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把握时机,找准转化点,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 转化时机 教学策略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带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思维特点,使其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思维形式,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链接操作点,从抽象向具象转化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多还停留在具象阶段,但数学概念却富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因此,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连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使其从抽象向具体转化。
例如,教学“1~5的认识”时,根据教材内容,我先给出数字1、2、3、4、5,接着设计了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根据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层次一,出示数字4,让学生摆一摆,用学具中的小棒摆出4;层次二,出示数字5,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或○,摆出一个5;层次三,让学生摸一摸,找出身体上是2的东西,学生经过观察和体会,认为眼睛是2个,鼻孔是2个,袜子是两只,等等;层次四,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这些数字,学生发现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只脚有5个脚趾,衣服纽扣也有数字,数硬币可以知道是多少钱。
通过四个环节,教师将概念教学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概念,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摸一摸、数一数,对数学从陌生到熟悉,从而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刺激了思维的活跃度,大大提升了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二、紧扣有趣点,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和畏惧感,如果教师能够紧扣有趣点,变静态的数学概念为有趣的动态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生机,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得到了四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将这四种情况进行展示(如图1),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几种,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
学生很快发现折痕经过这个长方形纸的中心。为了直观呈现这个抽象的二分之一,我根据学生的体会,动态呈现了这个过程(如图2)。
学生由此深刻领悟到,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点的无数条直线可以将这个长方形平分为2份,也就是说,要将长方形2等分,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点是折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关键环节。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屏幕展示,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其中,轻松愉快中获得鲜明的感知,并逐渐形成概念。
三、抓住变式点,从直观向抽象转化
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曾经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概念的变式点,从直观向抽象转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思维层次的发展。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紧扣几分之一的意义,设计了三个变式活动:活动一,先让学生分蛋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活动二,拿一张长方形纸,学生通过横折、竖折、对角线折的方法,折出不同形状的,抽象概括出的本质属性;活动三,用不同形状的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而后进行大小比较。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认识到几分之一的本质,就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以上教学,教师抓住几分之一的抽象意义这个核心,设置变式活动,从分实物到分图形,从折出到比较大小,让学生从直观变化中抽象概括,理解其本质属性,提高了概念教学的实效。
总之,数学概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紧扣转化点,从抽象转化为具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具象转化为抽象,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全面直观的认知。
(责编 童 夏)
[关键词]概念教学 转化时机 教学策略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带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思维特点,使其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思维形式,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链接操作点,从抽象向具象转化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多还停留在具象阶段,但数学概念却富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因此,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连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使其从抽象向具体转化。
例如,教学“1~5的认识”时,根据教材内容,我先给出数字1、2、3、4、5,接着设计了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根据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层次一,出示数字4,让学生摆一摆,用学具中的小棒摆出4;层次二,出示数字5,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或○,摆出一个5;层次三,让学生摸一摸,找出身体上是2的东西,学生经过观察和体会,认为眼睛是2个,鼻孔是2个,袜子是两只,等等;层次四,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这些数字,学生发现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只脚有5个脚趾,衣服纽扣也有数字,数硬币可以知道是多少钱。
通过四个环节,教师将概念教学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概念,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摸一摸、数一数,对数学从陌生到熟悉,从而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刺激了思维的活跃度,大大提升了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二、紧扣有趣点,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和畏惧感,如果教师能够紧扣有趣点,变静态的数学概念为有趣的动态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生机,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得到了四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将这四种情况进行展示(如图1),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几种,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
学生很快发现折痕经过这个长方形纸的中心。为了直观呈现这个抽象的二分之一,我根据学生的体会,动态呈现了这个过程(如图2)。
学生由此深刻领悟到,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点的无数条直线可以将这个长方形平分为2份,也就是说,要将长方形2等分,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点是折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关键环节。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屏幕展示,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其中,轻松愉快中获得鲜明的感知,并逐渐形成概念。
三、抓住变式点,从直观向抽象转化
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曾经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概念的变式点,从直观向抽象转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思维层次的发展。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紧扣几分之一的意义,设计了三个变式活动:活动一,先让学生分蛋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活动二,拿一张长方形纸,学生通过横折、竖折、对角线折的方法,折出不同形状的,抽象概括出的本质属性;活动三,用不同形状的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而后进行大小比较。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认识到几分之一的本质,就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以上教学,教师抓住几分之一的抽象意义这个核心,设置变式活动,从分实物到分图形,从折出到比较大小,让学生从直观变化中抽象概括,理解其本质属性,提高了概念教学的实效。
总之,数学概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紧扣转化点,从抽象转化为具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具象转化为抽象,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全面直观的认知。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