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中心模式下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及反思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本中心模式对社会工作介入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实践基础,探讨人本中心模式运用于具体社工实务的方法,并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人本中心模式;社会工作;实践反思
  随着国家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创新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逐渐在我国普及和推广。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运用“人本中心模式”的方法,凝练了小组、个案和社区社会工作三大服务手法、理论技巧,践行社会工作伦理价值,透过身、心、灵的相互影响,运用语言、灯光、音乐等其他道具作为辅助,在活动中通过开放式的言语引发、示范,鼓励活动参与者实现勇敢分享、互敬互助,唤起人内心深处爱与感恩的情怀,责任与担当的人格质素,能够实现生命影响生命的社会工作理念实践成效。
  一、“人本中心模式”在社会工作项目实践中的运用
  “人本中心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在20 世纪40 年代初最早提出的。“人本中心模式”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相信人性本善,注重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它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题行为,而是重视人的成长和发展。
  (一)“人性观”是人本中心模式的根本原则
  罗杰斯认为,人是善良、理智、能够评估现实、有能力自我表述和有成长潜能并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人本中心模式中,助人者扮演的并不是传统心理治疗模式中专家者的角色,而是一个与案主“同行者”的角色[ 杨晶:《人本中心模式与社会工作》,《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第4 期。]。
  “人的心理是一种精神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对其进行直接观察和操作”[ 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年版,第44 页。]。社会工作员作为助人者来说,其任务不在于用一套科学的治疗工具来帮助案主达到改变,而是相信案主有解决自我能力的潜能。在服务过程中,受助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二)价值观是“人本中心模式”的出发点
  社会工作以价值为先导的专业,而“人本中心模式”则是以价值观为出发点。在运用“人本中心模式”进行服务工作时,必须要以“人本”的价值观对待案主,以真诚、平等、接纳、同理的价值观为案主的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场域。
  通过运用“人本中心模式”的价值观,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时候,案主(即受助者)是活动的主题。作为活动的带领着(导师、社工、志愿者),都是辅助活动完成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使受助者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态度、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助人者看待受助者时,履行的是社工服务中“平等”的原则[ 文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社会科学》2009 第7 期。]。社会工作者在助人的过程中,“接纳”是无条件的,我们看待问题的本身仅仅是当事人,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服务对象的时候,从社会工作“个别化”的原则来解释,就使得每一个受助者成为了一个不在预期范围内的可控制的实验。
  人本主义认为,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要求助人工作者要做到信念、态度和实际行动的高度一致:首先是“真诚”(congruence),也就是助人工作的过程中助人者不虚伪、不娇柔造作、不以专家自居。第二,是“接纳”,社工员不受自己对案主思想、感受、行为的判断或评价的影响,而给与案主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条件式的积极关注。第三,就是“同理心”。这份同理,是对案主案首的感同身受,而非同情心,这要求社工员能够站在案主的角度为案主思考问题,感知案主的处境,让对方获得被理解的感受。
  以上三个条件构成了助人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只要条件和环境够,助人过程中的治疗目标就能达到。世间万象的各种情绪、认知、觉察,让心灵成长工作坊在特殊的场域唤起人心的共鸣,每一次服务或许改变不了每个人的认知与想法,但是在社工理念指引下的社会行动,使得社会工作的服务具有亲切感、具有工作流程和科学管理,让接受到服务的人获得共鸣。
  (三)“以人为中心”是人本中心模式的精髓
  人本中心模式的助人服务相信,只有案主在助人过程中成长了,就会用一个自由、负责、自我导向时的自我,去解决求助时以及将要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强调的是当下的觉察,而不是后期的思考与评价。因此,服务的重点并不在于深入分析案主过往的经历和“未完成的事”,而是看待案主在服务中当下觉察的状态,包涵了情绪、思维和行为,案主需要成长动机的大小。
  (四)对于助人者来说,对于本身没有经过专业心理学训练的人来说,人本主义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人本主义的助人者“就像要成为一个全才社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社工员要能真诚、开放的接纳他人,要能不断的反思和促进自我成长,要能以一种成长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和案主,接纳个体间的差异性”。
  (五)在助人过程中,体现“平等”的服务关系
  社工员和案主双方的关系,罗斯杰在人本主义中反对将助人过程神秘化,所以在助人的服务中,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助人者需要和案主发展一种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消除案主的助人心理,从而进行自我探索,摘取社会化过程中戴上的面具,正确的认识自我,达到成长的目的。由此,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员通过引导案主感受生命中感恩和温暖、受肯定的瞬间的故事的叙说,能够引导案主进入自我生命投射的状态,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认同自我的价值,对社工员通过分享对服务进行升华和反思,也在短短的过程中将肯定案主生命价值、同理案主生命创伤以及疏通案主内心结。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路径
  (一)汲取传统思想,资源整合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社会是在历史的前行下不断进行新车代谢式的发展,在传统道德中有些道德目的不适合现代社会,但是道德传统中的道德原理依然适于现代社会[6][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这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新人本中心模式从传统的道德沉淀中重新萃取,使得其内容包含了对个人生存权利的肯定,对人尊严的肯定,对道德价值的肯定,对自由的肯定,以及因此对开放的心灵和开放的社会之趋进。
  (二)以传统助人模式改造现有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从现有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上看,基本上是在西方价值理念和理论模式的指导下实施。虽然,现代社会中存在个人困扰和社会问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但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还是有必要挖掘我国传统的思想资源和助人模式。
  (三)助人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应立足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以及寻求帮助的行为逻辑。中国的救助体系在中国民间的助人系统具传统特点,即遇到困难首先寻求家庭与家族、邻里与亲友的支持[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版,第532页。]。因此,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者进行助人工作理论研究和服务方法探讨时,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以价值观指导行动,成为社会工作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杨晶:《人本中心模式与社会工作》,《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第4 期。
  [2]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年版,第44 页。
  [3]文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社会科学》2009 第7 期。
  [4]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浙江学刊》2001 年第7 期。
  [5]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6]钟桂男:《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 年第10期。
  [7]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版,第532页。
其他文献
【Abstract】: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almost without exception everyone, men and women, old and young, wishes to be beautiful. However, some people, not too many though, might look physically beautif
期刊
【摘要】: 客家语,简称客语,又称客话、客家话等,部分地区还称涯话(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广东话)、粤东语、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门语言;但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国内,则被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马来西亚等国
期刊
【摘要】:本文综述了2006年至2015年间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热门领域的文献,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展望了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  【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综述;不足;展望  1. 前言  语料库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打破了传统语言学自上而下的研究传统,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从分析真实使用的语言数据得出语言使用的规律,从而为语言研究,教学,词典编纂等提供了一种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同时,社工在工作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其中以伦理问题更为让人关注,如何解决社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是面临的紧要问题。构建更加实用的我国的社工伦理守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社会工作界共同制定并发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则。伦理守则是专业
期刊
【摘要】: 自提出后十多年来,生态翻译学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进展。近日,笔者看了胡庚申教授发表在中国翻译上的一篇论文之后,深觉受益匪浅。然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生态翻译过于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心,笔者认为这表现出一种片面、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与生态伦理相背离。  【关键词】:文本生命权;其他主体权;文本文化传承性  一、引言  近期有幸读到生态翻译学领域主要代表人物胡庚申教授的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and make conclusion of several applicable approaches used in menu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dishes, di
期刊
【摘要】: 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词汇等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试图揭示汉语的基本情况并升华形成理论。本文内容主要选取三个大的方面即专用动量词“顿”的语义发展演变、语法、语用等,来对专用动量词“顿”进行研究。  【关键词】:历史演变;语法功能;语用  一、语义产生及其发展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动量词“顿”是很常见的,用来指称饮食、打骂、斥责、
期刊
【摘要】: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发生了语言转向,形成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的学生赛尔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并进一步提出间接言语行为,引起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日常语言学派;语言哲学  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史上大致经历三次转向: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哲学。在古希腊,哲学的
期刊
【摘要】:唐代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在继承了前代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 唐代诗歌、散文、绘画、雕塑等方面较前代不仅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唐代文化由此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促进唐文化繁荣的主要动力则是唐代雄厚的物质基础、开明的文化政策、发达的内外交通和频繁的对外沟通。从这四个角度探究了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说明了促进唐代文化发展的多
期刊
【Abstract】:Today,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expand over time. As a main tool for countries to project their images and promote their cultur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