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条重要途径。“问题解决”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学得知识。它具体体现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变为自身的需要,培养探索精神和能力,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实施“问题自主解决”策略的教学,首先要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出富有激发性的和引导性的问题,营造“敢问”、“好问”的学习氛围。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甚至是教学目标之外的,教师都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具有导向性、启发性、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以创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将长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演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图形?看到了这个图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A、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相比谁大?B、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C、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算?D、长方形怎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探索、研究、寻找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问题,培养主体意识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支操作实践,自己去探索真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能独立思考问题,老师绝不暗示,例如:教学“商的不变性”时,可以让学生先填表: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A、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B、从左往右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呢?有什么规律?C、从右往左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呢?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选代表上台介绍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猜想怎样变化的除法算式商不变,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然后指导学生验证猜想,这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商的不变性”这一规律。以上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尝试、讨论、猜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法指导,培养策略意识
“问题自主解决”就重视渗透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从不同角度探求多种解题的途径。在教学上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时间,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真正感悟“问题解决”的策略,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题目是比较3/4和5/6的大小。(1)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对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提供学具,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线段图等,让学生选择所需学具,再讨论、操作,从中寻取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3)选派代表到讲台介绍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的是利用图形比较发现;有的是同参照物比较;有的是把3/4和5/6都化成小数来比较;有的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有的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来相比较。(4)老师因势利导提问:这几个同学做法不同,但最后都正确地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你最喜欢哪一种做法?你认为哪能一种做法最好?为什么?这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整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发现、获得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归纳、转化、推理、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感悟到“问题自主解决”的策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问题自主解决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实施“问题自主解决”策略的教学,首先要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出富有激发性的和引导性的问题,营造“敢问”、“好问”的学习氛围。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甚至是教学目标之外的,教师都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具有导向性、启发性、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以创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将长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演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图形?看到了这个图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A、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相比谁大?B、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C、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算?D、长方形怎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探索、研究、寻找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问题,培养主体意识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支操作实践,自己去探索真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能独立思考问题,老师绝不暗示,例如:教学“商的不变性”时,可以让学生先填表: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A、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B、从左往右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呢?有什么规律?C、从右往左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呢?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选代表上台介绍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猜想怎样变化的除法算式商不变,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然后指导学生验证猜想,这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商的不变性”这一规律。以上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尝试、讨论、猜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法指导,培养策略意识
“问题自主解决”就重视渗透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从不同角度探求多种解题的途径。在教学上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时间,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真正感悟“问题解决”的策略,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题目是比较3/4和5/6的大小。(1)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对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提供学具,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线段图等,让学生选择所需学具,再讨论、操作,从中寻取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3)选派代表到讲台介绍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的是利用图形比较发现;有的是同参照物比较;有的是把3/4和5/6都化成小数来比较;有的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有的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来相比较。(4)老师因势利导提问:这几个同学做法不同,但最后都正确地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你最喜欢哪一种做法?你认为哪能一种做法最好?为什么?这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整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发现、获得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归纳、转化、推理、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感悟到“问题自主解决”的策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问题自主解决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