更为独立,才能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念。故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更加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总结。这种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是中学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后一项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组成类型来看,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缺一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控制知识要素的呈现方式,辅助学生理清并畅通学习逻辑。继而通过改良教学方法和路径,支持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江绪先.素养立意 原创佳题——中学社会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新样态[J].中学历史教学,2018(10):60-62.
作者简介:刘效侠(1971.3),女,职称:中学一级,化学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认知化学知识正确应用途径的心理认知,是发展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思想共鸣。核心素养是针对于应试教育所提出的解决策略,对于“有知识,无素养”教育问题始终是素质教育亟待突破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通过大量记忆补充了知识盲区,但是这种记忆多为浅层表象学科知识点的理解,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应用。那么这样习得中学化学知识,也只能作为一种考试能力,而很少产生对于知识迁移的应用价值。当诸多化学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学生很难通过自身所学加以诠释。那么学科核心素养无法真正体现,也是中学化学教育的最大缺失。故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中学化学必须改变教育思维,探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路径。
二、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类型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特指学生通过习得化学知识,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
(一)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智力因素。特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产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可分析题型、可自主学习、可操作实验等等。
(二)必备品格
“必备品格”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非智力因素。特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可灵活应用,与实践维度产生联系,客观分析化学知识在现实维度的应用方向与方法。
(三)正确价值观念
“正确价值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取向。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知识,达到真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核心素养。
三、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路径
(一)控制知识要素,畅通学习逻辑
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加以训练。但是在以往时期,知识能力潜藏于书本之中,化学教师对于知识边界的探索极为有限,学生学习无法克服理解障碍,故而很难形成畅通无阻的化学思维。为此,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控制其中的知识要素。通过理清化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与具体环节,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逻辑,方能为培养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条件。
诸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时,既需要辅导学生对所有化学实验器材的功能加强认知,也需要对诸多实验器材和样本的作用更为熟识。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即便前期记忆了大量实验流程或基础知识,仍然由于过度紧张或兴奋使得实验操作出现披露,更无法得到重要的实验结果。
其根本因素就在于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逻辑的认知并不完整,这种解读化学知识的关键能力并未有效控制知识要素,故而失去了实验操作的正确解读。在开展类似的化学教学内容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的对诸多知识点详细记录,对实验样本或器材在该实验项目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让关键知识点的基本要素完全呈现,才能加强学生的主观认知,并形成更为畅通的学习逻辑。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学化学教育需要逐步完善的重要方向。
(二)构建知识链条,形成应用思维
中学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为关键的问题并非学生的知识记忆,而是对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必备品格是学生逐步加强化学知识认知,逐步强化学习思维的重要核心素养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其重点培养路径是为学生构建知识链条,让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强的连贯性,而并非单一节点的化学知识边界。基于此,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知识链条,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思维。
诸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知识链条结果:“金属物质特性→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延展性→生活中常见金属类型→应用方向和价值”。这种从理论知识体系延伸过渡到生活应用的教学延展,可令学生产生对于化学知识应用层面的真实理解,间接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划分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A小组讨论“稀有金属”的特性和应用价值,B小组讨论“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价值,C小组讨论“合金材质”的特性和应用价值。不同的探讨方向缩小了学习范围,令每一小组的学生具有了更多的知识延展和验证时间。而后由各小组收集到的材料,以及讨论结果作为课堂教学延展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更为清晰,对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具体,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团队合作探讨,自主学习总结
正确价值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化学知识的深入研究,亦或实践延伸,都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正确价值观念。结合以往时期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化学核心素养能力,以及多年教学经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应当采取团队合作探讨、自主学习总结的方式。
诸如,在讲解“水的组成”知识点时,可将电解水实验作为合作学习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由学生的讨论完成对于知识点的梳理。而后,需要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回答如下问题:实验中产生的气泡为何种气体,点燃小木条检验观察时的现象,正极与负极所收集到的气体比例为多少等等。
合作是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实验操作需要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理论学习也可转化为小组讨论形式。但团队合作必须消解学生之间的依赖性,让学生更为独立,才能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念。故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更加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总结。这种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是中学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后一项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组成类型来看,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缺一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控制知识要素的呈现方式,辅助学生理清并畅通学习逻辑。继而通过改良教学方法和路径,支持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江绪先.素养立意 原创佳题——中学社会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新样态[J].中学历史教学,2018(10):60-62.
作者简介:刘效侠(1971.3),女,职称:中学一级,化学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