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原因往往是学習数学没意思,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课题。
  我认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更新教育观念,并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 “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
  
  一、巧妙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了基调,确定好了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教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教师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知道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二、联系实际,改进教学形式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应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真正吸引学生的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我认为,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大胆地把课堂设到生活中去、设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学生感触到的实际事物,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再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从而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质的飞跃。比如,在进行 “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线和地线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这么长它们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回答说:“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教师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师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类似的平行问题,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画下来。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比如:火车的两根铁轨;滑雪运动时,两根雪橇要保持平行;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等。学生会想到很多这种平行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再比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创设商场营业柜台,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阿姨和小朋友,对话如下:
  小朋友: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
  营业员:小朋友,平常的时候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剩余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这样两样东西你都可以拿走,还会再找你8角钱。(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
  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具有设备电子化、教材形声化、教学过程再现化、表现方式多样化、教学形式新颖化的特点,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积极思维,唤起审美愉悦,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教学需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比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采用flash动画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提高课堂艺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数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资源来源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为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语文。    一、到生活中识字    小学生需要大量的识字,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儿童学习汉字,受到教师、教材
期刊
摘要: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低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直接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基础。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刚入学的孩子,一方面积累的字词不多,生活经验贫乏;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此,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逐渐将学生引
期刊
新学年开始,一些同学进入了高中。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后,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特别是个别初中数学成绩优良的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致使有的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呢?本人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调查了解,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高中教材在衔接上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每一问题的提出都较实际,教材文字简练,而且贴近生活的事例较多
期刊
几何教学,历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所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几何学科入门的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与技能的形成。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领悟到,几何教学应强调突出以下几点。    一、重视与小学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小学联系紧密。一方面初中的几何是小学数学的推广、扩展,许多内容直接源于小学,另一方面,初中几何的许多内容的引入、公理、定理、性质的导出多从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而成,或以小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怎样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会书面表达呢?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作文的途径。  关键词:兴趣 想象思维 写作素材 观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生,特别
期刊
新课程从未来人发展需要的角度倡导自主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将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决不是课堂学习之外的旁观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
期刊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学来说,作文难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作文难教,最费力却又最不见功效”是语文老师的共识,学生们更是谈“文”色变。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变“怕作文”为“乐习作”呢?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生活有心人    一篇好文章绝对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只有来源于生活才具有真实感、可读性。所以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观察
期刊
提及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它学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几年的亲身经历使我发现:初中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差,缺乏自信,自卑感强,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一、要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每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实现《标准》的要求,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读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二、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读可以充实语言,助于表达。  关键词:增强 美感 丰富 经验 充实 语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并成为各科教学的首要目的所在。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当然首当其冲。于是乎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再好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得通过具体的、直接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落实,因此,实现素质教育,关键要在优化常规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首先,优化课堂常规教学要优化教学目标,努力克服“教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