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与审视:巴黎摄影博览会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ongb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美丽的邂逅
  来巴黎的第一个秋天,我约了好友去城南郊的印章公园(Parc de Sceaux)看秋叶,天阴数日,那一天走到黄灿灿的落叶林间,竟下起绵绵细雨来。撑着伞漫行湖边,湖面腾起薄雾,朦胧间有天鹅垂颈徜徉于水,蓦然发现沿着湖岸,有几十张自然主题的摄影作品掩映于路边的林中,雨落在树叶上,几乎与这些作品融为一体。
  
  这就是1839年诞生摄影术的巴黎。
  在巴黎的人们是有福气的,城市保留着百年前的布局,道路虽然不宽敞,但给集市留着足够的活动空间。人们乐于赶集买奶酪和肉,淘各自家中出让的旧收藏,还能遇见布置在广场上的展览。看展览恐怕是巴黎人最为热衷的活动了,哪怕在寒冷的下雪天为了一睹莫奈绘画作品的大展,人们愿意裹紧了风衣伫立在雪地里等候两个小时。
  巴黎有着极为活跃的展览氛围,且不说散落各处的画廊的小展览,巴黎本来就是一个大博物馆,除了收藏古典艺术的卢浮宫、收藏19和20世纪初艺术品的奥赛博物馆和现当代艺术收藏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以艺术史时期或文明地带分类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在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Rmn)的组织下,博物馆与文化机构之间互借藏品极为便利,因此各个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在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不同主题的大型展览,围绕着展览还有电影、讲座、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年度的大型博览会和艺术沙龙,这可是艺术的盛会。而每年11月,巴黎就成为世界各地朝圣者纷至沓来的摄影之城,一年一度的巴黎摄影博览会(Paris Photo)通常在卢浮宫(今年在法国大宫)举办,并拉开两年一度的巴黎摄影月(Mois de la Photo)的大幕。
  巴黎摄影博览会从1997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其巨大成功使得每年秋末的巴黎成为摄影创作与市场的盛会,组织方每年会策划一个主题,并邀请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画廊和艺术家来参展。
  自摄影诞生170多年来,法国的摄影界大师辈出,尤金·阿杰提出了“纪实摄影”,亨利·布列松发现“决定性瞬间”,还有维利·罗尼[1910年~2009年,法国摄影家),与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Édouard Boubat共同成为二战后法国“人道主义”摄影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杜瓦诺、马克·吕布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当前科技飞跃与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环境下,尽管几乎人人拥有相机和能拍照的手机,但如何让大众走进摄影的世界,探索和发现摄影的历史,以及给世界各地的摄影艺术家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便是法国每年举办巴黎摄影博览会,还有阿尔勒摄影节、佩皮尼昂和图尔摄影节的愿景。
  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如奇遇,而在这样的展览盛会上,人们与摄影又可称作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舞台是如何搭起的
  这样的盛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摄影博览会却只有短短的三天。我们来看这个宏大的舞台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一、博览会主题
  前面说到,巴黎摄影博览会每年策划一个主题、举办展览,而实际上对于参加博览会的画廊、出版商和收藏机构来说,所有主题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展开:摄影在艺术、媒体和出版市场到底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图片成为媒体的主要语言之一,无论报纸、杂志还是网络,摄影图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摄影是否应该享有与绘画一样的艺术收藏价值,人们能否以欣赏绘画、雕塑或是工艺品那样的态度去欣赏摄影作品?画廊、出版商和媒体应该如何区别对待摄影,如何扮演摄影史发展中各自的角色?这都是法国每年举办的摄影节所关心的议题。
  而同时,摄影史与其他艺术史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近代产生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物,可以算作艺术史上不多的全世界一起同步探索的艺术形式。因此,巴黎摄影博览会也致力于探知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摄影艺术发展现状,建立不同文明地域在摄影领域对话和交流的桥梁。这几年来巴黎摄影博览会邀请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2008年)、伊朗和阿拉伯世界(2009年)、中欧五国(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2010年)。不难看出,近几年的主题都是向“东方”致意,后文将专门探解其意。而今年邀请的是谁呢?从巴马科到开普敦,2011年将迎来我们普遍陌生的非洲摄影。
  二 、评委
  巴黎摄影博览会是一个摄影艺术市场的盛会,对参展单位和作品的遴选至关重要,且看今年的八位评委都是哪些重要人物:
  Guido Costa,1957年出生于都灵,曾经教授哲学,并在新闻媒体、剧场和电影院工作。1990年开始专注研究当代摄影,1995年成为纳普勒斯THE画廊的馆长。2000年在都灵开办自己的画廊Guido Costa Projects,聚焦于当代欧美艺术家的艺术项目。
  Howard Greenberg,来自纽约,Howard Greenberg画廊(纽约)的所有者,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商之一。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摄影的专家,他的画廊推出过爱德华·韦斯顿、尤金·阿杰、沃克·埃文斯、布拉塞(Brassaï)以及布列松的经典作品。
  Edwynn Houk,来自纽约。有着30多年历史的摄影收藏家和商人。1980年开设 Edwynn Houk画廊,推出安德烈·科蒂兹、布拉塞等现代摄影的开山大师的作品,他的画廊同时也是极具影响力的私人摄影收藏机构,并与纽约大都会等博物馆有合作关系。并且专门出版经典摄影大师系列的画册。是巴黎摄影博览会常年评委之一。
  Tim Jefferies,来自伦敦,Hamiltons画廊从 1977开办以来,成为英国最主要的摄影画廊之一。Tim Jefferies从1984年开始掌管该画廊的运营。他是20世纪摄影大师的专家,推出过Irving Penn, Richard Avedon,Helmut Newton,Herb Ritts,Robert Mapplethorpe等大师的展览,推出当代摄影师有 Guido Mocafico,Roger Ballen,Alison Jackson,Erwin Olaf, Albert Watson et Miles Aldridge等。他也是众多私人机构和企业的收藏指导。
  Françoise Paviot,来自巴黎。从1975到1990年在法国国家档案馆主持摄影图片的管理工作,从1995起经营Françoise Paviot画廊。她主修文学,曾是法国著名摄影杂志Interphotothèque Actualités 以及蓬皮杜文化中心内参报纸的主编。她著有《节日的巴黎》(Paris en fête,Collectionneur出版社,2004)、《摄影师与巴黎》(Des photographes et Paris, Chêne出版社,2002)等著作。此外她还合作出版了众多摄影画册,也是许多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Priska Pasquer,来自科隆。先是主修艺术史,然后在科隆大学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从1996年起在 Kicken画廊(柏林)成为摄影收藏指导, 推出过El Lissitzky,Gustav Klutsis和Heinz Hajek-Halke等艺术家。2000年她在科隆开办自己的画廊,专注于推出欧美现当代摄影艺术家和日本摄影师的作品。
  来自赫尔辛基的 Timothy Persons,是TaiK画廊的收藏家,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瑞典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艺术指导。他也是巴黎摄影博览会常年评委之一,并且是多家收藏机构如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哥本哈根国家摄影博物馆的收藏顾问。
  Renos Xippas工作在巴黎和雅典两地。1990在巴黎玛莱区创办Xippas画廊以来,推出20多位法国和外国艺术家,涉足摄影、绘画、雕塑、影像以及装置艺术等领域。2003年他将画廊分开到雅典,又于2005年在法国厄尔河畔·帕西(Pacy-sur-Eure)开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用于当代艺术实验。
  可见八位评委绝大多数都是资深的摄影市场评估专家、收藏家和艺术顾问。他们往往是多年的画廊运营商、出版商,涉及领域涵盖摄影史当中19世纪、现代摄影和当代摄影市场的三大块。
  三、画廊、艺术家和特展
  虽说评委实力雄厚,每年主题和特别邀请的国家地区都在变化,但这个大展的主力军——画廊和艺术家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规模。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巴黎摄影博览会邀请了30个国家、111个画廊和1870位艺术家参展。
  在特定的主题之外,还有很大部分相对自由的作品,甚至与主题无关。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老照片,往往价格不菲,依照作品价值、尺寸和作者的知名度,从上千欧元到上万欧元不等。此外每年都会推出几个特展:
  “才华摄影奖”(SFR Jeunes Talents)是法国电信公司SFR冠名支持的奖项,专门发掘年轻摄影师,给予丰厚的奖励并提供获奖者在巴黎摄影博览会和阿尔勒摄影节举办展览的机会。到2010年该奖项已颁发四届。近年来有中国摄影师参赛并获奖,有意者可以在它的官方网站(www.sfrjeunestalents.fr)上获得更多信息。
  汇丰银行摄影奖 汇丰银行法国分行每年设立摄影奖以推出摄影新人,去年举办了以《东部故事》为主题的摄影特展来回应博览会主题,专注于呈现1989年以后的东欧国家发展面貌,用摄影作品来叙述东部人们重新寻找自我定位的故事。汇丰银行(法国)摄影比赛的详细参赛信息可从官网获得。
  BMW巴黎摄影博览会大奖 这是巴黎摄影博览会的压轴大戏。该奖项由另外六位特别评委——法国BMW主席 Philippe Dehennin、收藏家F.C.Gundlach、摄影史学者Michel Frizot、欧洲摄影博物馆馆长Jean-Luc Monterosso、华沙现代艺术馆馆长Joanna Mytkowska和摄影师Anders Petersen来评定。从入围的20位摄影师当中选出一位获胜者,并给予12000欧元的奖励。
  四、组织和合作单位
  博览会由一个叫REED EXPOSITIONS FRANCE的老牌会展公司承办,该公司每年要在36个国家主办440场横跨44个专业领域的展览活动。巴黎的另外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大展FIAC(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ntemporain)也是由这个公司组织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两年一届的巴黎摄影月(Mois de la Photo à Paris),这个摄影节与巴黎摄影博览会共同搭建起一个巨大的摄影舞台,每个参展机构有各自的展览主题,2010年参加摄影月的机构有28个博物馆、文化中心和画廊,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马格南图片社、法国国家图书馆、蓬皮杜艺术中心、亨利·布列松基金会、欧洲摄影博物馆、奥赛和桔园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馆、巴黎钱币博物馆等等。而这些机构的展览往往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如此丰富的视觉盛宴只怕是人们看不过来。
  最后就是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作为开拓摄影市场的盛会,2010年除了34家参展媒体之外,还有广大非参展媒体的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开始,巴黎摄影博览会推出了在iPhone上的应用程序PARIS PHOTO,通过这个免费的程序人们能查看展览新闻、参展画廊和艺术家目录、节目安排表、巴黎摄影月实用信息,还有展览购票信息等等。而如此规模的大展,票价只需18欧元,学生半票。
  
  用摄影重新审视东方
  连续三年巴黎摄影博览会的主题概括来说都是“东方”,从日本到伊朗再到中欧,这是一个站在欧洲把目光从远东渐渐拉近的过程。为什么对东方如此感兴趣呢?
  欧洲在艺术,特别是绘画上素来有东方主义(Orientalisme)的现象,安格尔(1780〜1860,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的《大宫女》(作于1814年,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股潮流从19世纪开始盛行起来,直至大英帝国的衰落而转入低潮。此东方并非只是我们历来理解的中国日本和印度,而是从西欧的视角出发,对东部的神秘幻想从古希腊文明就开始蔓延开来,往东再到伊斯兰、土耳其和阿拉伯文化,再到印度文明,最后抵达中国和日本。历经人类历史上最为荒诞的20世纪以后,东方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东方。可以说这几届巴黎摄影博览会是对这股东方主义潮流渊源的回溯,借着对摄影的探索与发现,去重新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
  2010年在第14届摄影博览会的主题是“从历史中走来”。中欧五国——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各自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尽相同。
  中欧摄影的历史是悠久的。西欧和北美对中欧在20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史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最近的一次大展是2007年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举办的“中欧的现代化1918~1945”摄影展,全方位介绍了中欧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摄影的飞跃发展。2010年的巴黎摄影博览会在这一块着重介绍了1920年至1930年中欧的先锋摄影家,比如安德烈·科蒂兹和布拉塞。
  二战后,中欧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体制,摄影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但就在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宣传中,摄影仍然有着不同的潮流。政治上的专制带来思想的单一、美学的程式化,很快各国的摄影家拍摄出大量与现实社会割裂开来的作品,并以此来躲避严厉的政治审查。在艰难的条件下,中欧的摄影家们在时尚摄影、广告摄影、报道摄影和艺术摄影上取了相当的成就。
  从1960年到1970年,观念艺术在中欧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身体艺术、视觉诗歌艺术和行为艺术。而摄影和摄像又是记录这些非复制艺术的最佳工具,因此当代艺术家纷纷利用镜头来记录中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变,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影像艺术不仅为社会巨变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更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因此在2010年博览会的中央大厅里,特地展出了《变革时代:中欧影像展》,这也是巴黎摄影博览会第一次推出综合影像展览,以此向综合影像艺术致意。
  从观念艺术兴起的那一日,摄影就被纳入了当代艺术的范畴,并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捷克20世纪摄影》这个展览的画册中所言:“199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摄影成为一门视觉语言。”“对技术的苛求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把摄影运用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使之成为一种继绘画、影像和行为艺术之后新的表达方式。”
  而时至今日,艺术家们不再停留于当年的国际运动潮流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地理人文的差别,历史的进程也并不一致。中欧艺术家们纷纷进入了对本国文化历史的探索,对20世纪重新思考后,在面对现实社会时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他们通过艺术来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而对那个时代留下的大量摄影艺术作品,其历史与艺术价值都有待于重新评估。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经济总量的剧增付出了破坏环境的代价,而与此同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近年来在巴黎摄影博览会上,姚璐的《中国景观》和刘晓芳的《我记得》系列作品都受到欧洲摄影市场的青睐。
  有着巴黎摄影博览会这样高端的平台,东西方摄影艺术的交流与艺术收藏市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利。大众与摄影,摄影与市场,发生着美丽的邂逅,而每一年的展览对不同地区的摄影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审视,世界的焦点会有一年在中国摄影上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7月3日,中国知名摄影师王庆松来到了法国南部古城阿尔勒。这个号称“日光倾城”、一年中有300个晴天的古城下起了沥沥小雨,一片清凉。第42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即将开幕,王庆松此行有三个重要任务:应邀举办特展,这是今年摄影节的重要展览之一;应邀为摄影节的嘉宾拍摄合影照;最后一个当然是尽情观看展览了。  7月12日,刚刚返京的王庆松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跟着他的讲述,我们一起感受着2011年的阿尔勒摄影节
期刊
1996年第一届莫斯科摄影双年展正式举办。其实,它的准备工作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两年内组委会搜集了大量历史珍贵照片,“被遗忘的历史”成为最主要的主题展,为首届摄影双展拉开了帷幕。一路走来,莫斯科摄影双年展已经举办了8届,规模和影响也都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摄影节之一。  莫斯科摄影双年展真正步入正轨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并认可,与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府的支持有很大关系。第一届摄影双年展举办的199
期刊
在世界上诸多的摄影节中,LOOK3可能是一个小伙伴,2007年6月才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小城夏洛特维尔(Charlottesville)拉开大幕。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其鲜明个性也让它在业界有不小影响。LOOK3的前身是国家地理杂志知名摄影师Michael “Nick” Nichols在自家庭院里举办的小型摄影聚会,已举办了20多年。随着参加者数量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到2005年便有了扩大规模的打
期刊
《短演香港2009》这组作品是摄影师Riddick Douglas的后纪实摄影探索。摄影者通过对绘画背后故事的研究和学习,将纪实摄影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用历史名画的形式和元素进行摄影创作,展现现代的生活世态,对比后更有一种幽默在其中。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题材皆是摄影者通过新闻调查和采访确定的,包括非主流、未成年的待产妈妈、宅男等。摄影者将6幅作品分为三组,使主体更加鲜明集中,也更有可读性。作为一名摄影师
期刊
洛杉矶摄影博览会(PHOTO Los Angeles)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摄影活动之一,是介于摄影节和摄影器材博览会之间的画廊博览会,每年一月举行,今年举办第20届。该博览会的创办人Stephen Cohen接受了采访,介绍这个重要摄影活动的前前后后。Cohen先生同时也是旧金山摄影博览会、纽约摄影博览会、洛杉矶当代艺术展、迈阿密当代艺术展的创办者和组织者。    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创办洛杉矶摄影博
期刊
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也是我的第二故乡。2011年8月12日至23日,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深圳举行,对于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性体育盛会还是第一次。为了与大家分享我难抑的喜悦之情,更为了向世人展示深圳的大气之美,大运会前夕,我乘坐直升机实施了环拍深圳三小时的航拍计划。  飞机缓缓升空,我如同腾云驾雾般,以更高、更广的视角感受着这
期刊
能否在第一眼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就明白它们试图表达的东西,这并不重要,因为艺术家佳思敏·林(Jasmin Lim)所挑战的是人类大脑的认知过程。比如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因为文化、伦理、宗教等等原因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式和思维惯性:对真理的追求、对意义的执着、对主题的确立,以及事物与思维之间某些固定的意义联系等等。如果承认这样的认知过程有其局限性,并且承认这种认知模式本身也只是人类大脑认知方式的一种,
期刊
5月下旬,当我第一次见到为《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画册《时代肖像》时,一种图片编辑的职业冲动涌上脑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有些老照片把我带进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仿佛当时政治、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的情景历历在目。由此想到了世界著名图片社马格南的记者。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的标准基本上是马格南设立的,而中国新闻摄影标准的建立进程离不开《中国日报》讲究道德和具有吸引力的摄影实践;马格
期刊
马歇尔五星上将(见图1)二战后在美国是超重量级大人物,是杜鲁门总统特别派他来中国调停国共两党矛盾的。因其威望及高龄,杜鲁门指示从陆军航空兵现役运输机中,挑选一架性能最佳的C-54型运输机(见图2),为其出使中国而改装成豪华专机。C-54型专机是二战后期投入使用的军用大型远程运输机,四台活塞发动机,每台功率1450马力,航程达4025公里。陆军航空兵极其崇敬这位威名震世界的老上级,将这架专机改装得十
期刊
2011年1月,上海的全摄影画廊、北京的大河画廊和郑州的全视影像参加了第20届洛杉矶摄影博览会(Photo LA)。这三家来自中国三个区域、具有些代表性的摄影画廊在展会上全部租的是最大的展位,可以想见投入的力度之大。  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上海全摄影画廊的负责人黄云鹤、北京大河画廊的董事长翟卫东和郑州全视影像的负责人罗勇,请他们分享各自参加国际性摄影展销会的体会。    怎么会想要去参加今年的Pho
期刊